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题妙招
做常识题目,拥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积累是最关键的,但解题技巧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在个别情况下会成为生死攸关的砝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题妙招,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题妙招
一、首尾两端法
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题: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解说】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时间段即可,可对各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A项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
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排除。
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
二、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三、词义联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
该方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
例题: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
【解说】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这种题目,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词的字面意思来判断答案。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提示,因此确定其为信息词。再分析选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新事物产生的一个方式,正与信息词“起源”相对应。正确答案为B。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极值问题剖析
一、什么是最不利问题最不利也可以理解为差一点,就是考虑与成功一线之差的情况,题目所求结果一般为最不利情况数+1,找到此时的最不利情况数即可。如考试及格60分,而且都是整数,最不利情况就是考试得了59分,差一分就及格了。最不利的题目在问法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特点,题目所求会出现类似“至少……才能保证(就一定)”的表述。
二、例题精讲现有一副不含大小王的扑克牌52张,包含4种花色,每种花色各标有从1到13的13张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从52张牌中至少抽出几张就能抽到红桃A?
(2)从52张牌中至少抽出几张才能保证抽到红桃A?
【解析】注意区别两种问法,第一问是至少抽几张就能抽到,当然是至少1张了,运气爆棚;第二问是至少抽几张才能保证,这个时候抽1张就无法保证了,所以考虑至少的情况下如何去保证,也就是把最不利的情况找到再抽就能发生了,此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把所有不是红桃A的51张牌全部抽到,接下来再抽一张就一定能保证抽到了,结果为52张。
(3)从52张牌中至少抽出几张才能保证抽到数字相同的两张牌?
(4)从52张牌中至少抽出几张才能保证抽到数字相同的三张牌?
【解析】第(3)题的问法仍然是“至少...才能保证”,考虑抽到数字相同的两张牌,最不利情况是把所有的数字都抽到了一张,此时若再抽一张就能保证与之前的某张牌数字相同,因此结果为13+1=14张。同理,第(4)题考虑抽到数字相同的三张牌的最不利情况是把所有的数字都抽到了两张,此时若再抽一张就能保证和之前的某张牌凑成数字相同的三张牌了,因此结果为13×2+1=27张。
(5)从52张牌中至少抽出几张才能保证抽到两张花色相同的牌?
【解析】考虑最不利情况应是把所有的花色都抽到了,但是凑不齐两张花色相同,即每种花色的牌只抽到一张,此时是4张牌,因此再抽一张即可保证情况发生,结果为4+1=5张。
从上述例题中其实不难发现,最不利问题的难点在于是否能够找到最不利的情况,一副小小的扑克牌也藏着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认真感受最不利的含义才能应对此类题型。
拓展: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题
【例题】有一座城市里住着两种人,一种人说真话,另一种说假话,一位旅行者遇到两个人A和B,他问A:“你们两个当中有不说假话的吗?”A说:“没有。”
请你判断A和B分别是什么人?
A.两人都说真话
B.A说真话,B说假话
C.两人都说假话
D.A说假话,B说真话
【解析】答案:D。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题干中的问答内容,旅行者提问内容可简化为:有没有人说真话,A的回答为没有人说真话。那么A到底在说真话还是说谎呢,通过现有的已知条件我们无法进行判断,此时应应用假设的思想,假设A说的是真话,我们应马上过过渡到其内容为真,说明没有人说真话为真,和A本身说真话矛盾,显然,A实际上在说假话,再马上过渡到内容真假判断及有效信息获取,没有人说真话为假,说明有人说真话,那又不能是A,就只能是B,我们据此可以得知,A说假话,B说真话,故本题选择D项。
再来一道难一点的题目来试试: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解析】答案:C。通过丁的内容为真,我们可以确定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真,并且说真话的人开红车,那么到底谁拥有红车说真话呢,我们无法判断,此时需要假设法应用,根据关联性我们可以假设乙拥有红车说真话,过渡到内容为真,得出丙开红车,两人开红车与已知条件矛盾,说明乙说假话,过渡到内容为假,说明丙不是红车,继而得知丙也在说假话,那么他的话内容为假,可推知丁开蓝车,可排除B、D两项,既然乙和丙都在说假话,那么说真话的人也可以确定为甲,那么甲拥有红车,可排除A,故可以选择出C项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题妙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