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今天就带父母们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4种儿童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家长须知如何防治宝宝口臭
防治口臭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孩子从小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对于尚未萌牙且只吃奶的婴幼儿来说,可以通过饮水的方式清理口腔,或妈妈用纱布缠在手指上给宝宝清洁口腔,不必用牙膏。
当孩子长到18个月以后,就要使用牙刷刷牙,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有舌裂或溃疡症状时,要注意口腔护理;
2、饮食要有规律,尤其要改善宝宝的饮食结构,不让宝宝偏食乳类食品或肉类,而要和水果、蔬菜搭配着吃,增加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
3、如果有口腔溃疡或者齿龈炎等口腔问题,要注意轻轻擦拭小儿舌面以及口腔各个角落,并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及时治疗龋齿及排列不齐;
4、减轻口臭可用中药芦根、薄荷、藿香煎液,或1%的双氧水、2%的苏打水、2%的硼酸水等,选择其中一种含漱即可;
5、小儿口臭中药调理有其独到之处,中医将小儿口臭分为胃有湿热和食积两大类。
胃经有湿热的孩子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口臭的同时伴有烦躁和睡不安稳等症状,许多孩子还伴有大便干结。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吃一些清热燥湿药,如栀子6克,二花10克,佩兰6克,藿香6克,大便干者加2克大黄,煎水分早晚分两次喝。
食积型口臭多见于1~6岁的孩子,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有关,用药以消食和胃为主,可用炒麦芽、神曲、焦山楂各10克,厚朴、藿香6克,煎水服用,也可用中成药保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