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

钰媚 1162分享

《高老头》小说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背景,刻画了让人难以忘怀的个性强烈的人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老头》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高老头》读书笔记1

诸多自然科学家曾打算将宇宙真理纳入到某一体系中去,例如提出“场论”(field theory)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学家亦有此雄心,法国的巴尔扎克即为一例。他经历丰富,文字老道,欲以一部《人间喜剧》将整个世界裹在其中。暂不论这一做法的现实可靠性和审美有效性,单就其想法和行动而言,不能不让人昂首仰视。精卫填海而不能,夸父逐日中途亡,事物的价值有时在其本身,有时则寄托于人追求的姿态本身。尽管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其艺术实践却时时令人心怀向往,更何况,《人间喜剧》总体上是一部难以逾越的巨作。

作为这一巨作的初试部分,《高老头》一书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可视为《人间喜剧》的微缩。主要人物拉斯蒂涅、伏脱冷的性格总体定型,故事背景——巴黎一间低级公寓——基本不变。这间低级公寓里,聚集着各式人物,底层的小市民、落魄的有钱人(如高老头)和求上进的穷大学生(如拉斯蒂涅和他的同学)。公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触及广大的下层民众及其真实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部分人物点出上流社会的冰山一角,尤其是试图通过做贵妇人情夫、改变人生命运的拉斯蒂涅。公寓及其所有者,伏盖太太本身属于底层社会,但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两个世界的连接,各式悲喜剧轮番上演:贪财的为财所害;求权的因权而亡;诡诈的被人算计;逃避的摆上前场。

巴尔扎克以莎士比亚为终生文学学习对象,《高老头》一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致敬之作,故事情节与莎翁的名作《李尔王》(King Lear)相仿:慈爱的老父亲被狠心的女儿抛弃。只是《李尔王》中老王李尔有三女,高老头(原名高里奥,被取绰号为“高老头”)有二女:阿纳斯塔西和苔尔费娜。两个女儿早年丧母,高老头独自抚养两个女儿长大,长期从商,贩卖面粉(他也投机倒把,赚灾难钱),最终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富足,在吃穿用度和文化教育上丝毫不曾亏待两个女儿,而后,他更是为了女儿的命运分别给了她们巨额陪嫁。然而,两个女儿婚后,嫌弃父亲的卑微身份,不愿相见,需要奢侈或遇债要还时才想起父亲(的钱)。高老头也不介意(至少表现得如此),在将自己掏空后,高老头突发脑溢血,最终悲惨死去;将死之时,两个女儿不在身边。

在《高老头》一书中,巴尔扎克检视了金钱对人性的瓦解和摧残。早年的高里奥一家,尽管生活艰苦,但其乐融融,大家都为彼此着想;随着生活富足,两个女儿只关心自己,也曾相互斗争,生怕吃亏。在赤裸裸的“金钱至上”观下,亲情被击得粉碎,撕碎了伪善的面孔。其实,欲望和攻击一直存在,与其说金钱戕害了美好人性,不如说它提供了一个反目的借口,一个绝佳的、预先已被正当化了的借口。在两个女儿眼中的金钱,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书目,意味着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其中隐含的辛勤劳苦(对于人之生存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部分)全被人为无视。

另外,从叙事上来说,高老头的命运悲剧也因独特的叙事技巧显得更加动人。在《高老头》一书中,巴尔扎克没有直接书写高老头的生活,而主要是通过拉斯蒂涅,这一向往巴黎上流社会的穷大学生的视角来叙述的。好处有三:其一,拉斯蒂涅满腔热血,却又不失真率性情,因此难免会对不正义之事表示愤慨,并展开个人行动要求他人改善——他提醒自己巴结上的纽沁根夫人(高老头的二女儿苔尔费娜)和施恩的雷斯托夫人(高老头的大女儿阿纳斯塔西)在父亲临终前探望一次;可恨两个女儿起初始终不肯,百般推辞,冷酷嘴脸霎时毕现。其二,拉斯蒂涅往上流社会的攀附之路,在某种程度上与高老头两个女儿曾经的命运轨迹相仿,这也就暗示了(或解释了)当他从别人口中得知高老头悲惨命运之时,他会产生对自我的反感、厌恶和排斥(尽管后来也曾自我说服)。其三,高老头居于悲剧命运中心而不自知,始终心怀向往,希冀女儿回头孝顺。悲剧之“悲”,有时在于悲剧本身,有时则存在于悲剧早已注定而人无法自知、无法控制而只得任其上演的“生”之凄怆。这样的叙事技巧,鲁迅在《孔乙己》中也有娴熟运用,书中咸亨酒店中的小伙计,正因为年轻不世故才能关注孔乙己这一落魄秀才,以及其人生悲剧;相反,其他的人物只关心自己,生活在个人的金钱圈,也就只能猜测,“孔乙己大概以已经的死了罢。”

