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沈从文2020最新

钰媚 1162分享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1931年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曾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1

沈从文是爱水的,爱到在小说、在散文、在自传中不厌其烦地提及,说水如何滋养了他,如何教他思考,如何影响了他。

少年自水中来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的第二篇小说——《卒伍》中,“我”是整天泡在河水里的,泡乏了,上岸捉鱼,捉蟋蟀,无乐不作。家里人自然担心,多次派大哥前来抓人。次数多了,也就懂得如何应付忠厚的大哥,要么一个汆子打到河中间去,欺负他是近视眼,看不见;要么大伙儿把身子翻睡到水中,只剩一个头盖在水面,任谁也认不出。被抓着了,自然得一路被拎着耳朵回家,跪也是免不了。但就是离不开水啊!

其实,这段经历完全就是沈从文自己的经历。他读私塾那会儿,可比这还贪玩:学校午休,怕学生下水,在每人手上写一个大毛笔字;沈从文能手举过头顶泅水,泡一泡再回去,或索性就不回去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爱水的人!

水从笔尖倾泻而来

泡水泡得多了,写水的功夫还能差得了——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做白河。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这便是《边城》的故事背景。这样一个倩秀灵动的地方,生养的是一群勇敢、仗义的人,为了救人而不惜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危险的行为中;同时也有着美好的道德,能成人之美。翠翠和摊送就是他们的代表。

天真活泼的三三,也是生养在一口潭水边呢。赶打架的鸡、听聒噪的鸭、和鱼说悄悄话。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在小说《静》中,这样小小一段的写景,写尽了岳珉当时那种心无所依、彷徨、无助的心情,仿佛一个音符跳跃之后,余音还久久萦绕在心中,震颤你的心......

滋养爱与善,为生命预留一份暖

水,也富裕了沈从文一颗柔软的心。他笔下的女子,大抵都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因那给人以苦痛的命运。

蕶,早年丧夫,和婆婆住一起。平常日子是琐碎的,给婆婆读报读信,熨烫衣服,听雨落在瓦上的嗒嗒声,偶有亲戚来串门,说笑一阵。就是这么无味的日子,在蕶的日记中,隐约透着一种人情的细腻、幽微之美。或者说,读者感受到温暖,尽管微弱,却足以抚慰一颗有了裂痕的心,给人撑下去的力量。

萧萧的命,够苦了吧,9岁便给人当了童养媳,后被家里长工诱使做了糊涂事,差点被浸猪笼。而那50%的几率,让她生了一个男孩,使得残酷命运的车轮及时转了弯。

沈从文在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中说:“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

这样一个柔软的人,连曹雪芹都会说他也是水做的骨肉了吧。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2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7年入伍,1923年上海任教,1931年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曾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西行记》等。(摘自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

第一次知道沈先生,是在中学教材里的《边城》节选,让我们爱上了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古城,爱上了那个叫翠翠的女孩儿,爱上了那个叫傩送的男孩儿,少男少女之间青涩而又美丽的爱情故事,湘西因一人而出名。

爱上湘西的落日,我想和你一起,泛舟看落日,在这夕阳的余晖里,谈恋爱,一起钓鱼。然后,我给你唱最动人小曲儿。

第二次印象很深刻的接触沈先生,是在喜剧演员高晓攀的作品《小先生》里面,小先生一生饱读诗词的歌赋,出口成章,情话满腹,却被学生两次吐槽,“情书,能不能不抄沈从文”,让我对沈先生有了另一重认识,我本以为他只是记录了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自己的成长,没想到,情书还写的这么棒。一个男人太完美,上帝就开始嫉妒了,就开始给他一些枷锁。

我很喜欢他的一句话:若是要研究我生活的全体,我是怎样认识美同爱,我老实的说就是他;由他身上我开了我自己生命的大门,被爱情进心中了。这句话,出自他的《喽啰》,是他带我进去了一个新世界,让我知道美和爱,真正的爱一个人,觉的她才是美神和爱神的化身,来这个世间,宠爱你一人,愿意做你终身的爱人。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用平实的语言,给我们构筑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湘西的妹子、阿哥,吊脚楼,小乌船,鸡犬相鸣,热闹非凡,爱上湘西的风月,青石板路,爱上沈从文。他描写的生活场景有一种舞台剧的感觉,和曹禺先生的《雷雨》对比的话,一个像是一块冰另一个就像是一团火,一个迷人一个热烈。生活在他的笔下,感觉在开花,每一朵都让人艳羡,时光虽慢,等等可好。我徜徉在这河水之中,平静而美好,倘若你划船经过,请务必将我捡起。

