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新生适应性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使大学生尽快认识大学、熟悉及适应新环境。
2.分析不适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初步学会调整心理失衡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由故事引入主题——走进象牙塔,我们准备好了吗?(2分钟)
心理学家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只小猫东倒西歪,站不稳了。
二、学生活动——倾诉自己的不适应(让2—3位新同学讲述进校后的感受,每人3-5分钟左右)
我的困惑
1.课程重,节奏快,适应不过来,感到心情紧张,有点焦虑感。
2.老师上课速度快,跟不上思路;上课听懂了,课后作业却不会做。
3.不能有效支配时间(过于空闲或者忙不过来)。
4.竞争比中学多,丧失优越感。
5.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较大,外加高考失利产生失落感。
6.与同学交往性格有差异,有时候甚至格格不入,有种孤独感。
三、教师引导:(3分钟左右)
从中学进入大学,一次次质的飞跃,敲打着人生的音符也撞击着你的心灵。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变化、新的角色、新的开始、新的期望,任何人都会产生一些心态失衡、都会充满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所以,像这样的困扰是自然的。
当你不适应时有三种选择:改变环境;改变他人;改变你自己。
请分析一下哪种选择合理、易行、有效!
四、学生活动——改变自己(15分钟)
1.改变自己寻找原因——适应能力自测
心理适应能力自测
第Ⅰ部分
1.我最怕转学,每到一个新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尴尬。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8.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9.全体同学都看着我,心都快跳出来了。
10.对他(她)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11.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12.我很少固执己见,常常乐于采纳别人的观点。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15.有时自己明明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可一上讲台上还是会出差错。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