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主题班会方案
【目的意义】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 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安排】
本次主题班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庆长假期间,布置任务,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诗词、诗歌等,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同时,利用假期,瞻仰横山革命烈士陵园,更直观的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第二阶段:10月18日,班会课,交流瞻仰横山烈士陵园的感受;学习长征组歌与毛泽东诗词;第三个阶段,班会课后的总结,形成书面文字。
【活动主持】:徐晓莉
【活动时间】:10月18日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过程】:
第一项:交流瞻仰横山烈士陵园的感受。
第二项:背投展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的曲折过程。
第二项:学习长征组歌二首;朗诵毛泽东诗词比赛。
一、长征组歌
(1)、《突破封锁线 》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2)、《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二、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主持人: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重温这些诗歌,学习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体会领袖的伟大人格魅力。下面,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1935、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同学2:《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同学3:七律《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同学四: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同学五: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同学六:沁园春《雪》 1936、2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是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
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今天纪念长征的时代要求。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今天,于都河的潺潺流水和大渡河的翻滚波涛中,历史的遗迹依稀可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从城市和乡村,从中国的很多方向,一支支队伍沿着红军的足迹上路。70年前的历史,便以这样的形式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知识积累,更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伴随着精神的追寻,事业也在延续。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将今日之中国,放在五千年文明古国发展进步的大视野里,放在中华民族寻求复兴的大背景下,放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格局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身处的位置——
那段开始于70年前的伟大远征并未结束。
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