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康有为是怎样的(2)

淑贤 1172分享

  当时被誉为天才少年的康有为同学,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小天才,考了三次,才考中了个秀才。估计此时的康同学内心也是崩溃的,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的他,怎么能考个秀才都这么费劲呢?要知道,秀才可是读书人的初级阶段。可是打击他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当了秀才,下一步自然是乡试考举人了。在他19岁时第一次乡试,结果还是不出所料的没考上。这是什么节奏?这是怀疑人生的节奏啊!从以前的天才小能手,一下子滑落到了留级少年。康同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读书啊!于是,他决定老子不干了,受不了这份气。之后,他光荣的当了一名私塾老师。就这么混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还是不甘心,于是托家人的关系,跑到当时大儒朱次琦的那里当学生。朱次琦是位宋明理学大家,跟科举考试正好对上路。这简直是相当于现在高考学生投奔了曾经的高考命题组组长。这下考试应该是十拿九稳了吧?于是,康同学三年之后,第二次踏上考试之路,结果又是名落孙山。他的这小心脏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承受的,各种资源都占齐了,可就是考不上。想想他的学生梁启超,在只拿着一本考试大纲的情况下,17岁一次就中了举人。首先这智商水平直接就把老师给碾压了。智商被碾压的康同学,决定再努力一把,于是继续跟着高考命题组组长朱次琦教授学习。可是他直到把自己的老师熬死了,也依然故我的没考上。朱次琦估计当时也是死不瞑目吧,怎么收了一个这么笨的学生。但是,康同学还是本着对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坚持在考试第一线上,再一次考试时,决定换个地方考一回。广州这个地方的考生太厉害,咱跑到北京跟那里的傻叉比一下。可是,在北京的结果依然是没考上。事实证明,只有他自己才是个傻叉。像康有为这种屡次考不上的同学,在当时有个称呼,叫做“老童生”。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当作是笑话来讲的人。可不幸的是,当年的神童小天才,真的也被别人当作笑话了。

  于是康同学发飙了,老子不干了,真的太丢人了。他一怒之下竟然跑到了白鹿洞,在这里闭关修炼。这种情节简直就跟武侠小说里的一样,张无忌掉到山洞之后,得到了武林秘籍,从此独步武林。康有为钻到山洞里之后,竟然顿悟了,突然脑子开了窍,开始到处的游经讲学,评论国事,而且品味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来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难道是老童生又恢复成了小天才?其实顿悟这个事儿,我都不大相信的。我唯一相信的是,这个人一直是出类拔萃的,他经过多少年的思考之后,境界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他所谓的顿悟,无非是在他的这个高度上总结了一番罢了。比如我们熟知的王阳明,他的心学思维,其实早就成型了,龙场悟道,无非是对他思想的一次总结罢了。而老童生康有为,之所以能够顿悟,答案只有一个“抄袭”。

  正如张无忌得到武林秘籍一样,康有为也在失落的途中看到过两本书,一本为《知圣篇》,另一本为《辟刘篇》。这两本书的作者为“廖平”。而廖平的这两本书算是让他打开眼界。于是,老童生康有为一不做,二不休,竟然略加修改之后,全盘引用。立马就变成了自己的两本非常出名的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就是这两本书马上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其实,康有为的这些东西,说是学术,倒不如说是宗教。他首先推崇孔子为“素王”,关于“素王”这个词,还可以让人联系到另一个词“空王”,而空王指的是释迦摩尼。意思为没有土地、没有人民的王,而他的所说的真理,将和宇宙一样并存。并且素王的意思和空王是一样一样的。孔老夫子要是地下有知,估计能从地下窜出来,给他一套天马流星拳。儒家讲究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逾越。康有为而把孔子当成“王”,这不意味着要让他越上吗?其实康有为把孔子列为素王是假,关键一条就是把自己列为“长素”,这套理论和当年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一个熊样。当初洪秀全说全宇宙耶稣最大,他是耶稣的儿子。他爹老大,他自己老二。而康有为更为的夸张,孔子是老大,我比孔子还要厉害。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终极真理,永远正确的东西只能存在于宗教里。而这个世界上,越是标榜自己正确的人,越是能吸引别人的眼球。比如我们的老童生康有为同学,牛逼吹上天了,说自己是“我注六经”。越是这么吹,自己的学生反而越多了起来,最后连我们的真正神童“梁启超”也被吸引过来,正式的成为了康门弟子。

  可是廖平也不是个软柿子,康有为你这么剽窃还要脸吗?于是双方大大出手,都指责对方是抄自己的东西。可惜当时中国没有什么版权法,要不然康有为必定会赔个精光。但是这么不要脸的事情,最后连梁启超也看不下去了,只是碍于师父的面子不好直说,只好说了句“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之后装聋作哑,避而不谈。

  略有成名的康有为,马上膨胀起来,特别是收了神童梁启超当弟子之后,他觉得自己可以正式讲学了,于是第二年开始正式的挂牌营业。取名为“万木草堂”。广东也有一个年轻人比较仰慕康有为,于是也写了封信给他,表示自己很想去拜访一下这位名人。可是,康有为说了,你来拜访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来向我拜师才可以。可是这个年轻人也是心高气傲,想让我拜你为师?绝不可能,从此他们天各一方,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而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孙中山”。

  虽然康有为讲学讲的是风生水起,但是考举人这个事儿,依然是考不上。可是坚持的人总是有希望的,就在他第七次,顶着别人冷嘲热讽的压力,提着篮子来考试时,终于中举了。当时的他有没有范进中举的痴狂,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此时他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从小时候的神童,到青年的考试失败,再到自己抄袭别人的著作,一举成名,再高中举人。这一些列的事情,就像是过山车一样,让人的心里砰砰直跳。可是,中举只是读书人的一个开始,他下一步要去北京参加会试,考进士,然后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成为天子门生。最后才能当官发财。看来前面的路还有很远,如果按照自己考了三次秀才,考了七回举人的光荣战绩来看,进士恐怕至少要考个十几回吧。1895年,老举人康有为(37岁)和自己的学生,小举人梁启超(22岁)一起手拉着手,快乐的来到京城,准备参加会试。这时的康有为心里压力肯定是无比的巨大,这要是连自己的学生都考不过,以后还怎么混呢?但是上天的眷顾给了他一次机会,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完败,又割地又赔款。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但是这里面也是疑云重重,康有为到底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他是否靠着这次政治投机考上了进士,获得了光绪的赏识呢?请看下集“公车上书”

  作者|白羽飘飘

  公众号:白羽飘飘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标签

49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