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梁实秋读后感2020年精选文章

钰媚 1162分享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作者梁实秋只是站在文人的视野,回忆在老北京大街小巷里吃过的的各种小吃。文章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谈起,以食材为题,用字浅显而隽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雅舍谈吃》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雅舍谈吃》读后感1

自古民以食为天,倘若没了赖以生存的食物,我们这些汲汲饮食男女恐怕便不能保全自身生命,生命既然都保全不],又遑论其他潜在发展?可是人类必竟有别于其他物种,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所需之后,人类开始了实现梦想与追求的行动,为了活的有尊严有价值,裹腹之余高雅的精神文化追求随之而生。饮茶发展出了茶道文化,插花形成了花艺文化,吃的食物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肯马虎。

梁实秋是文学大家,他的《雅舍谈吃》便搜罗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地特色食点,以诙谐生动的笔触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的文字,打动读者之心。这部美食小品,完整收录了梁实秋96篇令人馋涎欲滴的谈吃美文,全书分为“雅舍谈吃” 和“谈吃拾遗”两部分,“雅舍谈吃”完整收录初版《雅舍谈吃》所有内容;“谈吃拾遗”辑录初版《雅舍谈吃》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极其完备的《雅舍谈吃》。生活之余,夜深人静,泡一壶香茗,焚一缕幽香,灯下捧书细读,也不失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来点放松的愉悦。虽然身体不能亲临他处的世态,但也不能孤陋寡闻了不是?人生如此珍贵,何必浪费时光于酒肉之聚?天地广博,身虽不能行至,眼睛却能通过读好书来体味其中美妙。这便是好书的作用吧。

梁实秋的文字温润动人心,优雅之中有谐趣,无论是食材选择、煎蒸熬煮要领,还是人生掌故,皆是信手拈来,笑谈间人生之乐尽得于此。我喜欢读梁实秋的文字,一边读,一边流口水,特别是饿的时候,恨不得钻进书里,饕餮一番。唉唉,人皆是馋,正常,而对馋,梁实秋说,“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位。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就像周浩晖在《邪恶催眠师》里介绍的七宗罪之一,好吃也是其中一条嘛。因为好吃,把自己的舌头都可以吃下去。噢,有点恐怖,但也可以理解。

人莫不饮食,而鲜能知其味,梁实秋显然是其中的最知味者。知味,知昧,就多了那么一杠而己。美食之味也是如此,由美食到人生岁月,可见口腹间的旷达幽默以及美食中的智性人生。

《雅舍谈吃》读后感2

张爱玲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里说:“报刊上谈吃的文字很多,也从来不嫌多。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作为一个饮食大国,有多少国人拜倒在了美食的“衣裙”下?文人墨客更是甘之如饴。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梁实秋在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重庆北碚,在村子里租了一间小房子,苦中做乐,称其为雅舍,于是以雅舍为专题开始写作。雅舍即成为一种体裁。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

看完《雅舍谈吃》,让我在对美食垂涎之外,更多的是感慨。该书并不是美食家的食谱,梁实秋没有像美食家如数家珍般道出各种美味的菜肴,随便从中挑出一篇文章,基本上梁实秋先生对那一美味的起源来历,历史典故,相关诗词,原产地,以及哪里哪里的最正宗不过,哪里哪里最有特色不过,味道如何如何……都说得头头是道。梁实秋笔下的很多食材并不都是珍贵的,更多的是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平民食物,他也很少正面讲述食物的味道,却让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这份美好并不只是美食带来的,而是作者在食材中弥漫着深沉的情感。一提到鱼丸,梁实秋便会忆起喷香喷香的故乡鱼丸,“......幼时这一幕闹剧印象太深,一提到鱼丸就回忆起来了”这些都使他齿颊留香,空余旧事萦绕心头;想起北平的烤羊肉就馋涎欲滴,怀想不已。

由此看来,梁实秋并不是就吃谈吃,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中的各种吃食不过是梁实秋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而已。他不直接怀乡,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浓浓的乡愁与故国人情。在这本书中,不仅让人看见美食,看见感情,也看见生命。

