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
一共两个多小时吧,把路遥先生的《人生》看完了,薄薄的一本。晚上开始翻阅的时候,有段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而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深以为然又觉得无限悲哀。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封面早已破损,找了好久才找到。第一页算是一幅淡雅的画吧,一男一女,低头相顾无言,顿时觉得有一股悲凉的氛围。接着就看下去了,真的是很厉害的作家,看的停不下来了。关于周围环境的描写,天气的描写,都让人看的入迷。其实整个小说描写的比较简单。第一章就是主人公高加林被辞退了,他高中毕业就去村里当老师了,然而三年之后,村里的干部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高明楼想让其当老师,名额有限,加林自然就“失业”了。
大时代背景就是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加林虽是农民,可是也不曾出过太重的体力活。在家里颓废过一段时间以后,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让他去县里卖馒头,他自命清高,怕见到曾经的同学丢了面子,所以天空都黑了馒头仍然没有卖出去,这时我们的女主出现了,说要帮他卖馒头,后来两人一起回村的路上,巧珍大胆的表达了对加林炙热的爱,加林接受了,然而回到家心里又惴惴不安。但是,巧珍却为她心爱的男人作出改变了,她刷起了牙,这在当时的村民眼中真的是一件稀罕事,因为整个村子里只有上学的人才刷牙,而她呢,文盲一个,也配学人家刷牙?这又引起了一连串的事。
巧珍长得美,心灵手巧,庄稼活做得也好,为了加林,每次见他都特意穿上最好看的衣裳,不过两人的恋情是在地下,当被小孩子撞见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议论纷纷,巧珍父亲极力反对,因为他家光景好,而高加林家破烂光景,他根本瞧不上。然而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两个人顶着世俗的压力最终还是在一起了,还算是一对幸福的小情侣。高加林这时候对外界的向往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烈了,他想,即使他读过书又怎样呢,现在还不是在农村种地?巧珍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淳朴又善良,头脑灵活又勤劳,以后一起日子也能过的不错吧,至于外面的世界,不想也罢!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高加林叔叔的一封信改变了加林的农民的身份。她叔叔转业回来坐了县上的领导,叔叔是军人,不会对自己家人开后门,而且有严格的纪律规定。但是扛不住他的下属拍马屁啊,加林到县里当通讯员了,做记者工作出色,做的风生水起,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充满了自豪的感觉,但是他又自省,警告自己不要太张狂,他有更大的想法和抱负,不能再满足于在这个县城所达到的光荣,所以他收起自己的自负。
然而他高中时期一直聊得来的女同学在广播站当播音员,朗诵他的稿件,两人高中就是同学,莫名的情愫因为各自的身份差距并没有发生什么,现在不同了,加林现在在县里有工作了,而且工作出色,他能配得上黄亚萍了,而且两个人有着共同的话题,聊世界局势,聊文学,而且可以和亚萍一家随着她父亲工作的变迁到南京定居,那是一个多大的世界啊,然而,巧珍呢?将来除了是一个优秀的农村妇女,再也没什么发展了。以后和巧珍结婚,聊的只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他就一辈子被栓在这个县城了。现在,亚萍和之前在谈的男友分手了,在狂热的追求自己,只需要自己一声愿意!他尽量使自己的心坚硬,他咬牙切齿的警告自己:不要软弱,为了自己远大的前途,必须作出牺牲!他就那么狠心的和巧珍分手了,痛不欲生的巧珍,她在爱情上的追求是多么天真,她觉得悲剧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她和她亲爱的加林哥差距太大了。多么好的姑娘啊,这个渣男!伤心过度的巧珍就这么把自己嫁了,嫁给一个不爱的人以后就是他们两人努力过光景了!
而高加林呢,由于是属于走后门有的工作,被亚萍前男友的老妈举报,也丢了工作,再次回到农村,亚萍是不可能跟他回农村的,巧珍已嫁人,他才发现自己最爱的是巧珍!后悔去吧渣男!其实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加林的父亲和德顺爷爷知道加林见异思迁的时候,特意来县里教训他,那时加林说,他就是想脱离农村,哎,没法说对错,但是道义上我严肃谴责他!德顺爷爷是个老光棍,一直没有结婚,因为年轻时候喜欢一个姑娘,最后没有在一起,所以相当于为她守身了吧!这么一对比真的讽刺!
