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套路中怎么发劲
太极拳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多初学者在太极拳入门练习时,都会重点学习太极拳的发劲要领。掌握好太极拳的发劲要领,会让我们的练习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来谈谈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问题,这对正确认识太极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影响。
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
一、两袖生风,劈啪作响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显然,太极拳并不是只要慢不要快,该慢则慢,该快则快,否则就做不到“急应”和“缓随”。现在风靡全国的杨氏太极拳,以架子轻慢圆柔、中正安舒为主要练习形式,其他各家的太极拳大多也是这种情况。太极拳多数流派有快速度练习,有些杨氏太极拳传人不承认曾经有杨氏太极长拳的存在,成书于杨澄甫在世的《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更有专门章节论述“杨澄甫先生所授太极拳长拳动作名称”。而在陈氏太极拳一路里仍保留着发劲的拳式,二路拳发劲更是拳拳不断,势如鸣鞭燃炮,声声不绝。沈寿先生在《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一书中,也谈到杨氏拳“快太极”的练习方法,“据传杨澄甫先生生前单练野马分鬃式发劲时,两袖生风,劈啪作响。可想见其速度之快和内劲之充盈非同一般。”本文谈谈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太极拳带有普遍性意义。
二、快速、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
就显现于人体的肩、臂、肘、手等部位的发劲而言,陈氏一路拳发劲有掩手肱捶、指裆捶、护胸捶、青龙出水等。其中掩手肱捶出现的频率最高,如果能打好这一式,其它有关陈氏拳的发劲动作就不难掌握。陈氏拳的发劲有一个比较复杂的修炼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短时间内不可能掌握,用不正确的练习方法又容易形成弊病,初学者最好以杨氏拳的练法,从头至尾都不要发劲,这种方法也适合中老年陈氏太极拳爱好者。每见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在演练42式竞赛套路中的掩手肱捶时,用力部位仅显现于手、腕,非常蹩脚勉强,都是因为发劲部位和方法不正确所致,这样就不如藏拙,以不发劲为好。练好掩手肱捶的发劲,首先要从拳理上明白太极拳的发劲原理,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说:“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这是指太极拳发劲时劲路而言。陈氏拳发劲讲究松、活、弹、抖,特别是抖劲,陈照奎曾形象地将这样的发劲方法,比喻为北方农村的牲畜干完活,卸去身上的挽具后在地上打滚,起身后霎时间用劲猛地一抖,事实上是用了全身之力,陈氏拳的发劲惊炸之势就很像这种情况。对于这样的发劲方法,《太极拳研究》一书中说:“太极拳的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量。抖劲的特点是快速,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功夫纯粹的,手、臂、肘、肩、背、胸、腰、胯、腿都可发出抖劲。这种抖劲是从腰裆劲的迅速一转而发出的。”“太极拳内劲的来源,确切地说,也可说是从腰裆而来的。”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
一、太极起势:
1、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自然呼吸几遍;
2、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重心平移,放松下沉,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
3、随着身体下降, 两手下按于小腹前。
二、金刚捣捶:
1、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重心偏于右腿);.
2、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同时两手掌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向外掤,右脚尖外摆;
3、右脚踏实,重心移到右腿,两手向前按;
4、左脚提到右脚旁,两手继续前按;
5、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两手向右后上方掤;
6、身体下沉,向前移重心,同时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两手心相互照应;
7、左手向前划弧,,右手上撩领着右腿上步,左右手相合,右脚虚脚点地;
8、右手变拳,折臂下沉,左手反掌,右手落于左掌心;
9、提右腿,抬右手,右脚尖由竖着变成平勾,砸拳震脚。
三、懒扎衣:
1、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身向左转;
2、左手逆缠向左上方划弧后变顺缠于身体左上前方,右手逆缠向右上方后逆缠划弧至右跨旁,两手手心遥遥相应;
3、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两手合于胸前,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分开,左手叉腰,右手逆缠向右掤。
四、六封四闭:
1、右手向左下方捋,捋至左手旁,身体稍微左转,重心左移;
2、两手左顺右逆向右上方掤,重心右移;
3、身体左转,两手向下捋,然后左手合于左耳下右手在左锁骨上;
4、重心右移,收左腿,虚脚点地,双手下按于右腿两旁。
五、单鞭
1、两手左逆右顺后变左顺右逆翻转,如翻转一个球一样;
2、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两手相合,右手由掌变钩,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左手向外拉;
