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化遗产知识
行测考试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轻视得物一门,文化常识则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重要的考点,小编在此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外国的重要文化,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化遗产知识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
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
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囊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表作。具体分类如下: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京剧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2) 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3)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其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4)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相声最初是一种摹拟口技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5)皮影戏
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借助灯光投影屏幕表演的一种戏曲,通常叫灯影或皮影戏。皮影戏在汉代已经出现,发源于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皮影戏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派系众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6)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木偶戏流行范围广,派系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等。
(7)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最具代表性的有:辽宁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以及陕北秧歌等。
(8)舞龙
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舞龙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舞龙是华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9)舞狮
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舞狮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江苏徐水舞狮、山西襄汾天塔狮舞、浙江临海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10)象棋
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又叫中国象棋,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种益智类游戏,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象棋”这个名称。有楚河汉界的象棋,初见于宋代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据考证中国象棋也是国际象棋的鼻祖。
(11)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病句分析妙招
一、主谓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经常是主语、谓语为比较复杂的短语,一般情况下,为多个主语共用一个谓语,或者是一个主语共用多个谓语,再者是多个主语用多个谓语。
例子:
1.这位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以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关注。
“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作为主语,出色工作不能说被采用,与谓语不搭。
2.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树影”可以晃动,但是不能发出声响。
二、主宾搭配不当
例子: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作为主语,不能说是季节。
三、动宾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一般是动词不能支配宾语对象,或者动词不止一个,或者宾语不止一个造成顾此失彼。
例子:
1.大会上,代表们认真地注视和倾听着总理的报告。
注视和倾听作为谓语,可以倾听报告,但是不能注视报告。
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穿着”作为谓语,可以说穿着上衣,但是不能说穿着帽子。
四、两面一面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中,常见的句式是“能否(是否、有无),是”,即前面用肯定加否定的形式,后面只用肯定或者只用否定的形式。
例子:
1.有无正确的态度,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由该句子,无法确定有正确态度是进步的条件,还是没有正确态度是进步的条件。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由该句子,无法判断“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还是“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五、关联词搭配不当
复句中,一般关联词把各个分句关联起来,准确表达意思。不同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所区别,如果随意组合,会造成病句。
例子:
1.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道理。
弟弟年纪小与懂得道理之间并非因果关系,不应用因果管理词。
2.如果中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如果”与“也”搭配不当,应与“就”搭配。
六、定语、状语与中心与搭配不当
例子: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我们有手,这个句子主干没有问题,但是修饰成分聪明不能修饰手。定语与中心与搭配不当。
七、方法
对于搭配不当的语病,我们可以提取主干成分,分析主干成分搭配的问题,主干没有搭配不当问题,可以分析修饰成分搭配问题。
例题:下列语句表达上没有错误的是:
A.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B.随着对秦兵马俑在沉寂24面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C.这幅画,希望传递给读者的,还是这样的观念:本地的好食材,是一顿美食的根基。
D.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复课最早的学校。
解析:C。A选项,前一个分句“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为主语,谓语为“吃”,宾语为“龙虾”,“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与“吃”不搭。B选项,提取主干后,主语残缺。D选项,提取主干后,学生是学校,主宾搭配不当。
拓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四大美女”知识
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以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为典故的词语,用来形容女子的绝代芳姿。
下列选项中对应无误的一项是( )。
A.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貂蝉——“闭月”
B.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杨玉环——“羞花”
C.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西施——“沉鱼”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落雁”
【解析】
“闭月”,述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自汉朝李延年的《佳人歌》,描写的是汉武帝的李夫人。故A错误。
“羞花”,讲的是杨玉环醉酒观花时的故事。但“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出自李白的《咏苎萝山》,描写的是西施的美丽容颜。故B错误。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李白的《清平调》,描写的是杨贵妃的美丽。故C错误。
“落雁”,指的是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杜甫《咏怀古迹》,杜甫借咏王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块垒之情。D项正确。故本题选D。
公务员行测考试文化遗产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