这部作品是路遥先生的成名作,个人觉得和《平凡的世界》相比,是真的远远比不上。可能是篇幅太小,所以感觉人物形象并不是那么的鲜明,高加林就是低配版的孙少平,当然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喜欢高加林,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可是不能脱离现实去盲目追求他得不到的东西,这对于刚踏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认识!小说中关于高加林父母的描写,关于村里领导的描写,关于淳朴的村民的描写,真的很到位,没有特别完美的人,也没有十足的坏人,关于人性的描写直入人心。人是要扎根在泥土里的,干干净净不占污泥的,只能是无依无靠的飘在空中,如果你是高加林,你该如何选择?每个人在做选择时,都是身处其中,怎么能置身事外看这件事呢,再说选择的结果牵涉未来,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怎么知道做了另外一种选择的未来呢?又怎么能拿来比较呢。其实对高加林同情高于谴责!
路遥在结尾写了并非结尾,不知道高加林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千千万万的高加林们呢,1982年发表的这篇小说,引起轰动,那个年代的人们,努力的想改变命运,被各种障碍阻挡,是不是就要改变自己的本心?年轻的高加林受到生活起起伏伏的打击,当然有些是他自找的,以后的人生还长,他会走向何处?是就像德顺爷说的那样,农村也大有天地,还是最终会远离家乡外出闯荡?高明德因为撤下了加林的教师职位,而一直忌惮着他,因为加林年轻啊,有潜力,明德害怕他的儿子们整不过加林,这段描写也是很真实了。我感觉加林在这段消沉的日子之后,应该还是会选择外出的吧,毕竟他现在一无所有,又在外面见识了失眠,理想主义,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吧。
道阻且长,唯有一直向上!坚守本心。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2
《人生》读后感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缓缓的浮动。
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这本在无数人嘴边提起的巨作——《人生》。还没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辟的话语迷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一个寂静的夜晚过去了,我合上书,脑海中还浮现着《人生》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刚放下书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悲凉袭上心间。我向来是不喜欢悲剧的结尾,我也曾以为,这本书的结尾也和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让人幸福而踏实。但是,悲剧的结尾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
回忆这本书,高加林曾是一个老师。《人生》从他被退回农村当农民开始,他在懊恼中相遇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刘巧珍。他们有过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终究被现实打破。高加林因为叔父回乡当官,通过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成为县里通讯组的记者。巧珍并没有放弃对高加林爱的追逐,但高加林却觉得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见在县里当播音员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两个年轻知识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于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纠结中放弃巧珍,选择亚萍。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为赌气嫁给了老实人马栓。高加林很伤心,但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峰回路转,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发通过关系到县城工作有不良之风。
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他离开黄亚萍,再一次回到农村。一切似乎没变,只是那个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经不属于他了。故事就这样悲哀地画上句号。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很大,虽然我一度感觉我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也是不属于那个旧县城的。但我却在书中渐渐把自己融入。仿佛我一下是失意的高加林,一下又是痴情的刘巧珍,再一下变成了任性的黄亚萍。人生,听起来多么华丽庄重地词语。在路遥的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
如同《致青春》中的台词“你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注定要失去另一样”。生命中很多人注定无法预见。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就如同高加林自己选择了亚萍,放弃了巧珍,那巧珍不会傻傻的在原地等他。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珍贵的,没有谁可以蹉跎别人的青春。给我最多感动的还是那个没读过书却有金子一般心灵的刘巧珍。她对生活有着深深的热爱,对土地也有深深的热爱。高加林抛弃了她,她并没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内心却坚强的让人佩服。她没有放弃生活,反而转为对农村的热爱。虽然她是赌气嫁给了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会有丝丝欣慰。她为高加林付出了这么多,马栓也为她付出了这么多。终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个踏踏实实能和他过一辈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他走的并不潇洒。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月光明亮,终究冰凉。朦胧的月光中,在我不一样的年代中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
或许很多年之后我仍然会想起这本曾感动过我的《人生》,或许我也终将面临人生的抉择,不管人生走的是否和想象中的一样潇洒。我始终会承担我选择的人生之路。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3
生活就是生活,现实得骨是骨,肉是肉,不折不扣。社会又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舞台。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管他丑俊如何,能耐大小,要生存与发展势必受制于家庭状况、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就好比没有渊和水,鱼虾不能幸福地游弋;没有蓝天空气,鸟雀别想振翅高飞一样!这是任何一个有想法不苟现状的人,都无法超脱的困顿与无奈。
静思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开国帝王或者人民领袖,能在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完备的特殊时势下,迫不得已地长期付出巨大沉痛的代价,才得以扭转乾坤,改天换地外,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实巴交世代从黄土地里刨食的农民,不都得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吗?
