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末伏后还热多少天_末伏如何养生
末伏后还热多少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末伏后还热多少天,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末伏后还热多少天
末伏后还有要热十天左右,三伏天过后还有秋老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秋老虎持续时间都不同。南方的秋老虎不可小觑,在夏天接近尾声的时候,天气再度回温,闷热无比,经过立秋之后,早晚比较凉快了,但中午还是比较炎热的。昼夜温差加大,夏秋换季,要多加注意身体,防止中暑、着凉。
末伏每一年都是10天;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许多人认为,由于末伏是最后阶段,因此天气不再炎热。实际上,一天中的白天仍然很热,所以秋天要小心以防秋老虎。
末伏后还会升温降雨,但具体的要看你所在的地区。温度还是有可能短时间内升高的,因为出伏之后秋老虎高温就登场了。
俗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这就明确说到处暑之后,天气依然是酷暑的,就像秋老虎天气。而秋老虎天气就是在每年8,9月份出现的短时间气温回热的情况。还有一句说“处暑处暑,热煞老鼠”,这就句更是说明处暑节气之后的秋老虎连老鼠都热得受不了。
末伏如何养生
1、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
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勐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2、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这个夏天的湿热不同。
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见有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症状。
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3、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
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调理脾胃,可以经常点按以下两个穴位:
四缝穴: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四缝穴多用于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健脾助消化效果也较好。
方法:位于第2、3、4、5手指第1、2节横纹中点,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好。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也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方法: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4、一粥一汤过好末伏天
“秋老虎”发威,末伏天燥邪当令,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推荐以下“一粥一汤”,帮你健康美味过末伏天!
冬瓜薏米煲老鸭:鸭肉有滋阴、养胃、补虚作用,冬瓜、薏米可清热利湿,是末伏时节极佳的祛暑健脾利湿汤品。
方法:老鸭一只,冬瓜250克,生薏米30克,生姜及调料适量。先以清水3L煮生薏米30分钟,再加入鸭块、冬瓜、调料,文火炖1个小时以上即可。
银耳百合粳米粥:该粥有有清心润肺之效。粳米有较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银耳养胃生津;百合则润燥除烦,可滋阴养肺。
方法:银耳5-10克,先浸泡发涨;粳米100克,新鲜百合60克,加入适量冰糖同煮。
末伏这段时间气温变化大,所以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感冒。大家还是要做好防范工作,不要贪凉,多吃一些养生滋补的食物。
末伏之后要警惕秋老虎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短期内形成的回热天气,秋老虎在南方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很多朋友对秋老虎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在秋老虎时期要如何养生,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看看2个秋老虎养生要点。
1.小心皮肤病
专家表示,秋老虎时期有一些皮肤比较脆弱、容易过敏的朋友会因此患上皮肤病,所以秋老虎期间一定要特别注意保养皮肤。身体四肢会干燥起皮的朋友在平常要坚持涂润肤露,而脸部容易过敏的人则要用无添加的护肤品。
2.别急着贴秋膘
虽然立秋过去之后就代表着秋天向我们靠近,有一些朋友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贴秋膘,但是由于秋老虎时期天气的温度还很高,若是在这个时候食用了热性食物来贴秋膘就很容易上火,建议大家在秋老虎期间还是多吃一些清热饮食。
头伏热还是末伏热
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那么为什么在三伏里是中伏最热呢?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养生各有侧重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午睡。全天补充水分的策略应是少量、多次,还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儿中暑,则应立即送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伏天“湿热交加”,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中伏时候天气最热,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或者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均于祛湿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凶时。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视,应注意预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免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另,由于热扰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