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孙式太极拳的常见错误有哪些
很多人喜欢练习孙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太极拳中的一大门派,孙氏太极拳的特点是灵活巧变。在太极拳教学中,孙氏太极拳的招式有很详细的记载,今天太极拳小编与您分享一下练习孙式太极拳有哪些常见错误,大家要注意咯!
习练孙式太极拳的常见错误
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拳一触即发之本能,但无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练法和劲意来练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走出的劲意是阴阳互济的太极劲,其外形要极尽松柔连顺之致。孙式太极拳各式的承接变化中孕育着形意、八卦的内涵而不是其外表,此点尤须习者注意。
2.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孙式太极拳套路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开发内劲,其二是蕴寓各种技击状况的母式。也就是说孙式太极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击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够演化为技击中千法万法之总机关。常见一些习孙式太极拳者将拳中的一些动作当做技击招式来练习,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练法。太极拳追求的是习者自身的协调稳态,故能产生以有法而御无法的技击之效。此点习者当用心体悟之。
3.错误理解推手在太极拳修为中的作用和意义。推手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协调稳定的能力,使身体内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别人推倒,扑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寻求体会如何使自己不失稳、不倒的道理和方法。随着各自协调稳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剧烈程度也可随之加强。太极拳技击是一个由定步推手、动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练推手就想着如何把别人放倒,就是极端错误的练法。这种练法也将造成使推手和盘架相脱节,使自己永远站在太极拳之门外。太极拳讲究力从人借。扑人丈外也好,数丈外也好,都不是发人者的主观意识,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结果。此点尤须习者深悟。
4.对气的错误认识。常见习太极拳者相互问有无气感。有,则洋洋自得,以为已进乎太极拳之三味。没有,则内心焦急,或于行拳中腹内鼓气,或口中嘘气,皆大谬也。真气,非我们日常所呼吸之气,乃是拳架盘走正确后,习者身体内外相合,由此在习者体内产生的一股能量流,给人的感觉与气相仿,故以“气”字表达之。心越静,则此气越为充盈。若有心御气,则气反奔腾,即紊乱也。故气感也罢,麻感也罢,胀感也罢,相吸之感也罢,皆属皮毛之相也,不可过分追求,应听之任之,以静心求中和为要。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走火入魔。
5.用“神”不当。练太极拳贵在神聚,精神高度集中,不使之散乱。故神要内守,或食指梢,或身体其他某一处,总之,要与拳式之运作相合。常见初习太极拳者用“神”不当,或精神散乱,左顾右盼,或精神张扬宣泄于外,此皆谬也。精神散乱,必神气不能相合,内劲无望矣。精神外张,久则自靡,更无从得以内劲。故须精神内守,含而不露,养神于一。
6.不明内劲。何谓内劲?神气合一而已。随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神、气耦合愈为协同、有序,内劲渐纯。故内劲是习者身心有序协调达致中和时,机体产生的一种潜能。常见习拳者或从腹中求之,或从腰中求之,或从胸中求之,或哼或哈皆不得其所。内劲无声、无嗅,无形无迹,无一定之处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气合一,方可得之。鼓动小腹、抖动腰身、抡肩纵胯皆可谓之发力,然皆非内力也。
7.或散或僵。散、僵二者,为初习太极拳者之通病。散则周身不整,病根全在顶项未能竖起、腰胯未得下塌、肩胯之根未能抽住之故。头顶与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撑,身躯自然不整。肩胯之根未能抽住,四肢与身躯必不能相合。故此为散之病源也。僵则转换不灵,病根全在足胯上。两足未分清虚实,必然移动不灵。两胯未能松开,必然上下难随、虚实难换。故此为僵之病源也。所以竖项塌腰抽住肩胯之根与足分虚实两胯松开为去此二病之良方。
8.不合于步。孙式太极拳为活步太极拳,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故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跟步的时机要掌握得准确,确非易事。常见初习孙式太极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较迟,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较急,于是身体有前仰后俯之势。要克服此种毛病,关键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即当迈步后身体重心前移,将及而未及前脚之脚跟时,跟步,同时由腰胯牵带身体有向后移动之势,前脚回搓(回蹬),后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于后足上。此时身体由腰、胯处分为二节,前后互逆,故能动中有静,重心不失于中,所谓顺中用逆。退步时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虚实分清。故顺中用逆以求中和,为走架中身体与足相合之诀窍。
孙式太极拳简介
孙式太极拳 为五大太极流派之一,清末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1862—1932)所创。是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和两门拳术手法,创编成的。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
孙禄堂先生熔三派拳术于一炉创孙氏太极拳,进而纳三派剑法为一体而创孙氏太极剑。帮此,形意剑,八卦剑之风格剑式在孙氏太极剑中均有展现。
孙氏太极剑即出于三派剑法,又实出于孙氏太极拳之中, 习剑术须以拳为基础,拳是根本,辅以剑法者未有不精拳术。习此剑术如同习拳,"三害"、"九要"一定守。一招一式潜心练习,久之贯为一气。
剑出于拳,以拳为基础、拳、剑在练要求中有共性如头、手、足、身、目,呼吸及意气力之锻炼,但又各具个性,谚云:拳有拳法,剑有剑道。剑分两刀,增加了攻击对方的威力和范围,剑法就是解决如何尽力发挥剑之在攻防中的作用和威力,由此也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如孙氏剑法,即有劈、崩、点、刺、撩、搅、抹、挂的用法,也揉合了八卦剑的挑、托、抹、挂、扁、搜、闭、扫、顺、堆等用法。剑的练习古来即称舞剑,就要求身体各部分紧密配合,高度协调。 孙氏太极剑分上下两路,合而为一可单练,上、下剑分而练之互为攻防,剑之用法尽在其中。
孙禄堂先生熔三派拳术于一炉创孙氏太极拳,进而纳三派剑法为一体而创孙氏太极剑。帮此,形意剑,八卦剑之风格剑式在孙氏太极剑中均有展现。
孙氏太极剑即出于三派剑法,又实出于孙氏太极拳之中, 习剑术须以拳为基础,拳是根本,辅以剑法者未有不精拳术。习此剑术如同习拳,"三害"、"九要"一定守。一招一式潜心练习,久之贯为一气。
剑出于拳,以拳为基础、拳、剑在练要求中有共性如头、手、足、身、目,呼吸及意气力之锻炼,但又各具个性,谚云:拳有拳法,剑有剑道。剑分两刀,增加了攻击对方的威力和范围,剑法就是解决如何尽力发挥剑之在攻防中的作用和威力,由此也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如孙氏剑法,即有劈、崩、点、刺、撩、搅、抹、挂的用法,也揉合了八卦剑的挑、托、抹、挂、扁、搜、闭、扫、顺、堆等用法。剑的练习古来即称舞剑,就要求身体各部分紧密配合,高度协调。 孙氏太极剑分上下两路,合而为一可单练,上、下剑分而练之互为攻防,剑之用法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