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_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核心部分是公共财政学。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与调剂,都离不开物质资金基础,都需要公共财政为之当家理财。公共财政学以政府收支活动为直接研究对象,具体言之,就是如何通过国家预算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调节收入分析。公共财政学的基础内容是公共产品理论,该理论细致地区分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各种类型,其意义在于,合理界定政府组织与市场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在公共物品提供与生产中的相互依存和伙伴关系,从而有助于清晰地划分各级政府组织的职责范围。对公共产品提供途径的分析,有利于根据公共产品的属性,进行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有效供给。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分析”,在“经济人”预设的前提下,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低效和规模不断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僚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垄断特性。具体而言,就是缺乏竞争,缺乏利润激励,以及缺乏监督机制。因此,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消除政府失灵的根本途径在于取消任何形式的“公共垄断”,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共选择理论悲观的结论能够给公共管理者以警示,告诫他们完善民主宪政,提高公共管理效率,避免政府政策失灵。
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中还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体系中的诸种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在政治与公共行政领域,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行政官员之间均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经济人”前提下,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未必一致,他可能去追求个人利益而把委托人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因而,在公共部门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仍会普遍存在。为了保证官员和政府机构能够按照委托人的意志行事,必须建立政府官员责任与激励结构,强化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
(2)交易成本理论。它是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的核心。在产权关系界定模糊不清、环境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类有限理性与规则匮乏等情况下,交易成本会变得异常高昂。因此,政府强化在建立产权制度、确立相关的法律秩序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地控制与减少交易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活动的内在效率。总之,新制度经济学肯定了公共管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制度供给的作用。
公共部门的各项活动,从公共部门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到公共部门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演变、公共行政的效率,以致公共部门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无一不需要以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经济学以自利、理性的“经济人”预设为逻辑起点,将公共管理活动置于资源稀缺的硬约束之下,促使其务必讲求经济效益。新制度经济学各流派的发展,则在某种意义上直接促进了政府重塑等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实践。由此以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不但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范畴,也使其研究视角得以深化,进而使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远比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更为深厚。
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①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
②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