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优秀文章

琳瑜 1172分享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1

在炎炎夏日里,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感受中国人民抗战经历.

《四世同堂》以百万字的篇幅表现了抗战时期所发生的事.老舍先生的大家手笔不仅显示了这篇作品宏伟雄大的结构与气魄,更显示的是对生活观察的独特角度与发掘深度,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的叙事语调.

《四世同堂》里描写了沦陷区人民在侵略者的压迫之下的悲惨境遇和奋起反抗的过程.但此篇作品着重突出的则是北平人民所经受的磨难与醒悟.

作者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通过小羊圈胡同居民的心理变化来折射出老中国儿女传统文化心理带来的挫折困惑,无奈与反抗,在战争这一特定的背景之下,文章鞭挞了旧中国文化的劣性,揭示了新中国文化无限前景.

生于九十年代的后我们无法亲身感受抗战时期的中国传统思想了,但我们可以从视频,书籍中寻找结果.显而易见,老舍先生以睿智的眼光预言了中国未来的文化前景.

抗战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国文化也有了改变.迂腐,死板的传统劣性思想被人们所屏弃,留下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攒下的伟大的民族精神.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思想被人们接受,对外改革,对内开放.这一伟大决策让炎黄子孙更加贴近世界,开阔视野,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更使的中国自身的文化得以提高.

转眼,祖国的六十岁诞辰就要到了.在这个充溢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国际文化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是吸收,吸收再吸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及能力去更好的建设祖国.------这,是我们所献给祖国母亲六十岁诞辰的礼物.

祖国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2

今年春节,终于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按照作家周国平的说法,好作品的标准是读完后想说些什么,毫无疑问,《四世同堂》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一)

先说说小说里的人物。老舍先生在这部作品里塑造了几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赤包”。

大赤包大约四五多岁,头脑清楚,工于心计。日本人占领北平,在小羊圈胡同的邻居们如祁老太爷相信只要安分守己自己的日子照样过时,她已经很有政治头脑地嗅到了局势变化对个人的影响,开始到处“运动”,最后如愿以偿地弄了个妓女检查所的所长。当上所长之后,大赤包如鱼得水,大敛钱财。

民国的妓女有合法的,也有暗娼。对合法妓女定期检查,如果有病,就吊销执照。对暗娼,坚决取缔。大赤包的寻租方式是,合法妓女要上贡,否则就说你有病,让你干不下去。暗娼更是要上贡,否则直接取缔。就这两项还不够,大赤包还想方设法地逼良为娼,把蛋糕做大,获取最大利益。

大赤包是个有气场的人,注意形象,善交际,接人待物的分寸拿捏的很好。这样的人在现在社会也算是女强人了。只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鬼子,最后被比她更恶毒的朋友蓝东阳出卖,死在日本人的监狱里,罪名是贪污。

大赤包这个形象很丰满,老舍先生也写到她的感情生活。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丈夫对她只有敬畏,没有宠爱。自然地她对至少表面上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下级高亦陀产生那么一些微妙的感情,可悲的是,高亦陀利用她的信任,卷走了八万元消失地无影无踪。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即使精明如大赤包这样的人物,最有也落得鸡飞蛋打,搭上一条命。

(二)

另外一个有特点的人物是祁瑞丰,他的特点是无聊。

他不像大赤包有心计,完全不觉得日本人来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照样地吃好的,穿好的,看电影,逛公园。祁瑞丰和祁家安分守己的家风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惯坏了的老二。他嘴甜,爱热闹,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津津乐道,在老一辈亲戚里很有人缘。他自私,对别人冷漠无情。大哥被抓了,他还若无其事地参加迎接日本大使的集会。街坊小崔拉他的包月,在送他去集会后被日本人砍了头,下葬的时候他竟是一个子也不出。他没骨气,老婆跟了朋友蓝东阳,愣是咽了那口气,还照样地和蓝东阳称兄道弟。他人不坏,不会有意害人,就是自己瞎混着。他有性格上的懦弱,也有对家庭的依恋,父亲死时他哭的很伤心,但也就只有伤心,没有悲愤,更不会有国破家亡的感慨。