传统文化教育和禁锢下的中国老百姓,最推崇“命运”了。他们中间一直流传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有五升,不用起五更”之乡谚俚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宿命论缺乏科学性,笼罩着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带有明显的消极意味,不利于自身的进步,还有碍社会的发展,自不可取。但我们熟知一个现象:种子要发芽,抽苗,开花,结果,根本离不开沃土、甘霖、暖阳等等客观条件,还离不开给它松土,施肥,用心呵护并寄予厚望的园丁。
我认为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就发挥了优秀文学作品应该发挥的“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的审美功能。主人公高加林无疑是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的缩影。他的思想、情绪和性格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如同湖面上的水,随着处境、机遇和地位的风向风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愚以为,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路遥脍炙人口的成名之作,便是因为它道出了当时无数知识青年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到外面更广阔天地大展身手而不得的苦闷彷徨的心理,通过构建高加林回归土地――走进城市――回归土地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冷却了那个时代不少好高骛远者的盲目和浮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为怀揣梦想,追求成功的年轻一代开了一剂良方,塑造了他们正确的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小说《人生》中的线索性人物德顺爷爷,是看着高加林一天天长大的。他早在生活的风风雨雨里,读懂了“社会”这本无字书。他对高加林讲的话总是那么言近旨远,富含哲理,纯属经验之谈,可以说是作品的忠实代言人。他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养活了一代一代的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就什么也不会有!……再说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以后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他的这番话如灌顶醍醐,开了高加林的窍,还道出了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作品的最后,栽了跟头的主人公高加林,在父老乡亲们热情厚道的安慰和鼓励下,终于走出了自责、懊悔和痛苦的阴影,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4
说到《平凡的世界》,你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作者是路遥,甚至还会知道这部作品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可要说到路遥的成名作,你也许会想想,路遥一生作品那么多,到底哪个才是?没错,就是让路遥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的《人生》。
马云曾评价《人生》: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樟柯也曾评价《人生》:上初中时,路遥的《人生》对我的影响最大。
因为这部作品曾影响过千万励志青年,因此《人生》还被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小说主要描写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曲折人生追求,以及和农村姑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波折矛盾的情感经历。可我在第一次读《人生》时,内心对农村姑娘巧珍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倒不是因为她没文化,而是觉得一个大姑娘,在暗恋的人面前不该那么主动不矜持,或是在一些生活习惯上也不该太过张扬。
而当我又一次读完《人生》后,对巧珍的认识却大有改观,我突然觉得,其实巧珍做的一点没错,正因为她的那种“不矜持”,才能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里凸显她骨子里的独特美,也就是不落旧俗,敢追求现代文明,敢同庸俗理论和旧道德观念相抗争,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勇敢活出自我。
