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地震知识

业鸿3932分享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地震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一、地震分类:

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2、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

3、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以上)。

二、传播方式: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三、其他常见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四、世界地震之最:

1、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3、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八重山海啸,1771年4月24日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估计巨大海浪的波峰高达8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将重量达850吨的整座珊瑚礁抛出2.092公里以上。这次海震所击起的海浪,据测它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788.557公里)。

4、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智利地震(8.9级,因计算方法不同,也有9.5级的说法)。

5、世界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6、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记年》,书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通鉴外记注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太平御鉴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坼泉涌。帝舜时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7、西方记载最早的地震灾难:1755午葡萄牙里斯本地震。

拓展: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方阵问题解题规律

方阵问题是指许多人或物按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方阵),根据方阵找出规律,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搞清方阵中的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方阵问题中常用的公式及性质。

方阵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此处需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当实心方阵的最外层每边人数为奇数时,从内到外每层人数依次是1、8、16、24…;

实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空心方阵总人数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解(首项为最外层总人数,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

方阵每层总人数=方阵每层每边人数×4-4;

在方阵中若去掉一行一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2-1;

在方阵中若去掉二行二列,去掉的人数=原来每行人数×4-2×2.

我们来通过例题来理解一下:

【例题1】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排成了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要使这个正方形队列减少一行和一列,则要减少33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A.196 B.225 C.289 D.324

【答案】C。

【解析】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去掉一行、一列的人数是33,则去掉的一行(或一列)人数=(33+1)÷2=17.方阵的总人数为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所以总人数为17×17=289人。

【例题2】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成甲、乙两个实心方阵,其中甲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为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多4人,且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A.200 B.236 C.260 D.288

【答案】C.

【解析】此题答案为C。空心的丙方阵人数=甲方阵人数+乙方阵人数,若丙方阵为实心的,那么实心的丙方阵人数=2×甲方阵人数+乙方阵人数,即实心丙方阵比乙方阵多8×8×2=128人。丙方阵最外层每边比乙方阵多4人,则丙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比乙方阵多4×4=16人,即多了16÷8=2层。这两层的人数即为实心丙方阵比乙方阵多的128人,则丙方阵最外层人数为(128+8)÷2=68人,丙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68+4)÷4=18人。那么,共有18×18-8×8=260人。

在明白了方阵问题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会发现方阵问题并不难理解,关键就是能够将已经总结出的公式会在具体题目中的使用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速解法

【真题一】

2014年父亲、母亲的年龄之和是年龄之差的23倍,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1/5,5年后母亲和儿子的年龄都是平方数。问2014年父亲的年龄是多少( )(年龄都按整数计算)

A.36 B.40 C.44 D.48

【解析】

这一题大部分考生的做法是将父亲、母亲的年龄分别设为x、y,然后通过题干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式,进行排除。在这里,小编发现了另外一种方法。“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1/5”,说明儿子的年龄是5的倍数,“5年后母亲和儿子的年龄都是平方数”说明5年之后儿子25岁,那么2014年儿子20岁,父母年龄差为4岁,父母年龄和为92岁。则父亲年龄为(92+4)÷2=48(岁),D项当选。

【真题二】

某餐厅设有可坐12人和可坐10人两种规格的餐桌共28张,最多可容纳332人同时就餐,问该餐厅有几张10人桌( )

A.2 B.4 C.6 D.8

【常规解法】

这一题,很多考生看到之后立马采用了列方程求解的做法,设可坐12人的桌子有x张,可坐10人的桌子有y张,根据题意有:x+y=28,12x+10y=332,解得x=26,y=2。A项当选。

殊不知,这道题还有另外几种巧解方法。

【巧解一】

观察选项,选项中的几个数字都很简单,我们可以按照顺序一一代入。A项,有2张10人桌,即坐了20人,还剩312人,正好可以被12整除,符合要求。

【巧解二】

根据题干可以得出12x+10y=332,10y的尾数为0,因此,12x的尾数必须为2,要满足这一条件,x的尾数只能为1或者6。验证可知只有当x=26时,才有对应的选项,即A项。

【巧解三】

这题其实是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假设餐桌都可以坐12人,则可容纳12×28=336(人)同时就餐,实际容纳332人,则该餐厅有10人桌(336-332)÷(12-10)=2(张)。

这样解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公务员行测复习地震知识相关文章: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整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地震知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地理知识梳理

2022年省考行测复习基础常识储备

最新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

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地震知识梳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地震考试题示例

公务员行测考试地理常识知识点

    22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