爱上湘西的桥,楼,人。我喜欢这个城市,是因为沈先生,如果不是沈先生,我可能只知道湘西赶尸。

先生一袭长衫,给人一种儒雅书生的感觉,说话也文邹邹,有礼有节,和三三说话的时候,总能给人一种宠溺的感觉。先生这一生,颠沛流离半生,经历也多,笔下的文字,也就仿佛有了灵性。

看过先生的‘半场戏’,知人生,知爱人。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3

沈从文在这本《在春天,去看一个人》收录了很多篇比较有名的文章,比如我最喜欢的《边城》和《三三》。在《边城》中描写了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在一条小溪边只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个老人,一个小女孩和一只黄狗。小女孩和老人相依为命,在小溪边帮别人渡河为生,老人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干活,没有偷过一天的懒,就算有事也是让孙女翠翠代为撑船,虽然撑船有一点工钱,但是在船上从来不再多收搭船人的一分钱,所以老人也就落得一个好人缘的名称,每次去镇上补充生活所需用品,都会带回来很多左邻右舍给的一把花生、几块饼干等等小零食,这些小零食就用来讨孙女翠翠的高兴,祖孙俩这样开开心心的也过了很多年。直到孙女翠翠十七岁了,到了议亲的年龄,老人一直没有帮翠翠找到一个逞心如意的好人家而心烦,好不容易一个大户人家的大儿子看上翠翠,但是翠翠却看上人家的二儿子, 导致这门亲事一直没有着落,后来阴差阳错的因为大儿子外出干活掉在河里淹死了,最后导致弟弟也有了愧疚之心而不敢再娶翠翠,就这样翠翠的亲事一直拖着,而老人因为心事很重导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而去世了,这时候大户人家的弟弟也去了外地工作,翠翠也就这样一直孤独的等着,也许等到了,也许没等到。

看完这个故事让人伤心难过,老人的女儿因为年轻的时候生下翠翠后就选择了死亡,留下一个老父亲和一个小女儿,剩下一老一小在小溪边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把孙女拉扯大了,也为孙女翠翠的婚事操心,最后也没看到孙女结婚就撒手人寰了,还是留下翠翠一个人在小溪边继续着爷爷的撑船事业。

还有一篇《萧萧》,这篇故事完全是说过去封建主义的思想,萧萧在12岁的时候就做了人家的童养媳,说是童养媳就是帮忙照顾小孩,当时的老公才几岁,每天需要萧萧抱着出去玩,每天晚上把尿、哄睡觉,每天都干这些事情,直到萧萧越来越大,萧萧的小老公也慢慢的长大,她们认识了一个混混花狗,这个混混花狗整天甜言蜜语的哄骗萧萧,直到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萧萧很羡慕城里的女学生,她想逃到城里去,但是在逃走之前还是被家里的人抓住了,最后她的叔叔不忍心让萧萧沉塘,萧萧的命运自己已经做不了主了,她从小向往的城里女学生从此也做不了了,萧萧就这样继续住在她的小老公家,直到生下儿子牛儿,牛儿在十二岁的时候也议了亲,媳妇年长六岁,封建的思想在这个村落继续存在着,暂时还没有消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快要消失了。在大儿子娶媳妇的这一天萧萧抱着自己新生的二儿子,同十年前抱丈夫是一个样子的。

沈从文的文字中能看到那时候封建思想对的人们的束缚,束缚着过去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们,还束缚着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在这本书中还说到沈从文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小时候的不听话、惹麻烦、不爱读书,让妈妈生气不得已把他送出去当兵,想让他历练历练从而能束缚自己的性格和各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沈从文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看他写的文章,你会发现很多字会不认识,我看沈从文的其它文章的时候都会查字典。从这本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沈从文不仅自己好学而且还写信告诉家里的嫂子,让嫂子不要停止学习和念书,所以嫂子每天都会写一点日记,日记记录的也是家里的家长里短和邻里趣事,嫂子写的文章叫做《一个妇人的日记》,在沈从文的书中不仅能看到乡村文学更能看到一个人的意志而且靠这一股意志影响身边的人。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4

读沈从文也是多年了,最开始便是哪篇带着哀愁的《边城》。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追了沈先生的很多著作。越看越觉得其实其人在内心肯定是非常纯净,笔下的湘西与湘西的人都那么纯粹。《三三》也好,翠翠也好,都带着一种根植于那片土地的芬芳。这种富有生命气息的人物,让人觉得熟悉又陌生。

