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琳瑜 1172分享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寂寞的书有寂寞的读法,只有心真的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的领悟。细品《瓦尔登湖》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瓦尔登湖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瓦尔登湖读后感1

这是一本字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这是散文大家徐迟这么评价《瓦尔登湖》的。鄙人不才,见识浅陋,未能将梭罗的这本宁静而又意蕴悠远的书读透,但也凭借自己的一点见解有感,与各位一起去品尝瓦尔登湖的一缕和风,一泓清水,是从纸上得来,从别的角度看大自然的机会。

梭罗并非隐士

我也挺想过这样的生活:乘一叶扁舟,望江畔渔火。看两岸青山对酌,品晚霞秋水一色,竹林小筑,书卷满屋。当然这也只是想了,可美国十九世纪的梭罗却做到了。不尽相同的是,他在农场生活,他观察着自然万物,还有行色匆匆的人,而我,只在一隅之地,独观罢了。梭罗在书中说到:“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对啊,活的深刻,有人说,梭罗就是中国的陶渊明,爱隐居山水之中。可笔者认为,他与陶渊明,是不同的。他隐居与瓦尔登湖畔是为了远离人群,去亲近大自然,他有的是澄澈的心境,与独立的,质朴的气质。反观陶渊明,出于对官场腐败的无能为力,污浊的世事令其心力交瘁,从而逃离这样的环境,多少有点避世的意味。《海上钢琴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繁华的都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世事过于繁复,而索罗在湖畔静静思索,好像用他灵魂深处的眼在世事面前洞若观火。他不是单纯的隐士,从来不是。他不愿坐在船舱里,宁愿站在世界的 前与甲板上,因为在那里,他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他告诉我,如果一个人能自信地朝他的梦想方向前进,努力地经营他向往的生活,他通常会与意想不到的成功不期而遇。而陶渊明他并没有这样的勇气与斗志。或许是时代的不同吧,同样的山水诗意却造就不一样的人。

瓦尔登湖并不平静

这本书大概出版于1854年,那个时候美国正兴起淘金热,社会矛盾突出,很多人的都赶往加州,希望有一夜暴富的机会,是美国立国之后迷茫和价值缺失的时代。然而梭罗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并没有急于寻找获取钱财的工作,而是跑到了湖边自己通过双手探索生活的本质,抛出所有的杂念,在一个最接近原始的环境中生活。笔者之所以认为瓦尔登湖不平静,是因为梭罗从来不是在里面简单的写流水账。从红蚂蚁大战红松鼠,从观察猎狐犬的活动,观察到大自然的美妙,可以看出他生活地多姿多彩,这是多少人可欲而不可求的事?从记账来反应他对俗气的消费方式的反驳,他并没有脱离社会,并将他的经历,写入这本书,化为一缕清风,吹拂当时那污浊浮躁的社会,也因如此,瓦尔登湖不平静。再这,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本书平淡无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故事,但是我认为,只有这种深刻的理性中带来的反思与力量,才是当下社会浮躁人群最需要,也是最缺少的。这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书,而是在一字一句中,含有对人生的大智慧。

梭罗并不孤独

梭罗在书中有言:“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很多人在看完书之后,都不禁感叹,那种一个人看尽日出出落的日子尽管很美好,但的确也很寂寞,很难熬。但我觉得,这不是熬,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这个社会熙熙攘攘,我们为了所谓的名与利,为了所谓的前程拼尽全力,今天和别人比,明天又和另外的人比。好像所有的输赢和美丽都在那张排名表上,超越别人则欣喜若狂,排名落后则自我怀疑,而却没有人能静下来,认真想想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试想梭罗在宁静的湖边,记录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和大自然对话,和自己畅谈,世界开始变得丰盈饱满,是一种不需要外人打扰的有趣,可以深刻的思考脑袋瓜里面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是一件和美妙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又怎么能叫作孤独呢?我一直相信,孤独是心与心的距离,而并非腿与腿的距离。就如梭罗在书中说到:“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的距离更加接近.”我并不是说向往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而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挣脱世间的繁杂的虚荣,去向往心中那片无诟的星空。同时也因有我们,梭罗并不孤独。

最后用梭罗书中的一句话结尾,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只有我们清醒的时候,黎明的日子才会到来。——后记

瓦尔登湖读后感2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亨利?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一间小木屋,自食其力,开始了他隐居山林的简朴生活。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除了必须的劳动,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分析生活,评断价值,批判习俗,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后,他回到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

选择在一个寂寞的黄昏,独自一人,翻开《瓦尔登湖》。时光如一江春水,在窗下翻书的沙沙声里流过,流入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的详细情况,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陶潜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不在于时间,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最具意义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3