我在舌尖上品味梁实秋,品出的不光是美食,亦是人生各种说不尽的愁滋味。

《雅舍谈吃》读后感3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要有多热爱生活才会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对吃的热情,而且不仅仅是停留在吃的表面,更是深究每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它的做法,它的用料,乃至哪一家店做得好吃,而且最后还能用文字呈现在人世间。 在书中其实也不乏读到一些新奇的事情,比如说在广东到处都是的沙琪玛,原来是满族的 甜点小吃,真是万万想不到~

梁先生对于中国的各大菜系都颇有研究,大概是生活在北方的缘故,书中所谈大多数北方菜系,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很多普通的家常甜点,记得读到核桃酪的时候我真的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其实很多都没吃过,甚至都没听过。而且我也没去过北方,但是听在北方上大学的表哥说,北京的东西不好吃,看书后才知其实北方菜系较为出名的是山东菜,而北京全是集大成之地。

身处广州,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粤菜实在是我心头的朱砂痣,一生最爱。但是以甜闻名的江浙菜我也是很喜欢的,而书中提及的许多北方的吃的,如有机会我非常想到当地去品尝一番,虽然现在与旧时的品质不能同日而语,但其实大多数吃的仍然地道。 我只是一个吃货,而梁实秋先生真可谓是一位食家,我与梁先生之间不知道隔了多少个蔡澜。

《雅舍谈吃》读后感4

生在人世上,没有一天能离开吃饭这一件事。但是对于吃,有些人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有些人则对吃之一道不断钻研,使之渐成艺术。

梁实秋先生对吃这件事情就有着自己的许多研究与见解,在《雅舍谈吃》一书里,满是梁先生对那些美味佳肴的念念不忘。这些美食有不易吃到的水晶虾饼,瓦块鱼,佛跳墙,也有平民小吃炸丸子,酸梅汤,糖葫芦,还有北平特有的不被一般人所接受的豆汁,油鬼等食物。

食材自有贵贱,但美味不分高低。在梁先生的笔下,鱼翅自然是一道美味,但若是发的不好,手艺不精,黏黏糊糊的一盘鱼翅端上来,还不如一道简单的鸡刨豆腐来的让人心喜。梁实秋先生出身大家,自幼年时便跟随父亲出入北平的大馆子,可以说是尝过当年首屈一指的美味。但梁先生对于美食并不自矜身份,许多平常小食也会出现在他的笔下,对于豆汁,梁先生数度写起,怀念至今。

豆汁是老北京人所喜好的一种食物,味道嘛酸臭二字即可概括。但不知为何却得了北京人的喜爱,和豆汁就着辣咸菜,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满身大汗,才算是吃的畅快。还有爆肚,也得北京人的喜爱。内脏一味有些人是不喜欢的,不过老北京做的爆肚却是美味。梁先生在写爆肚的时候,不单只写食物之香,还兼写食材的选择与烹饪的技法,而这也正是梁先生谈吃的一个特色。

梁先生好吃也会吃,甚至还可称的上是善厨艺。在他的谈吃小文里,时常出现食物的选材与做法,狮子头讲究多切少剁,烙饼则要热水和面,多醒一会,炸酱面的酱若要好吃不妨加些茄子丁,鱼丸则要活鱼刮肉才最为好吃。

梁先生的谈吃,谈的是美味,也是他曾经的生活。在这些谈吃的小文里,我们能看到他对父母的爱敬,也能重温北京餐饮曾经的辉煌,只是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曾经的美味如今只能留存于回忆中了。

