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映卿 1172分享

  ”谈癌色变“相信这四个字大家都不陌生,80%的肿瘤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但是若在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可提升到80%以上,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癌症发生的几率。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癌症的预防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癌症的预防方法

  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环境保护较为重要。近年来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结直肠腺瘤进行化学预防等。

  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一方面从中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尽可能发现较早期的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包括各种姑息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癌痛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级止痛方案,基本原则为由非吗啡类药物过渡到吗啡类药物;由小剂量开始,根据止痛效果逐步增加剂量;以口服为主,无效时直肠给药,最后注射给药;定期给药。

  中国人最易患的癌症

  《生命时报》采访了专家,提出中国人最易患的6种癌症,分别是:

  肺癌——最常见的癌

  检查方法:低剂量薄层CT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烟龄20年以上或20岁开始吸烟,每天20支以上的吸烟人群或是长期接触不良空气的人群):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薄层CT。

  健康人群:男性50岁,女性55岁应检查一次。

  胃癌——疗效较好的癌

  检查方法:胃镜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家族史、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饮酒等):40岁开始做,无异常每隔5~10年一次。

  健康人群:男性50岁,女性55岁应检查一次。

  结直肠癌(大肠癌)——“恶性程度”较高的癌

  检查方法:肠镜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做肠镜检查,阳性者根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则每年复查一次粪便潜血测验,每隔5~10年复查一次肠镜。

  健康人群: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测验即可。

  乳腺癌——最伤女性的癌

  检查方法:乳腺X线摄影、B超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未婚或35岁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35岁后每隔一两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40岁后每隔一两年做一次乳腺X线摄影和B超检查。若发现异常,则间隔缩短为3个月或半年。

  食管癌——“吃”出来的癌

  检查方法:内镜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40岁以上且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包括华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江苏北部):40~69岁每五年筛查一次,没问题每5~10年一次。

  健康人群:男性50岁,女性55岁做一次内镜检查,后每5~10年一次。

  肝癌——最隐匿的癌

  检查方法:超声、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家族病史、长期酗酒抽烟、肝硬化和慢性肝病患者、长期食用霉变食品的人群)及健康人群:40岁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有异常一定遵医嘱复查或接受相关治疗。

  引人注意的是,在患癌风险增加的同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已成为全行业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这说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但癌症患者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导致癌症的病因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较为明确的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因素

  (1)生活习惯 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约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与吸烟有关,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摄入大量烈性酒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饮用污染水、吃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食管癌、胃癌。

  (2)环境污染与职业性 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的与环境有关的致癌性物质包括:砷、石棉、联苯胺、4-氨基联苯、铬、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气、煤焦油、矿物油、偶联雌激素等等。环境中的这些化学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过体表、呼吸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3)天然及生物因素 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此外,细菌、寄生虫、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系,埃及血吸虫病被证实可诱发膀胱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4)慢性刺激与创伤 创伤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5)医源性因素 如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细胞毒药物、激素、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2.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 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谓的遗传易感性,包括染色体不稳定、基因不稳定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者,因存在胚系细胞APC基因突变,40岁以后大部分均有大肠癌变;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发生率达80%以上。

  (2)免疫因素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AIDS(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内分泌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热门标签

    4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