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镇痛药的用药原则及不良反应

映芳 1172分享

  消炎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那么你知道选择这类药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消炎镇痛药的用药原则及不良反应。

  消炎镇痛药的用药原则

  1.规律给药,而不是“必要时”才给药。这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使患者的心理依赖降至最低。

  2.按“三阶梯”概念选择镇痛药,即轻度疼痛用解热镇痛剂或nsaids,轻中度疼痛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用强阿片类药物。

  3.尽量使用小剂量、短疗程。

  4.尽量采取口服或舌下、直肠、局部给药方法,既方便又安全。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6.不可同时使用同类镇痛药。

  nsaids类药物同样有不良反应。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常采取以下措施:个体化给药。首选传统nsaids,尽量采用小剂量、短疗程,选用肠溶或缓控释新剂型,避免重复用药,慎用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等)。必要时同用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h2受体阻滞剂等)。勿与乙醇同服。

  消炎镇痛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量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应禁用。

  2.凝血障碍 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故这些病人应避免使用。

  3.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故有哮喘史者禁用。肾上腺素对“阿斯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水杨酸反应 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处理:停药。并静滴碳酸氢钠,以促进药物排泄。

  5.瑞夷综合征。

  6.肾损害。

  消炎止痛的中药方

  1、治疗癌痛。

  如乳香、没药、山甲、元胡、血竭、冰片、蟾蜍等。热证酌加青皮、山栀;寒证加丁香、肉桂;气滞加香附、川穹;血瘀加鸡血藤、桃仁等。临床选用中药因疼痛部位不同而差异颇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治疗胸痛。

  白芥子、薤白、荜拨、丹皮、牙皂、细辛、乌头等。以气血瘀阻为主的止痛应化瘀通络,重用桃红四物汤及栝楼薤白半夏汤煎汁外敷;以痰湿阻肺为主的胀闷疼痛应燥湿化痰,用药以二陈汤为主。

  3、胁痛。

  桃仁、青皮、柴胡、香附、佛手等。

  4、肝痛。

  蟾蜍膏、琥珀止痛膏(琥珀、天南星、黄连、蟾蜍、樟脑、冰片、斑蝥、马钱子、小茴香等。

  5、腹痛。

  乌药、川椒、小茴香、三棱、毕澄茄、南星等。

  中药外敷疗法注意事项

  1、所贴患部一定要严格消毒。

  注意膏的软硬度,破口处可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拭干后再贴药臂。在经穴部位、有关解剖部位及患处贴药时,先用75%酒精消毒后再贴药。

  2、患处如因敷药而发生水泡、损烂,可将膏药取下,涂以龙胆紫药水。

  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挑破,流尽液体,再涂紫药水。破溃的水泡可以涂上消炎软膏,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3、使用膏剂敷贴时。

  应防药膏干燥,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烂。若为硬膏,贴前应将膏药加温,微烤后再贴。注意温度要适当,避免过凉粘贴不牢,过热烫伤皮肤。

  4、穴位贴药时。

  敷贴穴位不宜过多,每穴药量宜小,敷贴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其它不良反应。贴后若发生患部发痒,可在膏药外面按摩,或用酒精涂擦患处后,再将膏药加温贴上。

  5、小儿贴敷药物时。

  注意护理好患儿,勿令抓破或撕开。由于小儿皮肤嫩薄,贴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贴1-2个小时或1小时以内,以免引起毒副作用。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4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