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分享

倩仪 0分享

书法指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1

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7、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8、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10、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2、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3、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5、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16、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19、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20、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1、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2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2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5、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__数百年。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3、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1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3

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3、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4、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范云《效古诗》

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6、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7、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8、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9、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0、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1、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2、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李颀《送陈章甫》

13、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1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15、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9、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2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2、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2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4、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1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