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的名词解释_意义有哪些

羽彤2 1172分享

  春秋三转的名词解释:

  《春秋 三传》:是《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 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 春秋》的书,有 左氏、 公羊、 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 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 孔子整理的 鲁国《 春秋》, 汉代有重新 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且都是 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转的内容:

  左传

  《 左传》原名《 左氏春秋》,汉代改称《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 左丘明为解释 孔子的《 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 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 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 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 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是记录 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 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 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 春秋》鲁 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 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 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 礼仪规范、 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 左传》是研究 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 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 春秋》的内容,不单记 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 左传》的史料价值。

  公羊传

  《 公羊传》亦称《 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 春秋》的一部 典籍,其起止年代与《 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 公羊高,他受学于 孔子弟子 子夏,后来成为传《 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

  《 谷梁传》又称《 谷梁春秋》、《 春秋谷梁传》。是为《 春秋》作注解的 儒家经典。传说 孔子的弟子 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 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 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 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其记载的时间起于 鲁隐公元年,终于 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 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 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 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 钟文烝所撰《 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春秋三传的名词解释_意义有哪些

  春秋三转的意义:

  读春秋,必须读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 左传,晋 杜预注,唐 孔颖达疏。公羊传,汉 何休注,唐 徐彦疏。谷梁传,晋 范宁注,唐 杨士勋疏。

  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一部春秋是 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 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春秋三传的名词解释_意义有哪些

春秋三转的名词解释: 《春秋 三传》:是《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 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 春秋》的书,有 左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6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