下面我将结合现代文明角度,从庸俗理论和旧道德观念两大方面去分析巧珍对旧俗的抗争。
一、敢同庸俗理论相抗争,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说的开篇是以主人公高加林的工作,被村干部的儿子替下来开始叙述,之后便进入一段长达数日的混沌生活。而在那段封闭的日子里,不但高加林整日六神无主,浑浑噩噩,就连一直暗恋他的巧珍也更是如此。可以说,高加林的一言一行都在巧珍的掌控范围内。
说掌控有点难听,但的确可以这么说,因为巧珍太喜欢高加林了,他的一言一行,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而这些高加林并不知道,看到如此难过的高加林,巧珍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安慰他。直到高加林被母亲要求去镇里卖馍,这才为巧珍进一步接触高加林,以及两人恋情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巧珍
可作为一个从保守农村出来的姑娘,本应该更矜持本分,而巧珍却一点也没,她不但对高加林步步紧跟,还在村头大桥等他并抢过高加林手中没卖出去的馍,送给她城里的亲戚,而且自掏腰包假装是卖馍的钱给高加林,还在未熟络的前提下给他买烟抽。
殊不知,在做出这些举动之前,巧珍对高加林来说顶多就是一个村的,剩下其他任何关系都拉扯不上。而她这么主动,这么明目张胆去示爱一个年轻小伙子,这在现代文明社会不算什么?可要放在那个保守旧俗的社会里,尤其是农村来说,是被人所不齿,被人戳脊梁骨的“那丫头不本分,年纪轻轻的勾引小伙子”等等。
可向来有自己主意的巧珍却全然不怕,她不但这样做了,还将内心对高加林隐藏多年的情感,也一股脑全倒出来,俩人还情不自禁的拥吻。
巧珍和高加林
这是其一,更甚的是,在高加林说巧珍“以后,你要刷牙哩”的话之后,巧珍更是张扬的不得了,她每天都跑到当街去刷牙,惹得村民对她像围观一头生病的牛一样,对她指三说四。
“哼,刘立本的二女子能翘得上天呀!好好个娃娃,怎突然学成了这个样子?”“一天门外也没逛,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倒学起文明来了!”“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肚子下十几个价胖猪娃哩!”“哈呀,你们没见,一早上圪蹴在畔上,满嘴血糊子直淌!看这洋不洋?”
本来刷牙是一件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可在思想古旧的人们眼里,只有干部和读书的文明人才讲究那些,像巧珍那样的农村女人在她们眼里,是不够资格做那样的事的。读后感www.simayi.net因为这,巧珍还被父亲痛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给老子跑到门外丢人来了!你羞先人哩!”
本以为巧珍会就此认怂,然而她却不服气回怼父亲:“让他们笑话!刷牙是讲卫生的好事,我有什么错?为什么巧玲(学生,巧珍的妹妹)刷牙你不说她?我什么也不怕!我就要到当街去刷!让她们看个够!”
二、敢同旧道德观念相抗争,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上一次俩人互传爱意之后,从此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在天黑以后偷偷约会,原本想着就这样秘密约会下去。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俩人的事还是被村里的孩子发现了,之后在全村传得沸沸扬扬。
更生气的是巧珍父亲,他之前一直都变着法的给巧珍张罗找婆家,当干部的,从农村出去的国家正式工人,去他们家的媒人都要把他们家的门槛踩断了,可巧珍统统都拒绝了。让他怎么也没想到,巧珍居然跟全村最穷的高加林混在了一起,这是他极力反对的。
高加林和巧珍
可奈何俩人情意浓浓,再加上巧珍骨子里的倔劲,自此俩人不但取消了秘密约会,还公然在巧珍的父亲以及全村人的面前一起相约去城里,让全村的人都知道他们在谈恋爱。而这样的行为在村里人的眼中是没羞没臊,不知廉耻的,不用想肯定免不了那些思想保守的人说三到四。
村里立刻为这事轰动起来。没出山的婆姨女子、老人娃娃,都纷纷出来看他们。对面山坡和川道里锄地的庄稼人,也都把家具撇下,来到地畔上,看村里这两个“洋人”。有羡慕得咂吧嘴的,有敲怪话的,也有撇凉腔的。
可是巧珍不在乎,她最在乎的是能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要能,她才不会管那些陈旧的道德观念。
表面上看,巧珍这样做的确太过张扬,也的确有点不知羞臊。可是往深思考,巧珍这样做才是走出抗争旧道德观念的第一步。
从《人生》的创作背景来讲,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商品经济的活跃已经打破了农村的僵持与保守,而且很多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对一直困守在土地的农民产生强烈的诱惑,特别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骚动,这里就包括路遥自己。他们也已经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与不满。这一点从书中也有具体体现。
