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唇相稽【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宗铝2 1172分享

  【成语名字】反唇相稽

  【汉语拼音】fǎnchúnxiāngjī

  【成语解释】反唇,回嘴、反驳。稽,计较、责难。“反唇相稽”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语出汉.贾谊〈治安策〉。

  【成语典故】

  汉.贾谊〈治安策〉(据《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引)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成语注解】

  1、耰:用来平整田土或击碎土块的农具。通“櫌”。

  2、鉏:翻土、除草的农具。。

  3、箕帚:扫除尘土的器具。即畚箕与扫帚。

  4、谇语:相告、诘问。

  5、并倨:并排坐在一起。

  6、说:通“悦”,喜悦。

  7、稽:计较、责难。

  【成语出处】

  1、《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引汉.贾谊〈治安策〉:“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源)

  2、《聊斋志异.卷八.吕无病》:“即闻儿死妾遁,抚膺大悲。语侵妇,妇反唇相稽。”

  3、清.林则徐〈沥陈民间烟土烟具仍宜收缴片〉:“且风闻外夷于呈缴之后,知内地民人烟可不缴,不无反唇相稽者,于国体尤有关系。”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

  使用类别:用在“讥讽反驳”的表述上。

  【反唇相稽造句】

  1、这两个人是死对头,时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反唇相稽,互相责难。

  2、老王的话还未说完,就遭到老李的反唇相稽,两人因此吵了起来。

  3、虽然对方的口气不太友善,他却没有反唇相稽,只是耐心地继续说下去。

  4、平时心高气傲的小美,这次被诘问时居然没有反唇相稽,实在有点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5、小明十分生气,正想要反唇相稽,其它人连忙劝解道︰“他是无心的,你就原谅他吧!”

  【参考词语】反唇相攻

  【汉语拼音】fǎnchúnxiānggōng

  【成语解释】犹“反唇相稽”。见“反唇相稽”条。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八.告讦》:“是先朝王联、赵文华故智。御史辈不受,反唇相攻。以故太仓相公八不平疏,又曰:此又误矣。”

  【参考词语】反唇相讥

  【汉语拼音】fǎnchúnxiāngjī

  【成语解释】犹“反唇相稽”。见“反唇相稽”条。

  1、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

  【反唇相稽的成语故事】

  “反唇相稽”这个成语是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成语典故】出自汉.贾谊〈治安策〉。贾谊智慧过人,文帝对其才能及建议均十分赏识。他曾上疏言政事,陈述治安的策略,世称为〈治安策〉,对汉代政治有很大影响。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仁义不施,风俗败坏。汉初还普遍存在秦朝败坏的遗风,他举例说:富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父亲来借一把锄地的农具,就露出施惠的表情;婆婆来拿个畚箕与扫帚,就在一旁说些斥责的话。媳妇和公公并坐,一点长幼尊卑的次序也没有;受到婆婆的指责,就马上回嘴还击。这些都应该加以改革,用礼义来教化百姓,施行仁义、先王之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后来“反唇相稽”被用来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一般通行的语形也作“反唇相讥”。

反唇相稽【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_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反唇相稽 【汉语拼音】fǎnchnxiāngjī 【成语解释】反唇,回嘴、反驳。稽,计较、责难。反唇相稽指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语出汉.贾谊〈治安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