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名词解释_年龄特征有哪些
儿童心理发展的名词解释: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稳定性表现为:
(l)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原因是:
①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②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相等;
③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龄特点。由于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工作;由于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好个别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从生理变化或种系演化规律进行的划分,如柏曼(L.Berman)按内分泌腺的发育优势分为:
①胸腺时期(幼年);
②松果腺时期(童年);
③性腺时期(青年)。
弗洛伊德以心理性欲发展为依据分为:
①口欲期(1岁半以前);
②肛欲期(1岁半~3岁);
③性器期(3~6岁);
④潜伏期(6~11岁);
⑤生殖期(青春期)。
以智慧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进行的划分,首推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阶段论。即感知运动阶段(0~1岁、2岁);前运算阶段(1、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如达维多夫的分期为:
①直接情绪性交往活动(0~l岁);
②摆弄实物活动(l~3岁);
③游戏活动(3~7岁);
④基础学习活动(7~11岁);
⑤社会组织活动(11~15岁);
⑥专业学习活动(15~17岁)。
此外,精神分析学派的后继者埃里克森(Erikson),注意儿童行为模式,并将儿童行为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里必多”投放部位这三者结合起来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学习信任的阶段(1岁之前)信赖—不信赖母亲信赖,乐观
成为自主者阶段(2岁)自律—怀疑父母自控感,适当感
发展自主性阶段(2~5岁)主动—内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发动自己的行为
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勤奋—自卑邻里学校理智、社会和身体
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18岁)同一性—混乱同伴群体和外群体领导榜样作为个人的完整自我形象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30岁)亲密—孤独友谊和伴侣、竞争和合作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有工作责任感
显示献身感的阶段(中壮年)生产—自我关注分工和分担家务关心家庭、社会和时代
达到完善的阶段(晚年)完善—绝望人情关系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感、准备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