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2022年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2022年份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方便大家学习。
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审题:找到答题重点
1. 题型:①谈对一句话的理解→解释型分析 ②谈观点 谈看法→评论型分析 ③谈启示→启示型分析
2. 对象:社会现象、一句话/一个词、 或者一个观点(关键词)
3. 范围:给定资料
4. 字数:不超过__字
5. 要求
二、找点:根据侧重在材料中找寻要点
明确材料范围,明确分析的关键词。梳理与题干关键词有关的所有要素(一般涉及表现、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 ,综合利用阅读方法,找全找准要点。
三、加工:使答案呈现的更加有条理,更规范。
1. 内容上加工
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1)同义法
要点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写在一起
(2)同范围法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领域的要点放在一起
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四大维度:意识、监管、制度、利益
(3)同主体法
相同主体的要点,放在一起呈现
常见主体:政府、社会、企业、家庭、 学校、媒体、个人
2.逻辑上加工
整体呈现提出观点、论证分析、落实总结三部分,同时按照每种题型的写作逻辑进行调整。
(1)解释分析
①整体解释含义
②展开分析
(问题 、原因、影响……)
③做出结论或对策
(2)评论分析
①概括评论对象 表达观点
②展开分析,陈述理由
③做出结论或对策
(3)启示分析
①总分结构→总括句+具体启示
②成功中找经验
③失败中找教训
四、书写
1.卷面整洁
2.字迹工整
3.逻辑清晰:总-分-总
中间分析的部分可以简单分条
小编建议写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从而自然而然的呈现答案。
如何高效利用备考资料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为自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备考书籍、材料,题海战术的确是通向考试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准备过多的题目,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不仅会占据考生大量的备考时间、降低学习效率,也会使很多考生面对众多没有做完的题目落得灰心丧气、没底气。那么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更好的备考申论考试呢,小编为您支招。
一、摸清自己的不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在复习中也要摸清自己的不足,以明确时间应该花在何种地方。
申论考试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两个板块,即作文和非作文题目。非作文题目强调刷题与总结。作文题目强调积累和练笔。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利用备考资料之前,要先问问自己最需要补充些什么。
二、对备考资料拆分利用
梳理考生手中已有的申论备考资料,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模拟试卷。第二,专项训练题。第三,范文参考。第四,理论热点书籍类。接下来我们就从时间维度和方法维度上,谈谈如何利用这些资料。
(一)模拟试卷要模拟用
练习模拟试卷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合理把握考试时间,通过模拟让考生对各个题型的做题时间有所把握。所以对于模拟试卷,建议考生能够保障每周对自己进行模拟一次,找到考试状态,摸清自身问题,在考场上合理分配做题时间。
(二)专项训练要多利用
专项练习册是按题型进行分类训练,通过对每个题型的集中训练达到巩固和强化的
目的。所以,专项训练册可以作为考生弥补短板的练习。同时,因为专项训练题设计的材料内容也较有针对性,如果考生在后期,没有时间完成其余的习题,可以通过阅读专项训练册中的给定资料,作为热点知识的补充来提高素材的积累度。
(三)范文参考要多阅读
在学习申论中,大作文成了考生备考的“拦路虎”,这主要与考生缺乏素材积累、语言
无深度有关。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只有重视多阅读、多积累才能得到提高。对于范文,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背诵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因为近年文章评分中去模式化趋势明显,同时因为背诵会占据很多时间,所以时效性并不是很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范文参考呢,建议考生每天阅读1-2篇范文,主要关注文章的结构、标题、开头、分论点、结尾等部分的优化方法,将文章细化为部分,一一理解和学习。
(四)理论热点要碎片看
看理论热点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文章写作,对非作文题型影响并非很大,并且有些书
籍相对晦涩、距离申论主题较远,所以考生在利用这一类书籍时,可以在零碎的时间中阅读,作为一种知识补充和语言积累即可。
时间技巧和方法技巧对于考生备考至关重要,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短板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合理利用备考资料来高效利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申论考试能力,在考试中一举成功!
评论分析需观点明确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总是考生们在申论作答过程中最难啃下的“硬骨头”,归纳概括的要点找全了,提出对策的建议也通过积累得到了完善,贯彻执行渐渐能够通过题干要求推断出明确的要点寻找思路,然而综合分析类题目却总是无法在材料中精准定位到要点位置。这其中评论与解释分析的“观点明确”要求,更是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评论分析的实质就是围绕作答对象,通过梳理材料,得出对某个观点或者事件的态度。那么这种价值判断到底可以从哪些角度得来,可以怎么样推断观点呢?常见的可能性有以下三种:
(一)材料中有明确态度
最简单也是最明确的一种形式,就是能够从材料中的得到直接观点。例如2015国考中,题干要求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谈谈认识,材料中出现了非常明确地句子“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与作答对象高度相似且表达明确态度的句子确定答案。
(二)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命题人为了考察大家对材料逻辑的把握,并没有在材料中给出极其明确的回答,此时就需要同学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了。与日常与人对话相似,如果对方在谈话过程中由始至终在表扬某件事物,可想而知其态度必然很积极,反之亦然。那么在材料中,我们一样能够找到很多“论据”来证明命题人态度,此时根据命题人对作答对象的赞扬与批评,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很明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明确观点了呢?
(三)根据政府身份进行价值判断
如果说材料中非但没有出现直接的明确观点,甚至只是对于事件的客观描述,无法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来推断态度,此时就需要同学们拿出“政府角度”的最后一件法宝了。政府角度决定看问题的态度,例如同学们的常错题,四川省考中考察到的对“杨成毅免职事件”,就是这类题目中的典型。材料客观描述杨成毅在救灾过程中擅离职守的经过和理由,甚至还放出了人民与同事的高度评价来做烟雾弹,导致很多同学在作答过程中被迷惑,认为“人民的父母官,既是不按照规则办事也是有情可原的”,从而得出不应该被免职的错误结论。这就是对政府身份的把握不正确。需要知道所谓政府身份,是需要同学把自己置身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上思考事件的正确与否。
小编认为如果能了解以上三个角度,我们一定能够顺利解决评论分析中“观点明确”的要求问题。考生们要明白在赋分过程中,观点的正误实际上并不影响后续的要点得分,我们只要继续本着“宁滥勿缺”的原则寻找要一切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一定能够在申论方面有所斩获。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经验二: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二、学会用心。要自信。选“好题”,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门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