高老头的悲剧无疑令人同情,但根据这份文学文本,笔者认为,高老头须为个人的悲剧负责。他的命运,其实是自己酿就的玉杯苦酒:他一味付出,只重视给女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对两个女儿的情感教育和心灵塑造,对一个人而言不可忽略的部分。他投机倒把,赚灾难钱,也令人憎恶。这一点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人物形象即便如高老头,也并非完美,大善里也有不小的恶,无疑实现了对先前文学创作“善者恒善”、“恶者全恶”的突破和反拨。

在先前的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中,文学家对于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得尤为充分饱满,但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潮流中,逐渐涌现了诸多对金钱关系和罪恶社会进行探讨的优秀作品,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即为一例。这些作品的出现,扩展了文学的表现范围,深化了文学表现的内涵,是文学观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就《高老头》一书而言,虽然严格说来,巴尔扎克有着主题先行的倾向,语言不够简洁凝练,情节推动也很缓慢,内容上亦有不少前后矛盾的地方(在同一年份,一说高老头69岁,一说高老头62岁;高老头将死之时,本已无甚精力,却洋洋洒洒骂了女儿三页纸),部分章节显得取巧,但总体说来,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特别是其中他对金钱异化的人性的表现,既令人瞠目,又让人深思。

《高老头》读书笔记2

高老头的人物上的确和《李尔王》的情节相似,病态到畸形的父爱,到最后也只落得垂死病榻的悲惨境地。一个人倘若没有了价值就连女儿都不屑来理会你,或是有所夸张的成份在但是同样的故事我们也看过了很多。——前些时候看到这样的一个段子:医院是一个看遍人生百态的地方,绝大多数植物人的护理者都是母亲,配偶通常宁愿放弃治疗;为父母养老送终的孩子通常不是在家里最受宠的那个;如果有女生来做宫外孕那一定要第一时间抓住送她来的男人,不要让他跑了,否则没人垫医药费。 ——最伟大依然是母爱。——高老头去世之前,巴尔扎克耗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反复刻画高老头的心态变化和拉斯蒂涅克的心理变化,付出的人得不到回到岂不是这世上最让人心酸的事。

通过拉斯蒂涅克的视角展现的才应该是巴尔扎克所要告诉给我们的法国故事。一个好的艺术家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个时代的特色,比如扬帆艾克的《阿尔洛芬尼夫妇像》,比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都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当时法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是混乱的男女关系,文艺复兴后的法国果然如同法国史学家所说:不正常的男女关系才是夫妻间正常的一部分。

拉斯蒂涅克在故事的前期脑海中的形象和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的尼克的形象有点类似,从一个乡下来到大城市接触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是,尼克最后看遍人间繁华默默地回家种红薯去了,拉斯蒂涅克的故事则会在巴尔扎克其他的故事继续下去。

事实上从以前开始就蛮希望去外地工作,然后可以居住在类似伏盖公寓这样的集体合租的住所。可能是看过了《大学生同居那些事儿》以后觉得一群友善的人住在一起还是蛮有趣的,尤其是看到伏脱冷被出卖后一众人义愤填膺的样子。往往社会底层的人民最有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气节和傲骨。伏脱冷的故事在巴尔扎克其他的作品中也依然会出现,在《高老头》中就是一个被仇家追杀被迫隐居的武林高手的模样。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就不说。拉斯蒂涅克凭借主角光环成功得到了伏脱冷的青睐,接下来按照计划就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了。想想不是应该还有一点小激动。不理解的是拉斯蒂涅克难道真的爱上了纽沁根夫人?

