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2019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4篇)

力裕 1172分享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生理上的伤害。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尤为紧迫。那么小编下面给大家带来几篇关于开展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提供给大家参考。

  2019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1

  班会内容:分三个内容进行,分别是网络安全、网络健康、网络文明。

  一、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含三方面含义:

  第一是关于上网时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第二是接入互联网时个人计算机的安全,第三是由网络接触转入现实接触时的人身安全。

  1、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或数字化)的社会,个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个人信息资料包括哪些呢?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卡密码、电子信箱帐号密码、个人照片等等。个人资料现已成为他人盗取的重要目标。

  案例一:播放个人安全信息被泄露,危害几何短片.问:网络QQ聊天要注意什么?你如果遇到同样情况该怎么办?

  案例二:播放储户存款不翼而飞短片。问:你从短篇中学到什么?不要用什么作为密码?案例三:上周我校高一二班家长就接到电话,声称孩子急病进了华西。班主任让家长马上大款三万元。这种情况,应告诫家长如何做?

  第三个案例和我们很贴近。

  提示:不要将重要的个人信息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2、个人计算机的安全。网络中高手如云,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和普及,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为黑客或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这也是我们在上网时经常遇到的情况。

  提示:不点击不明链接;给电脑设置防火墙;及时打官方公布的系统补丁。

  3、由网络接触转入现实接触时的人身安全。

  案例一,网名为沙子的南京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聊天时被聊天经验丰富的伊春市毕冬冬的“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与男网友见面三次后被杀。

  案例二,一少女与男网友相处三个月怀孕两次,后男子消失。

  案例三,请收看法制节目《十九岁少女遭6名网友轮奸》面对QQ聊天室里既陌生又熟悉的头像,面对那一遍又一遍的请求,我们该怎么选择呢,是见,还是不见?

  提示:A、不要轻易答应与聊天不久的网友见面,如必须见面,一定要多方了解其背景。B、与网友见面应征得家人同意,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C、约会地点不要选择酒吧、舞厅等过于嘈杂或偏僻的地方,也不要选择在对方家中或自己的家中。D、如发现情况不妙,断然拒绝(千万不要言辞含糊)进一步往来,紧急情况可拨打110或巧妙向路人求助。

  二、网络健康

  网络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测一测: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4、 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5、每看到一个新网址就会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齐。6、只要长时间不上网操作就手痒难耐。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甚至夜间趁小便的空也想打开电脑。7、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8、 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击键盘的动作,或身体有颤抖的现象。9、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10、 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如果你其中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且持续时间已经达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你已经患上了IAD。 “网络综合征(IAD)”,这种新的心理疾病使得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受到损害的问题成为目前心理学者的一个新课题。由于网络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心,导致青少年由最初的随意浏览到最终的深陷其中,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找到乐趣和安慰,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我们不可能抛弃网络,那叫因噎废食,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呢?提示:A、珍爱生命,远离教唆性的有害游戏。B、上网时间一天不要超过三小时,多做运动。C、多余同龄人交流,避免上瘾。一但发现有过分依赖网络的症候,可求助于心理咨询。

  三、网络文明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上网的人也是良莠不齐。

  案例一:有些网站污言秽语不绝于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合谐和极其不良的影响。不少青少年长期接触此类网站,一直处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从而失去了价值判断。

  案例二:4月11日,满洲里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因网骂引发的人命案,死者不满16周岁,花季少年,命丧黄泉,只缘网骂。

  案例三:一封建迷信网站,宣称有大师预测,内容包括八字预测、姓名预测、八卦预测、择旦等内容。我们应怎样避免迷失在不良网络中呢?提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浏览封建迷信网站,不发布违法、污秽言论,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四、结语

  要做安全、健康、文明上网的青少年,必须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2019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2

  1、

  为普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我校举行了“网络安全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结合《2018年全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各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这一形式,向学生宣传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今网络现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各小组学生代表阐述对互联网的认识及上网心理分析;观看各种案例和资料让学生谈感受。

  课上教师讲解了网络安全三方面的含义、网络健康及网络文明,生动诠释了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不注重网络安全的危害。

  本次宣传教育,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理智的对待各种诱惑,从而更好的利用网络促进我们学习的进步。

  2、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校园,我校组织各班召开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情况如下:

  班会课上,各班主任老师利用PPT介绍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知识;提醒同学们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交友,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利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们了解沉迷网络有哪些害处;从而让学生明白怎样健康文明绿色上网,及合理使用网络。告诫学生网瘾的危害、教会如何防范U盘、移动硬盘泄密、简单了解《网络安全法》。

  举办这次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意识;而且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切实营造出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的方法,并表示将争取做知法、守法的文明新一代网络人。

  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提升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我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总结如下:

  此次主题班会,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主题班会分班进行,各班主任精心组织了此次班会,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主要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网络安全、网络健康、网络文明。

  以“扫黄打非”为重点内容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远离不良信息”、“防止网络诈骗”、“拒绝网络欺凌”、“抵制盗版出版物”为主要内容深入宣传教育。最后要求全体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结束了此次班会。

  通过此次班会,教师用众多鲜明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健康、文明教育,使其具有正确对待网络的思想,并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全体学生从自己做起,携手建设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世界。

  2019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3

  班会中,各班主任利用政教处下发的《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资料,结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发展特点及时开展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学习,明白了:

  一是每个学生都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中职生对于自己信息保护意识较弱,会出现身份证、手机等互用现象。通过号码诈骗、身份证诈骗等事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保护身份证等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二是班主任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必要性。

  同学们表示:在平时使用手机做到不乱发、转发宗教性、暴力性、分裂性及一些粗俗、污秽的视频、图片及文字等信息;不加入消极的微信群、QQ群;不使用或者关注不适宜中职生的娱乐软件等。三是如何远离校园网络贷款。教育中职生增强风险意识、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坚持适度消费,坚决避免赶时髦、要面子的不合理超前消费,从而避免网络贷款。四是如何识别、防止网络诈骗知识。不要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不扫微信二维码,不听、不信、不转账,并及时报警。

  班会最后,同学们高举右手进行了安全文明上网宣誓: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树立良好榜样,不违反行为准则。本次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及时开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了个人信息基本防护技能,使“网络安全为大家”意识深入人心。

  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网络生活中,一定文明安全上网,争做网络安全的宣传者,维护网络安全的践行者,努力争做“四有好网民” (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为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2019学校网络安全日的主题班会教案4

  一、教学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部,安全使用网络的倡议,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网络使用安全教育,减少因网络的使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杜绝网络潜在危险。

  二、教学重点:

  1、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使用网络的遵守意识。 2、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网络使用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热门标签

    精华图文

    89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