正人君子探头缩脑地看;粗鲁俗人垂涎欲滴地看。更多的人都感到非常新奇和有意思。尤其是村里的青年男女,又羡慕,又眼红;川道一组锄地的两个暗中相好的姑娘和后生,看着看着,竟然在人背后一个把一个的手拉住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些人是支持巧珍这样的行为的,而且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是相当佩服巧珍他们,敢于与落后守旧的道德观念相抗争,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巧珍
而村里其他年轻人之所以不敢像巧珍高加林那样,坦坦荡荡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只是因为旧道德观念对他们的束缚太深,让他们没有勇气去突破,最后可能会导致更多悲剧发生。因此说巧珍做的没有错,反而是融合现代文明直接提现。
而从另外一方面也直接体现了作者路遥,对主人公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他想通过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去谴责他所憎恨的古旧思想,同时也向世人宣示落后守旧的不可取。
尽管最后巧珍的情感结局没能如自己所愿,但她的那种敢于同庸俗理论和旧道德观念相抗争的精神却值得人们反思并借鉴。
路遥
结语:到此,我突然想到许知远曾说的一句话:世界正是那些不满现状而又敢打破旧规的人出现,人类文明才有了的进步。
同样的,大文豪鲁迅也曾说: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再回到小说《人生》里,因为巧珍骨子里的“抗争性”,让她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不管这之间巧珍受了多苦和侮辱,我都觉得能够有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这真的很酷。因为只有争取过了,才有资格说不后悔。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5
准备读《人生》前,我随口问看过这本书的父亲,它讲的是悲剧还是喜剧?父亲答:闹剧。全书出现过名字的人物十个指头也数的过来,但却取名“人生”这一宏大的书名,并以中篇篇幅道尽了人生的迂回曲折,上演了一出当事人啼笑皆非、旁观者感慨万分的闹剧。
《人生》又可名《高加林迁职记》,短短二字道的不是主人公高加林从生至死的字面意义上的故事,而是高加林一路摸索走出乡村走向城市的故事。莫管喜剧、悲剧还是闹剧,这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连续剧。剧中人物就算离开书本,似乎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几个相似的形象,这就是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精准把握。就说主人公高加林,在不到一半的人生中,促使他一直在逆境中奋发生长的就是“农民”这一阶级意识,坦白讲,我是很赞许高加林要走出村外、走向大城市的愿景的,只有视野足够宽阔,才能知道自己原先生活的环境与思想是多么狭隘且渺小。遗憾的是,农民这个词,似乎深深烙印在高加林骨子里了,而更令人唏嘘的是,他身边的所有亲朋好友,也都默认了这一点。正如高加林自我认识中的,他要强的性子是种脱颖而出的优点,但有时也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正因为太迫切于走出村子、报复抢夺自己职位的高三星,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亲戚领导的“后门”安排,并很快沉溺于他的才华名声所带来的花红酒绿。高加林本身的素质是配得上这份工作的,然而他被仇恨与迫切蒙蔽了双眼,导致他看不清真正的质朴,也看不清了代表着质朴本身的巧珍。
巧珍啊巧珍,同张克南一样可怜且善良的老实人,那份真挚且执著的少女爱情,是这村子除去封建落后的黑影之外的一束令人欣喜的光,书的上篇,巧珍的形象恰如字里行间那般洋溢着青春,明丽且亮眼,而下篇,这一形象便永远地埋没于村子之中了。
高加林不知道的是,当自己在嫌弃巧珍的不搭调时,黄亚萍也在顾忌自己的农民身份,老天和被卷进这场四角恋的四人开了天大的玩笑,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全身而退:黄亚萍哭着祝高加林和巧珍幸福,不久后就要全家搬到江南那边去了;张克南遭受了黄亚萍与高加林的背叛,煎熬于告发好友的痛苦中,同时得到了稳定的工作职位;高加林打道回府,遭受大起大落的他与德顺爷爷聊过后,“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里重新飘荡起了两点火星”,虽然文末戛然而止,但想必高加林不会就此一蹶不振。那么巧珍呢?可怜的巧珍,穿上嫁衣嫁给了不爱的人,过上一辈子不想过的生活,高加林曾短暂地介入过她的人生,给她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极致的愉悦与快乐,然而高加林决绝地全身而退了,即使高加林每每想到巧珍便会后悔惭愧,但这也改变不了巧珍的人生终究没能越线的事实。