今天这本书就选取了“爱情”这一个侧面,讲述了沈先生笔下的纯美爱情。

在春天

这本书的书名取自于沈先生的一首经典的小诗。短短一句,就可以令人联想到很多。在这样一个烂漫的季节,想必即便是不去看她也会是非常雀跃的吧。当年的环境还没有遭到破坏,所以到了春天,景色一定会非常美,在这样的美景去看她,真的让人激动。那么“她”到底是什么人呢?久别的恋人还是往日的老友,亦或者只是例行回家。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愿你在历经过所有的世事沧桑之后忍受了所有的孤苦无依之后捱过了无数个泪往肚里流的夜晚之后内心仍然充满积极向上的希望依旧拥有疯狂爱一个人的力量

所以说,其实这本书的命名真的是恰到好处。一句话便概括了整本书的精髓,让人回味至深。

春见

这是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

《春见》是书中一系列的彩色插图。这是几幅非常醇美的水彩画,画中的意境与书中表达那种淡淡的爱情正好契合。

说“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由于其艺术鉴赏力、人生境遇、文化水平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就会有差别。我们在阅读一篇作品的时候总会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副文中的图景,每个人脑中的图景跟作者所要表达的都会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一组插画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构建出文中那种特殊情境的图景。

所以,对一部书的重新编纂之后出版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作。因为再版的文学经典已经不仅仅是原来作者所创作的文本,而是加入了装帧、插画、设计等等的综合出版物。这一版的精装版在这些细节中看到了编者的用心以及水准。

最会说情话的人

有人说徐志摩是中国最会说情话的人,沈从文表示不服。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这种对心上人的赞美并非徐志摩的那种肉麻,也不是朱生豪的那种最表层的赞美,而是一种深入灵魂与心灵的敬仰与尊重。对爱情是至真至诚的,而非对肉体或者生活情境的缱绻。沈从文笔下的女子都是纯粹的,爱情也是近似于信仰或者最初始的情感的一样的自然。

这样比下来,徐志摩又算个什么,王小波又算个什么。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5

相信说起沈从文,提到最多的除了其与夫人张兆和的爱情故事,莫过于他的代表作《边城》,这也让他的家乡凤凰因此而闻名于世。沱江边的吊脚楼,古城内的青石板路,加上浓厚的苗族风情,无不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凤凰。犹记得高中毕业,我也和同学一起慕名前往凤凰,拜访了他的故居,走在他成长的小路上,感受小城的独特魅力,似乎明白了他热爱这片土地、热衷以湘西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原因。

他曾说“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而这是沈从文在离开故乡十年后说过的话,能够始终抱着这种心态去创作,难怪直到现在,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我想每个喜欢他的读者都会愿意追随他的文字,走进他细腻饱满的内心,去感受生命中不可名状的真情与温馨。最近在读的《在春天,去看一个人》便精选了14篇沈从文不同时期的情感小说代表作,以12个纯真良善的主角,呈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还独家收录了沈从文湘西速写真迹,可想而知,沈从文对这片土地究竟是有多么深沉的爱。不仅以最淳朴的人性尽情地诉说着,还要用最温柔的笔触精心地描绘着,只为呈现出故土在他心中最美好的印象。再搭配以林田“春见”为主题的全彩插画,在尽显青春活力的同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又让人心旷神怡。这14个小故事,篇幅或长或短,不一而足,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无限意味,有别于充满现实意义的都市世界,简单质朴的语言一下就把人拉扯到那个淳朴的湘西世界。

可是置身其中,不禁疑惑对沈从文来说,什么时候才是正当最好的年龄呢?其实透过书里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不就是在十七八岁的年纪,怀揣着真挚而热忱的心思,期待着,盼望着,能够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去看一个令人魂不守舍的人吗?是啊,在这个年龄段,身体已逐渐成熟,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而这种懵懂的心情正是撩动人心的那根弦,同时作为最宝贵的经历,似乎只能永远存在于青春回忆里。

或许阅读沈从文的情感小说,就是在品味那份离我们远去的宁静,以及曾经纯洁而又美好的爱情。尤其是在读《月下小景》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跟随沈从文一起静静地看着傩佑与女孩,当他们依偎在一起的时候,整个世界不再有其他人的存在,美得让人不忍打扰。初八的月亮自然比不上十五的圆月,在这如梦似幻的朦胧月色之下,略显暗淡的光线恰恰映衬了“小景”两字。正如女孩在梦里呢喃着:“我灵魂如一面旗帜,你好听歌声如温柔的风。”无关风月,只谈爱情,凡此种种,岂不谓之美好?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读后感沈从文2020最新相关文章:

    21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