巴尔扎克对于环境场景的刻画细致入微,每个场景中的每件事物都会有极度细致的描写。

《高老头》读书笔记3

最近连看了两遍《高老头》,看完它的感觉就好像当时参观完大阪的今昔馆,细节做得太饱满,眼睛根本看不过来。当我抓着主线往下走了一遍,发觉漏了太多东西,又不得不马上回头,再来一遍。结果还是远远不够。

我先分享我最喜欢的一个点,那就是人物的矛盾,和他们对矛盾的处理。在这一点上,很多个人物都有,而我仅先分享其中一个人。

巴尔扎克从一开始就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将故事的可能走向一条一条得展现给了我们,从一开始就说清楚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以及故事中的人所做的决定。

故事中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就是拉斯蒂涅。这是推动整个故事进展的核心,他身上有着当时这个时代,甚至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些规律,他身上所展现的人性特点是很多人所共有的。

在继续讲述之前,我要先阐述一个重要的疑问:

道德和不道德是什么关系,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还是两个同时存在的实体,彼此独立?

拉斯蒂涅原是一个普通、穷困的大学生,因为在巴黎的缘故,嗅到了一丝上层社会的滋味,于是靠着远房望族特·鲍赛昂表姐的地位,进入了上层社会。但是这个过程却满是矛盾和冲突,甚至讽刺而现实。

早在拉斯蒂涅刚踏入贵族的领地时,就有特朗日公爵夫人向他挑明了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要往上爬就要丢掉道德,这个世界是金钱至上。

而后,又有社会的叛逆者伏脱冷用更为赤裸的话将这个游戏规则说得明明白白。拉斯蒂涅未来的出路只有3种:要么用功读书,从小小地方法官开始熬到大法官,或者类似地走律师路线;要么就只好贴上一个有钱的女人;或者就跟着他一起走叛逆的路线,挣一些不光明的钱。其实这三条路都不光明,只是最后一条太过于赤裸裸,可以直接看见血,因而大学生当时非常的反感。

然而有意思的是,当他“爱”的有钱女子(正是高老头的小女儿),让他吃到一些不爽快时,他立马就动摇了。几乎当下就反戈到了伏脱冷的第三条路上,以至于那个计划就启动了。所以可见,在富贵、骄奢、舒适,甚至高贵、优雅的生活(欲望)前,人是多么脆弱。

可是拉斯蒂涅又是矛盾的,非常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是体现在他内心的纠缠,而是体现在他的行为。他在道德和不道德中切换的时候,竟然非常自在。这可能是一个青年人认识了这个社会的多种面目之后做出的选择,可能当他看清楚社会的真相,他的眼光就在道德和法律之上了,他可以游刃于这些束缚之间。也有可能,是他的道德感和非道德感其实是割裂的。或者就是他那因为不道德而产生的良心的阵痛已经被麻木了。

他见到过高老头如何为女儿全心付出,见过他那两个女儿如何地不孝顺。他既知道高老头的处境如何地悲惨,也知道那两个女儿的处境如何地优渥。他知道这一切。在高老头弥留之际,他是给老头下葬的人,两个女儿都没有出现。但是他又能转身就去“爱”那个不孝顺的女儿之一。他的内心是否还有刺痛呢?他在看这一幕幕充满冲突的“真实事件”的时候,他是否还有感情呢?不得而知。

但是他选择了第二条路。这条路在他看来比第三条路更“道德”,因为他认为这是“纯洁的爱情”。但是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我相信即使用纯洁的爱情,也无法抵挡他爱的女人是踏着她爹的尸体往上走的事实。如果是这样,拉斯蒂涅,应该是实现了一次道德的深度麻醉。

不过他是用爱情当幌子,去掩饰其他黑暗面所带来的不安?还是见惯了这个社会的阴暗,已经接纳了游戏规则?我还不知道。

拉斯蒂涅的心路改变,是这个小说极为有趣的一点。我只挑了其中一个角度,而且肯定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是一个极为不成熟的读后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思考。不完整,也谈不上深度。当随笔记录罢了。

《高老头》读书笔记4

巴尔扎克大作《高老头》中,被称作“老头”的高里奥是个悲剧人物。一般人认为,其悲剧根源在于溺爱,在于放纵两个女儿啃老,啃得他最后一文不名,连死后下葬的钱,都是他人垫付的……似乎是个很中国的故事了。溺爱和由此产生的啃老确实存在,但要说悲剧根源在这,我不敢苟同。我以为,高老头的悲剧,与其说根在溺爱,不如说在他的草根身份。

我是在大学时读的《高老头》,当时尚无“草根”一词,草根们沉浸在“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幻觉之中。没有草根身份的自觉,我对《高老头》的解读,只能停留在溺爱层面。现在重读这部小说,觉得应该是三个“向上爬”的男人的故事,即高里奥、拉斯蒂涅和伏脱冷,其中高里奥、伏脱冷是草根,拉斯蒂涅则是贵族,虽然来自破落的贵族之家。而草根与贵族的划分,或是理解《高老头》的关键。

