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800字5篇读后感

钰媚 1162分享

尤其是描写辛弃疾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叹的作品。梁衡写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众的,每一句描写和点评都仿佛直勾勾地写到读者心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曾几何时,南宋诗人辛弃疾做了这样一首诗,那其中,也不知饱含了他怎样的爱国之情。

在诗中,一个“拍”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几千年前在高楼上惆怅的辛弃疾。

他手中的剑,不知几时被换成了笔,他的心,被锁在这里。

他,曾经南下的辛弃疾,望着远古,用力的拍着栏杆,在宣泄心中那不曾发挥的热血。

他,也没没有了南下的机会,挥刀斩马,血染疆土的盼望也没了着落,那拍遍了栏杆的手,也不会再拿刀斩马,而只有一只笔,奋写抒情。

不难想象,一个曾有热血方刚的青年,一个在疆域撒过热血的人,却变成了一个只有笔的“稼轩”诗人,一个别人看起来文弱的书生。

岁月磨灭了辛弃疾的热血,而只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尽愁绪与遗憾。

作者笔下的辛弃疾,是个游子。

身负亡国耻,一腔空志,却无处用的诗人。

作者说,辛弃疾的笔是用刀和剑所刻成的。

也的确如此。

否则又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呢?

这篇文章,如果单单去夸耀作者的写法什么的,是读不懂的,也无法融入文章,可当你变成了辛弃疾,变成了南宋乱世的亡国人,那情感又怎不会体会到呢?

辛弃疾的情感只能用笔来抒发,他的诗中,弥漫这凛冽杀气。

对自己的遗憾,对金人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和终造就了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2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我一遍遍的谒完《把栏杆拍遍》,却又一遍遍的再次谒读,终是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也。

其实辛弃疾可以算是我了解的最早的一位词人,不知为何,在熟读李清照,柳永,赵佶,苏轼,晏几道,张先等大家名士之词,不论婉约亦或豪放,我最为喜爱的便是辛弃疾,诵读辛文也绝非一二日之事,就或许正如梁衡先生所云,辛是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所以辛文更给人一种以身心在呐喊之感,那种感觉绝非是表面上的那种极为肤浅的做作,而是一种由身至心的字字啼血,字字泣泪。而这血泪却又不是为己之私欲,而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这便又是一种新的境界,时常让人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是如此。

辛是真正的以国为本,他连自己的名“弃疾”二字,都是为国而得,正如梁衡先生所说的,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把国事放于第一位,亦是国君并不重用他,猜忌他,下放他,他的人生亦是随着国君的淡淡一个圣旨而大起大落,但他总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去面对每一次的调动,在任何时候都在上书进谏,备着兵马随时准备冲上前线。

但也偏偏是辛这样一颗爱国心,才使其未能得以重用。宋朝是以内和为政的,这也正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乘着内乱而谎报叛变而称帝的,这样一个国家自然是扬文抑武,在遇到辛这样的武功强悍又时时想着招兵买马冲上前线的武将,又怎么会予以大权?岳飞正是此例极好的证明。

然而我想,辛既是知晓此理,也不会真做什么“安分”的臣子,因为辛有着对国的满腔热血,有着对国家民族的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早就练就一身憋不住、使不完的劲。所以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基本生活节奏,也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辛在最后,终是吟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报国无门,独倚寂寞,远望京师屡屡战败却又无法以身殉国,他心里明白,哪怕将栏杆拍遍,也改变不了国家现状。只能望眼欲穿,大声疾呼。然而他又如何能一一直言呢,要知道,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就是因为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才终于引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犯上啊!

有人言辛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苏并未真正体会过辛那深深地民族仇、复国志、以及沙场上的胡尘飞、金戈鸣。一如就算李唐时期也有着不少诗人跟随将军上战场游历,却也仅仅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及视野,惊险其实肯定是有的,但如何又有上战场的将军体会的强?那么民族仇,复国志呢?大抵便少了许多,毕竟那时正当开唐盛世,哪有这样的_?梁衡先生说,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所挤压、扭曲、拧缴、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一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一名成功的武将难,因为这需要千万持刀舞剑者的鲜血堆积而成,而当一名成功的政人、武人、诗人,那便更需要一个契机,他需要时而在热炭中被炼热沸腾,时而被甩入冰窟中被迫冷静思考,一如梁衡先生所说,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才产生了这样一个热血沸腾却被忌用的武将政人。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3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把栏杆拍遍》第五页。