3、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左手向右手手弯穿掌,向左前划弧拉开,坐腕。
六、金刚捣捶
1、右手由钩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胯带动左掌微向前催;
2、两手左顺右逆向右后方捋,重心移在右腿;
3、重心下沉,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重心移在左腿,两手掤出去,左手于左胸前,右手于右膝盖上;
4、撩掌、上步、震脚 与第一个金刚捣捶相同。
七、白鹤亮翅
1、右拳变掌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重心移在右腿,左脚向左后方撤;
2、重心移在左腿,两手交叉合于胸前,目视右前方;
3、右脚收到左脚边,可以脚尖着地;
4、右脚向右后方撤,身体右转,同时左手搭在右手上,右手逆缠向右后方掤,重心慢慢向右腿移;
5、两手分开,左手下按于做跨旁,右手继续逆缠上掤,掌心向外,把左脚收回来,再虚脚向前点地,身体左转,正对着东面,目视前方。
八、斜形
1、身体左转,右手顺缠上领,再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顺缠向上,身体向右转,右脚尖略向外摆;
2、身体下坐,眼看左前方;
3、重心上升,提左腿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同时左两手先逆后顺,右手先逆后顺向右后方捋(平划手);
4、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左手下划从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变钩后提起与肩平,右手从后边合于右耳下,向前推;
5、腰微微左转,逆缠向左手手弯穿去;
6、身向右转拉开,右手反掌向右方掤,坐掌同时身体再放松下沉,面对着东方。
九、搂膝
1、左钩变掌,两手逆缠合于胸前,同时两膝盖里合;
2、两手、两膝盖逆缠向外打开;
3、身体下沉,两手放松下沉于两跨下,顺着左腿向前推,重心前移;
4、重心向右移,两手逆缠收于小腹前,再折腕,两手立掌于胸前,同时收左腿,虚脚点地。
十、 上三步
1、身体略向右,同时双手向下划弧至右侧后方,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外旋向前推出,右手顺缠,曲肘收于右耳边,重心移至左脚同时身体左转,左手向下划于左膝盖上,右手向前推出;
2、身体继续左转,右手顺缠于左胸前,左手逆缠外摆,右脚收于左脚边;
3、右脚提起向右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顺缠,曲肘收于左耳旁,身体右转,右脚踏实,重心移至右腿,右手向下划于右膝盖上,同时左手向前推出;
4、两手先逆后顺合于胸前,左腿提起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
十一、掩手肱拳
1、双手右上左下转圈挒开,双手分开两胯旁,身体下沉坐马步;双手上翻向前伸出,两手相合,左手作掩右手,同时重心前移,转换为左弓步;
2、收右掌为拳,顺缠置于右胯部,同时重心移往左腿;右拳从下腹部向前偏右上方弧形抖发而出,直冲右前方,拳心朝下与肩相平,左臂弯肘直冲左后方,手心朝上,与右拳成对拉之势,同时左腿弓,右腿蹬,重心在左腿。出拳时头自然正直,两眼平视右拳前方。松胯圆裆。
要领:两肩放松,右肘有下沉之意,右拳五指握空,中间可放一根手指。左肘有下沉和后击之意。左膝盖与左足跟上下对正。右膝盖内扣,右小腿肚上翻,右后足跟蹬地,两胯有虚领之意。胯的转动将发之于脚跟的力传到肩、肘、拳。所以右拳的弧形抖发而出并不是一拳那么简单,而是先肩靠、再肘击、最后才是拳打。故叶老师对此有“胯打人而不是拳打人”一训。
十二、 高探马
1、右手在原处化拳为掌顺时针缠丝,左手逆缠丝到右手腕部,两手相交。左手在右手之上,立掌向右;右手掌心向左,手指向下;
2、右手逆缠收于右胯部,掌心向下,左手向正前方,两手对拉,重心移向右脚,左手撑掌向前;
3、以右脚脚跟为轴,身体左转90度,左脚划半弧形,脚尖点于右脚旁,两脚与肩同宽,同时双手顺缠合于胸前,右手于左手上;右手逆缠向右侧面推出,左手手心向上收于左腹前。
十三、玉女穿梭
1、左脚向左跨出一小步,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双逆缠合于左膝盖上;
2、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同时两手撑圆向右前方掤出去;
3、身体下沉,重心微微向左,同时两手分开顺缠下沉于右膝下;
4、身体上升,重心继续向左移,两手先顺缠向上后逆缠向下按,同时把右脚收回,虚脚点地;
5、两手顺缠上升,同时左脚蹬地把两脚腾起,随着两手逆缠下按双脚震地;
6、大臂带动小臂向外掤接着两手顺缠合于右胸前,右手在上,提起右脚;
7、两手逆缠,左肘向后,右掌向前打,同时右脚向前蹬;
8、右脚落地,顺势一蹬,左脚向右跳,紧接着,右脚向左擦步,与步法进行的同时,两手先逆缠合于右胸前接着左手逆缠下按于左胯旁,右手向右上方掤,两手撑圆。
歌诀:左脚跃起右脚进,右采左按右转身。此势平纵谁双迅,一片神行自古稀。
十四、 云手
1、双脚尖着地,用力右向后转,交叉步变成小马步,重心在右脚,同时右手从在头上方下来到右眼前,掌心向前,左手掌心逆缠向前,眼平视;
2、以腰为轴稍向右转,右脚向左交叉于左脚,膝微屈,左手向上顺缠至眼前方再向外掤,同时右手顺缠,向下划弧至腹部前方;
3、以腰带动身体左转,右脚踏实,重心移于右脚,左脚向左移一大步,右手逆缠划弧向上至右眼前方,左手顺缠划弧至腹前方,掌心向上,眼看右手;
4、右脚并向左脚,两手同2;
5、左脚向左跨一大步,紧接着右脚向左脚后面叉步,手部同动作同3;
十五、转身双摆莲
1、两脚尖踮起,用力向右后转,重心在左脚;
2、腰微微向左转,右手顺缠向外向下化弧于胸前同时左手向上顺缠于左胸前;
3、右脚提起向右后方撤一步,同时两手左顺右逆向右方掤出去;
4、身体徐徐右转,重心右移,两手继续向右掤;
5、身体左转,重心前移,两手下捋;
6、两手继续向向前向上化弧,然后右脚提起向外摆,两手拍打足部。
十六、 当头炮
1、右脚撤回原地,两手变拳顺势收于左腹前,做握棒状,重心右移;
2、中心略左移,身体左转,右脚蹬地,两拳突然向前发力,重心前移。
十七、金刚捣捶
1、两拳变掌向右掤,重心右移;
2、同第二式金刚捣捶。
十八、收势
1、两手向外收于头顶,手心相向,然后下按至肚脐,身体缓缓升起;
2、两手自然放回两跨旁,左脚向右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