《李尔王》读后感范文五篇
《李尔王》列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历来很受推崇,它取材于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的英国民间传说,表达了人民对那些口蜜腹剑的阴险家的谴责。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李尔王》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李尔王》读后感【1】
李尔王给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国土,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说自己爱父王像爱糖一样,李尔王很高兴,分给了她们一大片土地。当李尔王听见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的话时,不禁大发雷霆,将她驱赶出了王宫。没想到,小女儿走后,大女儿和二女儿突然翻脸不认人,将辛苦教育她们多年的父亲流放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树林。李尔王很后悔相信了她们的甜言蜜语。他的几个忠实的部下,因为维护李尔王,死的死、伤的伤。李尔王认为自己太无能了,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能用自己的故事去启示大家:魔鬼往往是你身边的最信任的人。
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忠心耿耿,可心里却想着如何伤害你,欺骗你对他们的信任。有些可恶的人甚至可以因为金钱、地位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小到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她经常和我一起上学、放学。所以,我和她的关系还不错,她待人也挺好的。
有一次,我去找她时,发现她不再。就有一位跑过来跟我说她在我背后说我坏话,我愣了一下,笑眯眯的对那位同学摆摆手:“我相信她不会那样做的。”几天之后我再次去找她,发现她和另一位同学说:“喂,你知道吗?她(我)上一次……你还是不要跟她玩了!”顿时,我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伤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怎么能这样对我?而此时此刻,她也给我上了一课:身边的人都有不可告人的一面。
《李尔王》读后感【2】
这个故事总结了人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现象与本质、外表与内容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金光灿灿的不全是黄金。”它告诫人们绝不能像年老懵懂的国王一般,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大女儿、二女儿说得天花乱坠,却原来是狼心狗肺;小女儿质朴无华,却有一颗纯金般的爱心。从这一意义上说,李尔王和三女儿的传说带语言的意味,概括了人们千百年来的人情世故。
李尔王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里,周围的人个个都争先恐后得向他献媚邀宠,都一步不离的环绕他的意志打转。一切都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他的是非为普天下人的是非。无耻的奉承和献媚像一片浓重的毒雾紧紧地缠住他。年深月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他一刻都离不开那一片歌-功-颂-德。他感到了一个吸毒者的乐在其中。他晕头转向了,飘飘然了,仿佛自己当真处于宇宙中心,它的遗址就是主宰宇宙的法律,他的一句话就是使众生万物欢欣鼓舞的阳光,或是使大地震颤的雷霆。
如今,正当他两个大女儿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之时,偏是小女儿却拒绝摇尾乞怜的奉承,不怕和他顶撞,大大地扫了他的兴,他一怒之下,完全失去控制,还有什么蠢事干不出来呢?
最后,李尔王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为恢复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了当初他那么迷恋的煊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着当初被他驱逐、受他诅咒的小女儿,在她怀中,却再不能从长眠中唤回那颗洋溢仁爱的心了。正是她,以她的深情厚意教会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李尔王》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分完国土后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王宫中,可谁知两个女儿得到父王分配的权利和地位后原形毕露,并恶毒地对待她们的父王,最后甚至将他赶出了王宫。
无家可归的李尔,开始思念小女儿对他的爱,但自知已无颜面对考狄利娅。此时,考狄利娅已成为法国的王后。得知自己的父王被姐姐们赶出王宫后,决定把父王接回自己的王宫并为父亲报仇,于是带兵出征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
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最终,考狄利娅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谎言终会因时间验证。撒谎的后果是残酷的,我们都要诚实待人,不能像书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欺骗自己的亲人,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李尔王》读后感【4】
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有人认为《李尔王》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我也认同,《李尔王》的确写得更发人深省。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李尔王》中那么多被扭曲的人物性格正加强了此剧的悲剧性。一位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竟然被自己的女儿迫害,沦落到无家可归,街头行乞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