感受与心得:当自己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以为整书是围绕“栏杆”进行描写。后来才发现,这书就像一本语文书一样,每个单元有不同的主题,每一篇都是关于人物传记,关于自然或议论。颇有深读之意。自己以前喜欢写散文,而现在才发现,散文虽散,但中心依然坚韧。第一次读到这种书籍,惊奇亦好奇。书页旁的批注,就像小学初中自己使用的工具书一样,将写法以及作用在旁边一一列举。读完一篇文章,若仍觉意犹未尽,阅读指导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文章在眼前透明起来。不会让人易懂却又感觉不失深度,雅与俗的结合交替,便成了通俗。希望这本书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写作心得,将文章细细揣摩。文章千锤百炼,方可成钢。

读完第一篇文章《把栏杆拍遍》。我才明白了辛弃疾的身世,整个人的音容面貌,在眼前若隐若现。以前自己浑然不知辛弃疾的出身,对我的印象不过是语文书上的几篇诗词,文言文罢矣。都是皮毛。行伍出身却被迫弃武从文的悲壮,报国无门的痛苦,悲楚。初中时学的《破阵子》,一种血腥的气息和磅礴仿佛在面前如黑墨如水一般细细散来。就如书中说的那般,他以刀剑为笔,在三寸白纸上笔走龙蛇般写出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作者在书中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细细品味真是名副其实。古往今来,试问有多少诗人从喋血沙场的猛将一下成为文人墨客?他爱国,却没人理会。泪水滴在笔尖,血水混于心中,成就了他,他的词,隐隐透着血甲红。他生不逢时,一腔热血被反复蹂躏,泼进冷水。朝廷的不公,将他反复调离职位,他却每到一地,便全心办事。若在现代,总会有人说他傻,但他傻又如何?一腔热血本就不易,不忘初心贵于金。他独眺江河,山河碎,心不安,心郁治病,药在何方?辛弃疾,他的姓,仿佛决定他生来艰辛。所有酸辛的事,都被他一人独揽。他无奈,只能每天与自然为伍,与飞鸟游鱼相伴。一个政治家却只能在正当年之时草草推出舞台。现在的某些贪官污吏,巴不得提前退休,去享清福。有人说:贪污,受贿,这些苍蝇老虎怎么抓也抓不完?确实。不得不承认,人是动物,有欲望,而私欲蛊惑人心。但辛弃疾返乡后,与百姓聊聊闲话家常。身无长物,只有一身才华。他笔力浑厚,将自己的感情融入那汉字之中。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常人之心大情大理,无声处炸响惊天轰雷。他走过自己的一生,回首望去,尽是血泪,但他在一路坎坷中走来,在磨练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诗人。他的地位无可取代。正如文章最后一句话: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他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诠释。既然无路可走,那就踏出一条路来。既然荆棘遍地,那就砥砺前行!动荡成就一个人,成就了辛弃疾。此刻,仿佛见他在亭独自叹息,望滚滚江水东流去,弃疾心已在山河。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4

“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在病床上还批阅文件,作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在讲台上与世人告别;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这是作者在文中对老人的评价。我认为周恩来和华罗庚都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作者把老人与政治家周恩来和科学家华罗庚相提并论,体现老人虽然很平凡,但是他造福后代的奋斗的精神和周恩来华罗庚是一样的。

现在,有多少人还愿意耗费自己一生心血去做这些呢?“我要一直守下去,直到我守不动的那一天”这是一位苦守边疆52年的一位老人所说的一句话。他从24岁起,就一直守卫在边疆,没想到这一守就是52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巡边、放养,每日重复如此,无法想象,这么多年,老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就这样76岁的老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草原。

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只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加幸福。

良久,我沉思着······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5

读罢《把栏杆拍遍》,辛弃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文武双全,可以说是全面发展,伟岸的身躯中镶嵌了一颗赤胆忠心。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毕竟,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为何词风如此豪放不拘。一位爱国却又报国无门,令人痛心!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诗人辛弃疾。虽然辛弃疾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所以辛弃疾也可以说是可怜的人,如他所说“栏杆百遍,终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把栏杆拍遍》5篇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把栏杆拍遍》小学生读后感5篇范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年级范文600字

《把栏杆拍遍》六年级读后感范文600字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600字范文

鲁迅作品读后感800字5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800字读后感5篇

《窗边的小豆豆》800字读书有感5篇,窗边的小豆豆800字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00字优秀作文5篇

《初心》读后感范文800字高中5篇

    相关文章

    2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