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精选作文

琳瑜 1172分享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徐霞客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1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1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爸爸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1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8个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徐霞客啊,我仿佛听见你说。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2

有本书看过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忘不了,《徐霞客游记》,当然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他的游记,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不展开了,在这里只捡几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他遭人陷害:“因为顾行生病不能烧饭,我到外面吃了稀粥,立刻出东门去看望静闻。我本来打算把钱给庙里的和尚,让他买些绿豆和杂米来做粥,再用豆芽菜和鲜姜做菜给静闻吃。但是一追问先前给他的钱怎么用了,才得知竟然没买米,都买面饼吃了。我害怕又会这样,就没给他钱,准备自己去买回来给他,可静闻听了庙里的和尚的挑拨,就同和尚一起用难听的话来伤害我。我只好回来了。”

他路上被劫:“早晨开船出发,走着走着,忽然有只船顺水而上,追上了我们的船。船上的人大声吆喝着,强行上了我们的船,掀开我们的船篷,并且说要征用我们的船。混乱中痛打了船夫……所有东西,都被抢劫走了,整条船差不多被洗劫一空。”

他受人接济:“我在家乡时,朋友陈眉公就写信给云南的唐大来说:‘我好友徐霞客游览天下,现在要去探访鸡足山和大来兄。他绝不同于那些有求于平原君的食客,希望好好招待他’等来到云南省城时,我已身无分文……唐大来虽然贫穷,却把陈眉公的朋友也当作自己的朋友,我在贫穷时得到救济,心存感激!”

仆人携款弃他而逃:“早晨起床,仆人顾行还没有来,我正要去查问,这时看见一个和尚慌慌张张地来了,他说:‘悉檀寺的长老让我来迎候您。’我一听就明白是仆人顾行逃走了。又问那个和尚,果然。……我来到寺里,已经是中午。打开箱一看,所有东西都不见了。长老要派寺里僧人去追,我制止了他们,并说“‘追也追不上了,就算追上了也不能强迫他回来,他想走就让他走算了’只是离开家乡三年,我和他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共度多少难关和险境啊。但他却在万里之外抛弃了我,为何这样狠心啊,心中不免悲伤”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用现代的话就是“另类”,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带过几笔,接下来便又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样!由于他的奇文妙语,于是这个另类的人被人永远地记住了。

羡慕和佩服这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

我想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3

徐霞客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读书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书籍。但他发现过去地理书上的一些记载由于缺乏实地考察,错误不少。他决心走出书籍,投身到大自然去。

那时候,许多地方没有人去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徐霞客的母亲通情达理,她不顾年老体衰,为徐霞客准备好各种出行的物品。有一次,徐霞客为了查明大湫瀑布的确切位置,冒着坠身的危险,几次攀登雁荡顶峰。有时,他甚至解下裹脚的足布接起来悬于崖顶,利用它来攀爬上下。

每次出游,徐霞客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几次陷入绝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完,那就是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这种为了实现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实在是少有。

同时,这篇文章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会给人们无尽的智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4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着,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5

历代舆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们的主要话题之一。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对于桂林七星岩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他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常求神问卜。由此可知,他读书博杂,见识多,不适合功名科举。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舆术语推断,徐霞客学习的可能是堪舆学的杨公风水派。杨公风水其实效性立竿见影。从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高水准的舆地游记,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着。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关文章

    18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