那么高加林放弃巧珍而选择的对象黄亚萍呢?她是本书中的一大恶人吗?当黄亚萍得知高加林的职业危危可及时,她陷入了学生时代就在折磨她的难题:她爱高加林而又怕他当农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笑了出来,这绝非是种不屑一顾的嗤笑,而更是看到新颖的观点时的神奇感。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爱的人全身上下都十分优秀,而他马上就要做回农民去,我能接受吗?怕是不行的,我同黄亚萍一般,出生的时候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即使我的祖辈也曾以农民身份劳作过,我也很难接受我的另一半是个地道农民。因此,看到巧珍出嫁时,我本以为我会同巧珍的家人一般为其打抱不平:高加林真是个混蛋!而事实是,我却只是为巧珍感到惋惜,她终究没能如梦想中般与文质彬彬的男子结合,而是嫁给了和自己一样淳朴善良的农民,这是现实,也是巧珍没能扭转的人生轨道。
时间倘若扳回十几年前,高家愿意让巧珍接受教育,那么相信巧珍与高加林又会有不同的感情旋律。因此,我并不觉得黄亚萍就该千夫所指,她只是做了她那个阶层大多数女孩会做的选择,犯了她那个年纪大多数女孩会犯的爱情妄想,她想要高加林一心一意地宠她,甚至想好了通过自己父亲为高加林安排前路,她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公主,高加林却不是那位异国骑着白马奔赴向她的王子,二人结合的结局必定是难堪的。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人物,出场可能没有主人公们那么频繁,但人物形象对全书情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听风便是雨、见眼色行事的高加林父母;活了大半生凡事都看得通透、总在告诫提醒高加林的德顺爷爷;痴情巧珍而苦苦等待的马栓;看到马占胜落网而恐殃及池鱼的高明楼......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但这些人物群像共同使得高明楼的人生更加传奇真实,并使得读者身临其境般了解所有的人物关系网。
除了书中人物,路遥先生对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拿捏也非常得当,这点从全书第一章高加林回家即可看出,全篇天气都在讲暴风雨这回事,读后感www.yuananren.com几乎每段人物描写后都会紧跟一段有关风雨态势的描写,然而整章下来,从未觉得风雨雷电这几个字有过多余,全都被各式各样的描写手法化解开来,可见其文笔深厚。全书的景物描写我也摘抄了很多处,没有过分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都是寻常想到的一些形容词,被放到一起排列组合,就在人眼前形成了村子内、城乡内生气勃勃的画面。
看过结尾,其实我认为也算得上是一出还不错的结局——高加林回到村内时,村民纷纷安慰他,而文末则借德顺爷爷的口道出了本文真正想向人们传达的信息: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事实上,末章连环境描写都是极为明亮的,黎明、土地、太阳......这些象征着新生的字样,使得回乡路上的高加林步伐并非沉重不堪,而是带着些许释然的,他现在已经省得了自己过往曲折道路上的错误点,并做足了重头再来的打算。如果将这一幕拍成电影,背景音乐必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然而回归现实,走后门被捅破的高加林真的会如此轻松吗?他多半会受到村内大伙儿的嘲笑与议论,而他想要彻底摆脱农民身份的志向也将永远地埋葬于此处,他想永远生活在县城的呼喊声将被流言蜚语所永远覆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与前景的结局,它告诉我们,人生起起落落,终归还是会回到原点,这个原点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但这一趟又不完全是毫无收获的,位移为零,但距离为正,自己所经过的数遭,全都是人生回馈的沉淀,其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可知。当到了回味人生的年纪时,恐怕我也只能用“喜剧、悲剧、闹剧”来形容。
《人生》读后感范文3000字精彩文章相关文章:
★ 《人生》的读书笔记800字三年级读后感作文 - 5068儿童网
★ 路遥的《人生》高中生读后感2000字 - 5068儿童网
★ 中学生关于《人生》读后感1500字读书笔记 - 5068儿童网
★ 《人生第一课》读书笔记-《人生第一课》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 5068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