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指南

成浩1254分享

我们都知道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量较大,是我们在公考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学习与突破的题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众多题型中,片段阅读题占题量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指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指南

一、判定题型片段阅读的题目类型是很多的,有主旨观点题,标题添加题,承接叙述题,细节判断题等等,也就是题目问:这段话的主旨观点是,给上述文段加标题等的文段,我们就要注意在做题过程中对有些词句要敏感了。

二、解题方法识别好题型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解题了,在阅读文段的时候要注意有些表达方式,有些词句要额外注意下,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地方要注意吧。

表达方式敏感:公考中常见的有议论、说明、记叙。这些表达方式是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最常用的表达方式,相应的公考中也最喜欢考察这三种方式。表达方式不一样,出的题目侧重考察的重点也不同,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地方也不同。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是围绕某个论点展开的,那如果这个文段是议论性的文段的话,是不是应该重点关注论点呢? 说明文是为了说明某个对象和它的特征,那么遇到说明文就要重点关注这个文段说明的对象和它的特征,记叙文通常是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想通过这个故事传递给我们一些道理,所以遇到记叙文我们要注意其中暗含的道理。

但是光了解表达方式还不够,还需要注意文段中的一些特殊的词句,它们往往引导着文段的重点。

词句敏感:1.转折词2.因果词3.总结词4.条件句5.假设句6.感叹句。作者在写作时,有的时候为了突出重点往往可能用这些词句,所以解题的时候也要重点关注这些词句。

接下来我们练习几道题目,掌握下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吧!

三、例题练习

【例1】虚拟博物馆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可以展示所有的藏品,观众无需与藏品保持距离,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从不同方位看到作品,并实现人机交互,因此不少人担心实体博物馆会逐渐失去魅力。而事实恰恰是,通过数字化的复制,人们了解到那些原作,便更想走进实体博物馆接触它们。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并不存在冲突

B.虚拟博物馆使艺术传播的途径更加简单

C.复制作品不能取代原作给人的心灵震撼

D.博物馆虚拟化能极大实现艺术教育功能

【解析】A。文段是议论文,要关注论点。首句由虚拟博物馆的优点引出人们对于实体博物馆发展的担心。第二句用“而”提示我们下文可能会出现内容的转换。阅读第二句,表明正是因为虚拟博物馆的传播作用,让人们知道更想接触实体博物馆,故前后内容出现转换,关注转折词语,因而重点在第二句,同义转述找选项,只有A选项贴近。

我们简单的了解了重点关注什么,接着我们来再巩固练习下吧!

【例2】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解析】:C。文段是议论性文段,重点关注论点。文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表示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是文段的关键句子,强调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总句“这个意义上来讲”是重点,其中仍然有重点,进一步来看,转折后的句子是关键句,即“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因此,文段意在强调要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公务员行测复习测言语理解

【例题1】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解析】本题答案为A,文段前三句介绍了城墙的历史价值,最后引出观点: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应重视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对应A项。B项,文段并没有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进行比较,排除。D项是文段首句的介绍,并非文段重点,排除。这两个选项比较好排除,部分考生纠结的是A、C项,觉得C项是一个对策,说法也挺符合常理,A项又更加符合原文的说法,到底要不要往前“推测”一下呢?一时间考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要仔细观察一下这一文段,文段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古城墙很有价值,但并未涉及古城墙遭到破坏,需要保护这样的观点,因此C项是过度推断了。由此可知,如果文段中直接给出观点,只需对观点进行同义转述即可得到主旨,不需要做“推断”。

如果这一文段介绍古城墙遭到了破坏,而且目前还没有开展保护和研究,那么选C就更合理一些。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通过下面例题进一步进行说明。

【例题2】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数据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B.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C.不同时期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着巨大差别

D.应注意信息品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D,文段前两句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缺乏数据基础,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第三句转折指出大数据时代来临后,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现实和准确。第四句在前文基础上转折,指出过去的数据是相对准确的,第五句继续转折,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杂乱,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可知,文段先介绍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后又介绍了大数据存在的缺陷。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解决这一缺陷,即要注意大数据时代信息品质的差异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A项,文段并未提及“科学研究”,排除。B项,“决策过程更加科学”为文段非重点,排除。

此题,部分学员会纠结C、D项,认为C项是对文段的总结概括,D项提出一个对策,一时间不知选择哪个更好。那么大家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分析问题呢?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存在吗?肯定不止于此,作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像这种文段中分析了问题,我们是可以适当“推断”的,只要这一“推断”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即可。而此题中D项就是对文段问题的解决办法,故选D项。

当然,这里所讲的“推断”并非让大家随意推断,而是有章可循的。考生要明晰,文段中给出明确观点,不需要“推断”,否则容易跳入过度推断的陷阱;文段中未给出明确观点,存在问题描述,可以适当“推断”文段的隐含信息,如果此时还按部就班地不敢“推断”,也容易选错。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重点题型

一、数量关系的重点突破

数量关系的考查点非常多,包括计算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等。往往在学习时耗费了大量时间,而在做题的时候又感觉似是而非。所以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舍弃。这里建议大家在备考时加强对利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和概率问题的学习。因为上述几个问题考的频率较高,短期内相对好掌握。建议大家加强这几个题型的重点突破。

例如利润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时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方程法。分析清楚题干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就能快速求解。我们看下面这个例题,来了解利润问题的考查方式。

例:甲商店购入400件同款夏装。7月以进价的1.6倍出售,共售出200件;8月以进价的1.3倍出售,共售出100件;9月以进价的0.7倍将剩余的100件全部售出,总共获利15000元。问这批夏装的单件进价为多少元?

A.100 B.120 C.125 D.144

这是一道18年的国考试题。分析题意8月份所赚的钱恰好与9月份亏得钱相等。设这批夏装的单价进价为x元,则有200×(1.6-1)x=15000,解得x=125,此题选C。通过列一个方程就能快速把上述利润问题解出,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一定注意利用方程法解决利润问题的练习。

二、资料分析的重点突破

资料分析目前基本是四篇材料20道题目。常考的考点有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等等。其中比重这个考点的考查频率较高,而且考查的考点相对固定。经常会涉及的是比重基本公式、判断比重变化等考点的考察。例如比重基本公式的考查,有一下三种考法:已知部分和整体求比重、已知部分和比重求整体、已知整体和比重求部分。常采用有效数字法进行计算。做乘法时,按照一定的取舍原则保留前两位有效数字进行乘法运算;做除法时,分子不变,分母保留前三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我们在学习时可以加强这一部分列式和计算的重点突破。我们看下面这道题目来了解比重的考查重点。

例: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对外贸易额约为71885.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1.7%。

问题:2016年全球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

A.28 B.33 C.40 D.75

这是一道国考资料分析的试题,题目考查的是已知部分量和比重求解整体量。可以用7.18856万亿美元除以所占比重21.7%结果大约为30多万亿美元,所以这道题选择B。通过有效数字法试一下商我们就能知道结果大约为3开头的数字,所以备考时加强对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指南相关文章:

2022年公务员行测联考言语理解题解读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解析

2022年份公考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解读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解读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联考言语理解题讲解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题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大全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片段阅读题指南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得分技巧

    18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