高里奥是个成功上位、却功亏一篑的草根。这是个面粉商,是借法国大革命起家的。大革命中,他当行业分会主席,饥荒时以进价十倍售出面粉,发了大财。阔起来的高里奥有一事遗憾,婚后七年妻子就死了,便把所有疼爱都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女儿大了,以丰厚的陪嫁将女儿嫁出:一个嫁给贵族特·雷斯多伯爵,另一个嫁给银行家特·纽沁根,此人也是男爵。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本是反封建的,革命胜利后,高里奥却以与封建贵族联姻的方式跻身贵族圈子;他革命的目的,似乎是为进入上流社会,为女儿当贵族夫人,为第三代当上贵族。革命开始时也许另有初衷,最终只为做贵族,这可能是通例。

女儿结婚后,高里奥可以进出女婿家,俨然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哪知不到两年,两个女婿把他赶出他们的圈子,当他是个要不得的下流东西。”为什么呢?高里奥经商上虽是奇才,一离开本行,“是一个又蠢又粗野的工人”,坐在戏院里只会打盹。两个女儿也脱不了草根的影子,虽然他花了大价钱请教师,请陪伴小姐,学了各种才艺,都会骑马,有自备车辆。可是,大女儿特·雷斯多夫人入宫觐见时,法王用拉丁语说了句:“其为面粉也无异”。巴黎社交界名媛特·鲍赛昂子爵夫人评价特·纽沁根夫人说:“你瞧她手眼镜举起放下的姿势,每个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的气息。”巴尔扎克的名言:造就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换血。所以,一代、二代草根再有钱,也只能是土豪,成不了贵族的。正如特·鲍赛昂子爵夫人说的:“那般资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了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度”,言下之意是,天晓得!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革命之后是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执政时,革命党高里奥吃香,“两个女婿看到家里有个老革命党并不讨厌……可是波旁家族复辟之后,那老头儿就教特·雷斯多先生头疼了,尤其那个银行家”。两个女儿在夫家并无话事权,只好“在没有外客的时候招待高里奥”。结果是,高里奥退出贵族圈子,住进伏盖公寓,与拉斯蒂涅、伏脱冷为邻,成了任人耻笑的高老头。

伏盖公寓里的高里奥,能做的只是两件事:偷偷溜到某个女婿家中见女儿,和变卖财产替女儿还债。两个女儿都有80万法郎的陪嫁,却无法支配自己的财产。特·纽沁根夫人向追求者拉斯蒂涅哭诉:“你怎么知道钮沁根连一个子儿都不让我支配!”在巴黎社交界,衣著费是一大笔开支,可钮沁根只管家里的开销、夫人的车马费和包厢,“给的衣著费是不够的;他有心逼得我一个钱都没有……只能花着我的积蓄和可怜的父亲给我的钱;后来只能借债。”特·雷斯多夫人与妹妹的遭际一模一样,两个女儿干起同一件事:啃老。

于是高老头只有被啃:一是减少用度,住在伏盖公寓,原来每年付1200法郎的膳食费,后来降格为900法郎,之后再降为每月45法郎,与穷学生拉斯蒂涅同等;一是变卖家财,将金器、银器扭成金条、银条,卖了替女儿还债,最后,“金刚钻、金烟匣、金银条、饰物,一样一样的不见了”。临终时,口袋、柜子空空如也,一个子儿也没有。弥留之际,让女儿来看最后一眼,两个女儿都借口不来。高里奥终于明白:“她们逼死我了!”

终其一生,高里奥借助大革命致富,又将女儿嫁给伯爵和男爵,满以为“她们家永远有我一份刀叉”,将一只脚踏入上流社会,可惜好景不长,大革命失败而致王朝复辟,被两个女婿赶出贵族圈子,可谓成也大革命,败也大革命。但是,没有大革命,高里奥连上升的机会都没有。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一个人的上升须凭借某种变革、动荡,一旦社会秩序恢复,遭遇“天花板”是必然的。

与高里奥遭遇“天花板”不同,拉斯蒂涅进入上流社会顺畅得多。这是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大学生,出身贵族之家,父亲是男爵,跟特·鲍赛昂子爵夫人是远亲,只是家道中落,年收入只有3000法郎左右。来巴黎的第二年,看着香榭丽舍大道上成行的马车,拉斯蒂涅“忽然想投身上流社会,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