人的价值观既有性格遗传,也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祁家这个大家庭里,祁瑞丰由于嘴甜,从小就是被长辈宠爱的对象。父亲祁天佑是个本分的生意人,恐怕是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母亲更是娇生惯养。在家庭遭遇灾难(大哥被抓),母亲看他对家里不管不顾的态度只是伤心,并无多少责备。虽说长兄如父,可是老大祁瑞宣性格的温和和维持大家庭和谐的压力使他并无真正尽到教育的责任。

祁瑞丰这样的人在现在的社会恐怕是青年中的大多数,和平年代庸庸碌碌地混着,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感,太平而安稳,无聊地混日子自己也浑然不觉。在动荡的年代,祁瑞丰最后也死在鬼子手里。

(三)

和瑞丰的没心没肺地无聊不同,大哥祁瑞宣是痛苦、矛盾、纠结。瑞宣是街坊里文化最高的,念过大学,“英文说的像外国人似的”,在中学教英文。多年的传统教育使他身上有中国士大夫的民族气节,大学里的大学教育使他了解世界格局,而正统的家庭环境又使他背负着守护父母家人的责任。这些因素在瑞宣的思想里强烈冲撞,使他总是处在矛盾自责中。

老舍先生花了很多笔墨描写瑞宣的心理。一开始瑞宣觉得不能像三弟一样报效国家虽然有些憋闷但是至少他是能保护家人的,用“弟弟尽忠,自己尽孝”来安慰自己。后来眼看着胡同里街坊一个个地遭难而他由于英国使馆的庇护还能相对安全,当英使馆最后也未能保护他的时候,家里和全北平一样闹着饥荒,冬天没有取暖的煤。一步一步地,瑞宣也明白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他的一己之力,根本保护不了一家老小。

只有当他的底线也被彻底摧毁的时候,他身上勇敢反抗的一面才被激发出来了。在钱默吟的引导下,加入了反日的队伍,写传单,教育乡邻。瑞宣的转变可以说是被动的,他可以代表很多中国只是分子的心理,不惹事,怀有理想,迫不得已也能为国出力。

(四)

瑞宣的父亲祁天佑是个典型的生意人,将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可就是这个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也会莫名其妙地招惹了日本人。日占时期物资紧张,实行货物“搭配”,布店开始要搭个伞卖,后来又要搭雨鞋卖。这些祁天佑都忍了,可是日本人硬说他多拿了东西,让他穿上一个“奸商”的褂子,在街头游行,名誉扫地。

最珍视的东西被践踏了,祁天佑的心被掏空了,精神支柱没有了,他无法忍辱负重,选择了永远离开。看着滔滔河水,就想着让河水涤荡被侮辱了的身体和灵魂,毫不留恋地跳进河里。祁天佑受辱投河这一段,和老舍先生后来的遭遇如此相像,我想天佑珍视的恐怕也是老舍先生最重视的。

(五)

祁老太爷是典型的老北京,凡是“忍”字当头,没有过不去的坎。日本人刚来的时候老太爷还常拿义和团说事,坚信北平的“乱”出不了三个月。对国事能忍,对家事也是本着“家和万事兴”,即使瑞丰再混账,在老太爷眼里也还是乖孙子。

日本人占了八年,期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大大出乎祁老太爷的预料,也大大打击了老人家的信息。什么都看不明白了,无所适从。寒冬里没有煤,老太爷蜷缩在炕上忍着。天天吃“共和面”,也忍着。最后,当重孙女饿死的时候,这位凡事忍耐的老太爷终于发出了怒吼,是反抗的怒吼。

(六)

再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老舍对北平的热爱在书中体现在各种细节中。秋天宝石般的蓝天是典型的北平的秋,还有那脆梨甜枣,街上的兔儿爷,讲究的点心铺。这些细节的描写透着老舍对北平由衷的热爱,有些自豪骄傲,却是那么不经意地,就像北平人的性格。

(七)

最后还有个有意思的是日占时期的北平的房地产。那时候还是市场经济,日本人来了,郊区有钱人家也跑到城里,城里人多了,房子的价格就上去了,房租也上去了。不记得书中写的具体价格了,就惊讶于中人(相当于中介)要拿走成交价格的50%,可能是当时媒介不发达,中人佣金自然就高了。即使这样,中人的地位也并不高。可见当时的房地产应该是价格不高的。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3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妓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4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5

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 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这些汉奸 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相关文章

    1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