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我想,天堂本来是以神话开头,这一畔湖水却让它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梭罗说,他深信,没有人会强行去穿尺寸不适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应该是最好的需要。那么,我说,瓦尔登湖就是最美的衣衫。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器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却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记里。《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具于黎明中醒。

那么瓦尔登湖晶莹的湖光里反应的必将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缓缓照在我苍白却又渴望光亮的脸庞。

余秋雨教授曾在象牙塔里扪心自问,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试问学问的真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精神与体魄总是矛盾,学识与游戏总是对立,深邃与青春总是无缘,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尔登湖碧波不兴就将内心浊气淘尽,那个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钓,就在俯仰之间,将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拥有了满心满怀。试问是世间又有谁能不在心里俯下身子向那没有什么可容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为它的灵魂所倾倒,多少赞叹,欲说还休。

一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只有一个人在猛吹这罪恶之根。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景色。它能让望着它的人,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浅。那就且容我在罪恶枝桠体会人间有味;容我在这湖波光里,一如玲珑的水珠,对自然抱有一颗敏感之心。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瓦尔登湖读后感4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是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部超验主义美文的代表。

为了驱散生活中的阴影,梭罗来到瓦登湖。他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用完整的形式结构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人生、体验理想、体验未来,从表现唱着夜曲的鸟雀与动物鸣叫的《声》到体验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的《冬天的湖》到“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的《春天的来临》,他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绿色和自己的人生坐标。

读着这本书我拥有了一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完全融入进了这样一个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世界。梭罗并不是刻竟要过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只是进行着人生实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目的呢,是为了更好地去运用生命热爱人生。在这片优美的环境中,他的理想上的迷雾不知不觉地消散了,他的心也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避开城市的喧嚣,独自深入林中,与鸟兽为邻,听蟋蟀弹唱。这一抹绿色,为梭罗疲倦的灵犀送上了温暖的怀抱;这一抹绿色,让都市的纷繁渐渐远离了梭罗的脑海;这一抹绿色,使梭罗更加迷恋自然,热爱生命。

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离不开瓦尔登湖那幽静秀丽的景致的。换句话说,是瓦尔登湖的美让梭罗找到了心中的绿色。可是现在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只有金属的坚与冷。日益膨胀的城市,马达隆隆替代了蛙声蝉鸣;当更多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拔地而起时,这里也许不会再有绿色的“共和国”。不由地联想起余光中的散文《伐桂的前夕》,他说“在现代,只能感受月桂树最后的一缕芬芳……”如果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那么当他们试图从身边寻找精神的伊甸园来舒缓情绪时,看到的也评只有最后一抹绿色了。梭罗是幸运的,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直至今日,“瓦尔登湖又有多少呢?”

但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上海世博的临近,这个问题越来越受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尽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我看来,世博会的举办至多只是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环保的理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在香港澳门的大街小巷看不到果皮纸屑;新加坡通过加强惩治力度也让这个国家拥有了“花园”的美丽……毕竟,有谁不向往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呢?或许,我们再也回不到梭罗的时代,再也找不出与瓦尔登湖一样的美景了;但只有努力,我想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纯净的蓝天。

“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结而美丽的……”,多么迷人的景致啊!虽然生命中总有一些无法挽回的东西,但只要保持一份绿色的心灵,那么依旧可以与梭罗一起享受“瓦尔登湖”之美。

瓦尔登湖读后感5

假期的时候,我从图书馆借了大卫梭罗写的《瓦尔登湖》。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他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三年光阴中的点滴。

在瓦尔登湖过着隐居的生活,打渔耕种,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颇有些相似之处。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怀着一个简单纯真的心,过着快乐简朴的生活。让我对于这样的生活,我是向往的,而对于他这样的勇气,我是敬佩的。他的辞藻并不华丽,却十分生动,文字仿佛是活的。简单的语句中透着不简单的哲理。

在书中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他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将显得越不复杂,孤独将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也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也不成其为软弱。”我想生活本就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茶米油盐酱醋茶,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把他复杂化了。我很喜欢一位老师说过的话“别让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别让心机掺在感情里。”现在对于名利金钱的追求,让很多人迷失在这样的诱惑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掺入心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精神上的追求远比物质上的追求快乐得多,容易得多。

所以无论你的生活多么卑贱,面对它,活下去,不要躲开生活,咒怨生活。尽管生活看起来很穷,还是要热爱生活。即便在贫民所,也许你还会有快乐,刺激,光荣的时光。梭罗的这几句话教会了我要用一颗简单真诚的心来面对生活,用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让我懂得创造在我们的视野中扩展,精神上的财富是用不着钱来买的。

对书中的还有很多地方,我并没有完全读懂,或许因为的我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吧.但这本书会是我一直收藏着的一本书,因为书中还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挖掘,去思考。它就如同喧嚣世界中一潭幽静的清水,净化着浮躁的心灵。


    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