拉斯蒂涅有才气、有仪表、有心计,他让姑妈给特·鲍赛昂太太写信,以便“拉上一点儿远亲的关系”,借着后者的提携,开始踏足贵妇人的圈子。初入特·雷斯多夫人、即高里奥大女儿家遭到冷遇,“一经说明他是特·鲍赛昂太太的表弟,他心目中的那位贵妇人立刻邀请他,说随时可以上她家去玩儿”,在这个圈子,“一个姓氏的力量竟像魔术棒一样”,血统的作用立即显示出来了。

当然,要行走上流社会、征服某个贵妇人并非易事,像样的服装、应酬和车马费,是必需而昂贵的开支,可是,拉斯蒂涅哪里去弄这些钱呢?家里每季给他130法郎的生活费,而父母、兄妹加上姑母,每月花费不到200法郎。拉斯蒂涅写信向母亲和妹妹求助。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写道:“我现在的情形可以很快发迹,只是需要一千二百法郎,而且非要不可……将来是青云直上还是留在泥土里,都在此一举。”后来,母亲寄来1500法郎,是母亲卖掉首饰、姑妈卖掉纪念品,加上妹妹的私房钱凑齐的。这是一笔活动经费。有了这经费,拉斯蒂涅可以大干一场了。

听从特·鲍赛昂夫人教导,拉斯蒂涅把目标定在特·钮沁根夫人、即高里奥的小女儿身上,其如意算盘是:“倘若特·纽沁根太太对我有意,我会教她怎样控制丈夫。那家伙是做银行生意的,可以帮我发一笔大财。”由于得到特·鲍赛昂夫人和高里奥的帮助,拉斯蒂涅未费多大周折,就获得特·纽沁根夫人欢心。高里奥花费5000法郎,替两人租下一处宅子,前提条件是,他在宅子里有一间小房,可以三人一起吃饭,亲近女儿,享受天伦。那几乎是他最后的一大笔钱。

拉斯蒂涅还有另一条路可走,是伏脱冷替他筹划的。伏盖公寓中,住着一位维多莉·泰伊番小姐,其父是银行家,据说有300万法郎,只想把全部家产传给独养儿子,不愿给女儿一分钱陪嫁,宁可出600法郎一年让女儿寄居他处。伏脱冷的计划是:先让拉斯蒂涅恋上维多莉,然后找人跟独养儿子寻事,决斗时一剑杀了他,这样,维多莉就成了家产的唯一继承人。

但拉斯蒂涅不接受这个计划,尽管一度心动,并与维多莉缠绵。后来,计划仍得以实施,泰伊番的儿子在决斗中身亡,“维多莉小姐成了巴黎最有陪嫁的姑娘了”。伏脱冷说:“昨天两手空空,今儿就有了几百万。”拉斯蒂涅却说:“我永远不会娶维多莉小姐。”此后,伏脱冷因他人告密被捕,高里奥拽着拉斯蒂涅,去他安排好的、让女儿与拉斯蒂涅幽会的宅子,拉斯蒂涅毅然决然地跟着走了。高里奥对小女儿说:“他为了你,拒绝了泰伊番小姐的几百万家私。”

问题在于,拉斯蒂涅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对特·纽沁根夫人的炽热爱情?因为与高里奥的深厚友谊?因为讨厌伏脱冷的为人和做派?恐怕都不是。只能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伏脱冷向拉斯蒂涅推销联姻计划时说到泰伊番:“泰伊番老头在大革命时代暗杀过他的一个朋友;他是跟咱们一派的好汉。”原来如此!伏脱冷的真实身份是苦役犯,被他引为同道的,能好到哪里去?至多,就是高里奥一类有钱而无身份的资产阶级吧。拉斯蒂涅追求的,不是既有钱又有身份、 既富又贵的么?