其实对于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会有自己念念不忘的味道。梁先生写他在北平家里吃的面,酱要炸好,面抻得好,面码配的也好,而离家以后,标准的炸酱面就再也吃不到了。炸酱面于我可有可无,倒是北京前门吃过的肉丝面念念不忘有20年之久了。大约七、八岁年纪的时候,在北京前门吃了一次肉丝面,付账的是大舅,因为大舅家不是很宽裕,纵然没有吃够,也不好再要一碗。于是这碗面的味道就成了白月光与朱砂痣,小的时候,家长哪能专为孩子吃碗面跑趟北京,长大以后,再去前门,又哪能找到曾经的面摊呢。另一样让我念念不忘的美味是小学时门口老太太买的炸丸子,那时候不像现在偷工减料,丸子是豆腐做的,但是里面有火腿有肉,一串五个,放进老太太秘制酱料的小桶里,酱料满满的裹住每一颗丸子,真的是香的舌头都想吞下去,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老太太再不出摊,丸子也就成了绝响。

食物总是带给人温暖,俗语就有,吃饱了不想家。去国他乡,能吃到儿时的美味自然是一种享受,便是吃不到,想一想,写一写,看一看,也当是一种安慰吧。

《雅舍谈吃》读后感5

文人谈吃,果然在字里行间都散发出鲜美诱人的气息,就是这样谈吃的文字才得以让我在这细腻的文字间尝鲜!这是一篇特别接地气的美食品鉴随笔,既无章法,亦无次序,生活中的情趣与韵味贯穿始终,令人食欲大开,回味无穷。这就是那个年代类似“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字表现形式,食材的选择,烹调的手法,品尝后的口感……

读后一样叫你口舌生津,馋涎欲滴。作者是北平人,书里所及多是梁先生品鉴过的北方菜系。书中记载了许多大大小小北平饭店的特色美食,及由吃而回忆起的相关琐事,温馨的氛围浓浓郁在其中。中国美食世界闻名,而当今社会,中国菜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粤菜、鲁菜、川菜、湘菜……等不同菜系,仿佛眼前是一桌满汉全席,什么菜都应有尽有。

可是否还有那么一道菜肴依然持有最初让人心心念念那记忆中的味道,或许正如梁先生所言: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此文动人心弦之处皆有情音,北平的味道,还有那青岛、台湾不同的风味。每一处的难忘记忆都源自于每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菜品,青岛顺兴楼的西施舌,金华的火腿,北平正阳楼的烤羊肉,玉华台的汤包、核桃酪……祖孙三代围坐桌边一起享用,这样温馨的场景和回忆是否也让此时的你心生共鸣,留存在作者脑海里的何止只是这些佳肴的味道,那时的喧嚣氛围,六岁第一次吃醉酒的自己,母亲亲自做的核桃酪,与先君饮予东兴楼,先君的传授凉拌海参的吃法……这些情景更是让梁先生回味无穷吧,文中每每提起“难忘”都离不开由美食勾起的种种回忆,“我们两三个孩子伸手抓食,每人分到十个左右,心满意足。事隔七十多年,不能忘记那一回吃小炸丸子的滋味。”光是菜品,就已让人无法忘却“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加之寄托着追忆……

食材的产地,出菜品的酒楼,醉酒的那个房间,烹饪美食的人,一起享用时的氛围,都在入口品尝的一瞬间涌上心头。作者本不是烹饪专家,只因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运用独特的谈吃手法让人方知:食因情而更香,情因食而更浓,品饮食亦是品生活。

正如张爱玲所说:“做成的蛋糕远不及制造中的蛋糕,蛋糕的精华全在烘焙时期的焦香。不停地追忆,不停地烘焙,带着记忆和乡愁的香,是吃的精华。”


《雅舍谈吃》梁实秋读后感2020年精选文章相关文章:

有关于2019中小学生关于《雅舍谈吃》读后感范文五篇500字 - 5068儿童...

2020年精选文章飘读后感1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巴金《秋》读后感2020最新600字5篇精选文章 - 5068儿童网

石头汤读后感2020精选文章6篇 - 5068儿童网

2020年精选文章青鸟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2020年精选文章《庄子》读后感1200字 - 5068儿童网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 5068儿童...

2020年精选文章《呐喊》读后感5篇 - 5068儿童网

2020年最新文章蛙读后感10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2020年精选文章《呐喊》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2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