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或许这些方法有用
SSI ļʱ三年级数学 由庄宇供稿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有年龄小,思想不集中,好动,或集中注意力时间短,道理懂得少的特点,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只有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他才能集中注意力,才会去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掌握得就快,记得就牢,学习效果就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从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只靠教师的讲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教师能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要精心设计疑问,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把学生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样他们才能高兴地思考问题,高兴地回答问题。 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在上课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这几天你遇到的最精彩的事是什么?二是你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先让学生读课题,读完课题之后我再让学生互相讨论一段时间,接着我问学生从课题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究竟是谁说的呢?怎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呢? 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产生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我设问“姑妈问是谁打碎花瓶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这句话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竟然用的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呢?”经过我们的讨论学生明白了打碎花瓶的不是表妹,而列宁撒谎了。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和合作的乐趣,并且能够得出较满意的答案。我们在教学中的这种设疑的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利用小学生好动,爱玩,好争高低的特点,在语文课上经常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课前说课比赛、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三字经诵读和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这种活动能够运用自如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有很大的空间,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课程改革。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先让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狼牙山五壮士》一书预习,了解有关故事的相关内容,一上课我就把课文内容详细地描述了一遍,借助学生预习的熟悉程度,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我讲起来了。 这样,同学们就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我的启发 、加工整理、提炼,学生便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富有情趣地把故事讲出来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运用课文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从字里行间去理解文章内容是很困难的,只要老师灵活地运用插图,学生的疑问,便会迎刃而解,图文结合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知。如教学古诗《村居》时,图画就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含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诗语言凝练,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仅仅依靠朗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让老师无奈,他们会把“草长(zhǎng)”读成“草长(cháng)”,“拂堤”“春烟”“纸鸢”,他们都会理解得一塌糊涂。如让学生从图中去发现,诗意就能明白个大概,在教师的引导下,“草长”“莺飞”“杨柳”“春烟”“儿童”“纸鸢”会在图上一目了然。再如上节中提到的导入新课的农家乐园图,在学韵文时,也起到了理解韵文的作用。在画面上,这些知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便会领悟,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整合课对语文课的学习非常重要,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培养,也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师运用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是相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小学生理性认识比较薄弱,而凸显的是感性认识,这恰恰符合我们运用媒体教学直观这一特点。小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呈现直观具体的知识,使学生不但易于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农村学校现在运用的主要媒体是各种教学图片、挂图、网络下载、图表、幻灯片、教学光碟等。除此之外,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制作幻灯片,利用电脑制作适合于小学生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行,特别是我们农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晚和薄弱,农村孩子对其感觉十分神秘和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应该加大力度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因而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引导学生走向网络化和社会化,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才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同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技术教学。我们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解释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跨进学校的大门,学哪些科目,哪些科目对自己有用。用处有多大,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解答,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日益完善自己。对所学的科目慢慢产生兴趣。那么,要怎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应给他们确立学好语文的意识,要结合语文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给学生上一节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课,从学生的感受角度出发,谈谈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把这一基础打扎实,才有助自己今后的发展。其次是开展好第二课堂。要利用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班级之间的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让他们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了解祖国的文字。领悟其丰富的内涵,从而自发地去学习,充实自己,他们的兴趣也就随之广泛,随之加深。
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要让小学生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法死板,每堂课都是老一套,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那么,学生就会厌烦,即使所授内容原本是学生感兴趣的,也会因老师死板的教学方法而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
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那么他们的视觉、听觉就特别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加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根据小学生向师性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向学生倾注自己大量的爱。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会很自然的进入角色,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切记仅依据一次听写、一次测验的失败就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应用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三、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教师仪表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他们会私底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去评价老师,当你和学生接触,首先面对的就是仪表问题,你要从外表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你。大方得体的仪表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妖里妖气,与老师形象不符的话,学生是不会喜欢你。不会接受你的,从而就不会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吧,如果不爱屋,何谈及乌呢?我知道的一个学校的四年级,在此之前,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任语文教师,当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在片区学校同年级中排名倒数,因教师调动,这位女教师被调离了这所学校。另外一个老师到校后,领导就安排她上四年级的语文并当班主任。当她第一次来到班上自我介绍后,就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上升到了62.7分,同年级中排名第二,其中本年级的最高分还在本班呢。后来有一次她从和同学们的闲聊中得知,他们很不喜欢以前的那位女老师,所以就不学她所教的课。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位女教师太爱打扮了,一天换几套衣服。其中有位同学说,“红裤子她居然也穿得出来”,这样的老师我一看就心烦,还有心思跟她学习?由此,教师形象不可小看。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提高兴趣
1.悬念法:教师有意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
2.比较法:设置比较对象,以增强学生,让学生找出其异同。
3.歌诀法:编写口诀儿歌。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板书法:利用板书,显示文章脉络,内容或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记忆。
5.演示法:展示挂图,模型,标本,实物,使学生获得具体感受。
6.活动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课本剧。
7.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卡片。模型。环境,组织学生上好室外课。
8.想象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已知的故事续下文。
9.求异法:对一个问题,说出不同答案。
10.论辩法: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展开论辩。
相关文章:
2.五年级语文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