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志豪 1172分享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教学反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教学反思篇一

  1、和以往教学相比我感觉本次课教学比较流畅,自己和学生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课堂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2、在学习中,我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读好小儿歌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读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通过理解“丰收”“喜洋洋”两个词语让学生通过读能够体会农民丰收时喜悦心情和感受大草原的美景。在读中,我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读得怎么样?以此训练学生的评读能力。

  3、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到近20分钟时我安排猜谜语的环节先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谜底正是本课的两个一类字“牛和羊”,接着我问:都哪些同学认识这两个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纷纷发言,最后告诉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写好,顺势进入“牛和羊”的生字教学。“牛和羊”两个字学完,随着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吗?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4、形象逼真的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还可以在观察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理解“丰收”一词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理解的“丰收”是什么意思?然后通过几组图片上学生感受丰收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丰收?

  5、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积累意识。课标中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在注重识字教学的时候不要忽视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如: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大草原什么样?这些地方都是在有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训练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此外,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生理解了丰收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水果界的又多又好叫水果丰收,那么蔬菜结的又多又好叫什么?又如:劳动人民看到自己的丰收的果实心情是高兴的,书上是怎么说的?你能找到和“高兴”意思一样的词语吗?(喜洋洋)。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还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6、识字教学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识字和写字。因此,在课上要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课标上谈到,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指导学生写好字。在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写时你想提醒其他同学需要注意什么?师指导时也是紧扣重点笔画及这个字易错的地方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发现字的书写要点,而且不少学生能够积极提醒其他同学易错的地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训练。

  7、整个教学是在“整体感知----分小节学习回归整体”这样一个设计中来完成的。先让学生看图片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随之出示小儿歌,学生进行初读,这样做到了图文结合。然后通过两个小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大丰收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最后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边听边指书上图片中的内容。又一次将图文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写“女”时,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只是进行了观察,没有进行描红和书写环节。其实平时也在一直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在本节课就没有把学生平时得到的训练很好的展现。因此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做好充分的预设。

  2、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生成的资源教学机智还不够,因此出现有时教学语言不严谨,不规范的现象。今后会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提高。把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时间都当做苦练内功的时刻。

  教学反思篇二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在本节课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为识字搭建平台。

  在这一课中我首先出现了这一课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说,本以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看图片都会说,但一到遇到了识字就不是很感兴趣了,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落实好。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朗读课文,从文中感悟

  《多对少》是一篇识字课文,文章优美,我采用的是一句句分割教学,这样的效果搞得文章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丰富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识记字形的时候,采用“拆字法”、“组词”、“记偏旁法”、“编口诀”等方法来巩固字形。学生个个都想表现自己的识字方法,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整堂课上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情趣盎然。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欢乐。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点一个字,就把它读出来并组词或说几个句子”来巩固生字,效果应该会更好。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这节课中我是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老教师常常会说: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以后要多加锻炼,多加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篇三

  首先,从汉字的学习意义上讲,我们不能仅仅把汉字当成是一个工具,学习汉字更不能只是简单为了读书,汉字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历史很悠久,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设了孔子学院。汉字的意美、形美、音美,这些美好的感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并且喜欢上学习汉字,能够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其次,从学习内容上讲,李春旺老师指出:要“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对于一年级来说,开学初学习的很多汉字孩子们都能够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组成词语,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写”上多下功夫,如何让学生把字写规范、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书写的笔画顺序、在田格本中的占位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做扎实;语文教学实际是一种语言教学,是需要学生交流与表达的,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春旺老师着重强调了要引导孩子在课堂上说完整的一句话;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好的阅读文本便是孩子拓展眼界,增加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养分。

  第三,从教学层面上讲,李春旺提出要注重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从语文课的书写习惯,到日常学习中的倾听习惯、举手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保障;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教学反思篇四

  亮点:

  1、本课教学打破以往师带生逐一学习的教学思路。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点出发,采用笔画作为第一人称的教学方式,由笔画“一”带领大家学习,对于简单的“一、二、三”则采用猜字谜的方式完成,对于较难一些得“四”,采用笔画组合表演方式完成,既形象地突破了笔顺、笔画的难点,又从整体上把握了字形特点。

  3、在教学“五”字的笔顺及书写时,重点是借助书后笔顺跟随学习笔顺,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笔顺跟随记忆笔顺,以“五”的教学为例引出笔顺跟随表,并比较详尽的介绍笔顺跟随表的作用及读法。为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作好铺垫。

  4、整节课重点较为突出,教学方法多元,每个字的出示不雷同且侧重点也不同,将所给知识巧妙分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学生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观察字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记忆字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思路还不是很广。

  改进措施:

  1、打算着眼于学生读贴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示范指导和自己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书写能力,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激发书写兴趣,形成“我要学好,我要一次成功”的良好风气以及“动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2、老师多提供给孩子一些范例,并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在大量的范例中感受记字方法的多样性及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记字的兴趣。

  教学反思篇五

  “轻与重”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轻与重的比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经验和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大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和感兴趣的实物、活动,非常符合和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及生活体验,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行对比较受学生的喜爱和容易理解掌握,课堂教学氛围更是轻松愉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主,一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在实践操作活动重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称一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及选择合适的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的道理。

  新课伊始,开门见山,拿出孩子们常见的苹果、水杯和气球,顿时这几样简单有熟悉的物品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老师请来他们干什么呢?”紧接着抛出问题:气球和苹果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呢?简单的提问,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气氛非常活跃,顺水推舟,就出示了课题:轻与重。为了让跟多的孩子获得这种学习的成就感,于是接着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轻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与重。承上启下,我请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两个盒子的轻重,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学们你掂我也掂,掂得满脸的开心,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疑惑的问我:“闫老师这两个我觉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机啊,顺势将这个生成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当两个物体掂不出(质量差不多时)如何判断呢,有更合适的方法吗?通过了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和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测量,培养了学生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先用生活经验看出物体的轻重,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凭借手感判断时,用身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且无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时,用天平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等活动,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将思考的过程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及语言的表述和不断的问题生成及补充完善,整个教授的知识框架就逐步清晰化、具体化和完善化。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操作活动中我便强调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独立说、互相说、集体说等的形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结果进行语言描述,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与重。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在课堂中我尽量体现兴趣性、思维性、活动性和互助性的结合,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以此激励他们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大胆说出来共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当遇到严谨科学的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和便捷的方法来协助解决。

  不足之处:

  在“掂一掂”环节的引入过程中,我让学生们猜两个盒子的轻与重。做足准备的我以为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茶叶盒和钢笔盒比,茶叶盒比铅笔盒重”,但事实上他们的答案恰是相反的,理由是:铅笔盒的脚上有铁。一点点铁就决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呢?始终没人反对,但是理由也说不出,跟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此时的我有点无措。现在想来,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着我们大人的逻辑出牌,他们的答案总是让我吃惊!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对比物体之间尽量要找准变量和不变量。其二,在本课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阐释出“没有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即,在引出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较时,不应该独立地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而应该重点强调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三年级语文

2.有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总结 - 5068儿童网

3.四年级语文

4.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怎么进行有效提问 - 5068儿童网

5.三年级语文

6.三年级语文

7.小学生绿色环保主题班会教案 - 5068儿童网

8.年级小学生的环保主题班会教案 - 5068儿童网

9.四年级语文

10.三年级语文

    热门标签

    9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