伏脱冷也是草根,是个反抗社会的草根。与高里奥、拉斯蒂涅的迎合、拥抱不同,他对上流社会持否定态度。他“专爱挖苦法律,鞭挞上流社会,攻击它的矛盾,似乎他对社会抱着仇恨”。他声称:“对你们这个乱七八糟的社会组织,我仔细研究过。”事实上,他是一个越狱的逃犯,真实名字叫高冷。成功越狱后,他管理着三处苦役监囚犯的钱财,预备他们逃出以后花。他在这些生意上赚了很多钱,但于其出人头地的计划,仍是不够的。他说:“我想过一种长老生活,在美国南部弄一大块田地……此刻我有五万法郎,只够买四十名黑人。我需要二十万法郎,因为我要两百个黑人,才能满足我长老生活的瘾。”

之所以替拉斯蒂涅设计,伏脱冷是想获得佣金。他对拉斯蒂涅说:“假若我替你弄到一百万陪嫁,你肯不肯给我二十万?两成佣金,不算多吧?”拉斯蒂涅拒绝了他,而且,同住伏盖公寓的老小姐米旭诺,为贪图3000法郎的赏金,出卖了他。最后,伏脱冷被警察带走,他去美国当“长老”的梦,就此破灭。由于草根伏脱冷的理想是“生活在别处”,在本国不求上升,无所谓“天花板”的问题了。

小说结尾处写道:“拉斯蒂涅为了向社会挑战,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就拉斯蒂涅这条线而言,这是个未完的结局。有幸的是,在《人间喜剧》的《钮沁根银行》中,读者可再次看到拉斯蒂涅。这部小说中,他已是银行家的得力助手,以后还得到伯爵封号,当上内阁大臣。毫无疑问,拉斯蒂涅成功晋升上流社会。这就是血统的力量:进入上流社会,破落贵族拉斯蒂涅付出金钱就可,资产阶级草根高里奥赔了女儿赔金钱,仍是不行。

陈胜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可以这样回答:在等级森严、社会阶层固化的国度,当大革命、大动荡带来大分化、大改组时,王侯将相无种;否则,有种。可扫码关注公众号,还有更多书评、影评哟~

《高老头》读书笔记5

在文章开始之前,不得不说一说这个版本的翻译。从文采辞藻来看,是上等的佳作。可是未免有些太过了,导致阅读过程中人物长篇大论的主旨都无法抓住(尤其是伏脱冷与拉斯蒂涅克对话的那一大段)。如果依我个人喜好去评判,翻译要扣一星。

回归小说本身,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情节安排都十分精彩绝伦。故事以伏盖公寓为小背景,以十九世纪的巴黎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的年轻人担负家中的期望,孤身来到巴黎攻读法律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通过亲戚的帮助,欧也纳结识表姐鲍塞昂夫人,在她的指引下,欧也纳步入了上流社会。

香榭丽舍大街上川流不息的马车和作为哥哥的责任,坚定了欧也纳出人头地向上爬的信念。在参加完鲍塞昂夫人的舞会后,年轻人的欲望更加强烈。随后,欧也纳结识并先后追求了住在伏盖公寓的面粉商高里奥的两个女儿——嫁给贵族雷斯托的大女儿阿纳斯塔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的小女儿苔尔费纳。欧也纳初出茅庐,虽然屡屡碰壁,还是拒绝了公寓住客神秘男人伏脱冷的邪恶计划,认为依靠贵妇人才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方法。随着故事的推进,各个人物的身世和结局都缓缓揭开面纱。

最终高老头死在公寓之中,身边却没有他的两个女儿。 当然,巴尔扎克式的人物塑造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并且别有新意。在小说中,高老头的大部分描写都是透过伏盖公寓住客的闲言碎语体现出来的。但最令我感到可笑的是伏盖太太对于高老头态度的转变,由毕恭毕敬刻意讨好,到后来临终前还要计较房租的行为。不过回想起来,让高老头落入这番境地的根源,正是他那两个宝贝女儿。妻子的早逝高老头把毕生心血都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了。但是这种父爱又有别于普通人,高老头对他女儿的爱是接近病态并带有情欲的爱。女儿们的不孝在高老头眼里总能找到理由为她们开脱,为了她们的幸福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值得。

总而言之,高老头这个形象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在临死前,才意识到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两个根本不爱他的女儿们。 高老头的死以及他所经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促使欧也纳看清这个糟糕透了的巴黎。小说结尾处是这么写的:“说完,拉斯蒂涅克便上纽沁根夫人府上吃饭去了,作为向这个社会的首次挑战”。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见了年轻的伏脱冷,又仿佛看见了司汤达的于连。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相关文章: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五篇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

世界名著《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心得

《高老头》高三学生优秀读书笔记1500字

《高老头》读书笔记精选5篇范文2019小学生

2020最新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5篇

高老头优秀学生读后感范文1500字

文学名著《高老头》读书笔记范文精选

《高老头》的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

高老头高中生读书笔记1500字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235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