李尔王无疑是整个悲剧的主角。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本可坐拥天下,享尽荣华富贵。然而,一个致命的错误造就了属于他的悲剧,也暴露了人性的一大弱点,那便是——虚荣心。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被奉承,尤其是人到了老年,总喜欢居功自傲,也因此总被遮蔽了耳目。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虚荣心更胜于常人,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可以说,小女儿考狄利娅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挑战与讽刺,而长期生活在虚荣中的他正是由于不习惯小女儿的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以至于把小女儿赶出家门。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位不列颠国王却恰恰不明白这个道理。平日里,大女儿和二女儿竭尽所能地奉承与渲染,令这位国王陶醉了,醉得飘飘然,醉得忘乎所以,醉得一塌糊涂,于是那个讲真话,说实情,对父亲真诚坦白的小女儿成了悲剧。同样的,格罗斯特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听信私生子的谗言,而不相信言辞木讷,真诚善良的长子的为人。他和李尔王有着相似之处,同样身居高位,同样习惯于听信谗言,这便注定了他们同样的悲剧结局。
《李尔王》读后感【5】
从上中学就很喜欢莎士比亚,那时有学他的《威尼斯商人》,为其中精彩的剧情美妙的语言所倾倒,后来又学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与共冲破世俗禁锢的爱情让我心生向往,中学时期学习莎翁的这两部剧均为经典让我折服,却又觉得意犹未尽。那时又因条件有限,时间紧张,没有能再看到莎翁别的剧本,直到大学了才有时间有机会再次与莎翁《李尔王》相遇。
其实《李尔王》讲的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一个父亲与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李尔王是个富有的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很好地管理国家了,于是他决定把国家分给三个女儿。他问大女儿:“说说你有多爱我吧!”大女儿说她世界上最爱的人就是父亲,她愿意用所以的金钱与权力来爱父亲,李尔王听了很满意,分给了大女儿一半的土地与兵力。接着他问二女儿:“你有多爱我呢?”二女儿说她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最爱的人是父亲。李尔王也很满意,又分了剩下的一半土地与兵力给了二女儿。轮到了三女儿了,李尔王问她:“你愿意用什么来爱我呢?”三女儿很诚恳地回答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所以没法拿什么来爱你父亲,但请相信我是爱你的。”李尔王很不满意三女儿的回答,认为她是在敷衍,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决定不再要这个不孝顺的女儿了,当然也不会分给她半点财产。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精彩还在后面,分光了财产的李尔王一无所有,有一天他想去大女儿那里看看,却被大女儿嫌弃厌恶,扫地出门。他在二女儿那里也是一样待遇,最终是三女儿出现了并愿意奉养李尔王,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当初说怎样爱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他没财没势后开始露出丑陋的嘴脸,忘恩负义地将老父亲拒之门外,不善言辞没分到任何财产的小女儿才是最爱父亲的,她愿意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去爱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动容,李尔王的糊涂,大、二女儿的阴险狡诈,三女儿的真诚孝心形成了对比,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发生在英国皇室,但实际却在我们身边。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吧,不孝的子女,凄凉的父母,令人心寒,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吃饭,耐心地教会我们成长,父亲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父母年老体衰该由我们反过来奉养他们的时候,有的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恩情。当乌鸦还知道反哺之情时,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了。当滴水之恩能换来涌泉相报时,作为父母,他们会十分幸福。而我们要做到饮水思源,用感恩之心回报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想到了真诚,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的人说得很好,但转身就把你出卖了,而有的人是真诚对待你,不会对你说甜言蜜语却能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一种人不能交,后一种人要好好把握,千万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呗甜言蜜语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清他人的内心,最后悲惨的还是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相处,才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
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在惬意的午后,捧着一壶热茶,品一本好书,用读书充实自己,不负美好的大学青春年华。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3.《麦克白》读书笔记范文500字六年级读书感悟 - 5068儿童网
6.《麦克白》读后感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