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读后感600字小学生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高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莫高窟》读后感1
人类对于自身的起源总在不断地探求,不断地寻觅,这种热情和执著一代又一代从未熄灭。那里有某种神秘的呼唤,某种与血脉相连的情愫。
于是《莫高窟》写进了教材。那是历史在某一个瞬间遗留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那彩塑、那壁画,无不凝聚祖先血液中某种殷红的期盼,那飞天的舞姿如此神奇,那美丽而迷离的眼神永远闪烁在那个混沌的、只有浪漫的想象的岁月,那是祖先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渴求还是某种含糊的解释;那微笑的神灵呀,只有我们——华夏民族的后裔才能在烟尘中读懂,因理解而膜拜。于是才有了今天演绎的敦煌舞曲,才有了一本又一本读来让你性灵澄明的敦煌故事,那里有向往,有抗争,有血有泪有叹息,也有微笑!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
这是课文中的两个介绍彩塑和壁画的段落。尽管这种穿透历史的仰望有些吃力,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补充完全可以缩短仰望的距离。可以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收集大量的资料,如彩塑、壁画丰富的图片和《藏经洞发现与敦煌遗书流散》等补充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的流畅,学生眼中的激动,与我诉说的眼神交汇,我的心满满地,满满地被填充着。但始终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什么没有告诉我的学生,好像总还欠了他们一些什么。孩子们明亮的目光还可看到更远更远……
让他们再写写阅读的感受,再补充一些历史文化的文本阅读。这些都做过后,心里仍然不够踏实。走在濠河桥畔,侧目望去——南通博物馆群落。
她真实记录着南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着南通建设的丰硕成果;堪称融人文和科学于一体的故乡史诗,集气质与风韵于一身的城市画卷;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积淀丰厚的教育资源,更是广阔生动的文化课堂。
家乡的记忆!和丝路花雨一样的记忆!
当学生真正走进博物馆时,似乎已经熟睡的历史文化顷刻间在学生凝视的目光中激动地醒来,在这鲜活的阅读方式中,城市的记忆一次又一次被打开,并得以如此明亮地被继承和延续,记忆就不仅仅只是记忆了。一旦静默的建筑和凝滞的文明碎片被温柔地触摸和理解时,历史的血脉和现代乃至未来便被畅快地联结起来。
俯察家乡热土,沉淀历史记忆,接受文化熏陶。孩子们在凝望、触摸、捡拾、体验中继承着优秀的历史文明,在浸润和濡染中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语文的责任。
《莫高窟》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是《莫高窟》,我们的语文老师得我们讲了莫高窟的故事。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含知道了莫高窟在我国的甘肃省,莫高窟里边有彩塑、壁画、藏经洞等,我还知道藏经洞有许多文物,如经书、文书、帛画、铜像等六万多件。 莫高窟不仅有塑像,还有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我觉得我过得古代人民使用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听到了我国的莫高窟许多文物,但是许多文物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抢走了我们听到了这个,很生气,许多的文物被抢走。 莫高窟里有492个洞窟,来说对我们说,第19个就是藏经洞,还有许多的洞窟有塑像、壁画等。 我国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画,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的存在价值?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不能够做出资深的回答的。也许,莫高窟是历史、宗教、道德与美的结合吧!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也许这就是莫高窟存在的价值......
“色流”在文章后的解释中他就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词。然而,在本文作者的眼里“色流”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不同的朝代在莫高窟中的演绎。
北魏时期的色流“青褐浑厚、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高大威猛。古代多战争,在这般文化孕育之下的儿女作的画自然多了一分强悍,少了一分温柔。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的色流却跟北魏大不相同了。战乱少了,天下有了一定的太平,文人、才子一一涌现,人们不在满足于过去的粗布衣服,毫无生气。于是“衣服和图案都变的华丽”那这时的色流当然就是“开始畅快柔美”了。
唐朝盛世,盛世唐朝。他比北魏少了些凶悍,多了些文雅。但是,又不缺豪迈。比隋朝少了些温柔,多了些激情,但是又不乏华丽。宫中歌舞升平,朝廷官员其乐融融;街上 喜气洋洋,天下百姓载笑载言;山间豪气升天,文人才子赋诗连连。在这样一个盛世,色流当然是“猛的一下涡旋卷涌”。
唐代已成为过去,五代已经到来,他已没有唐代的雄风,而是变得温柔了。于是“精细”成了这个时代的色流。
色流中少了鲜明的色彩,变得有点灰暗了。那一定是宋代了,国破家亡的滋味有谁尝过呢?在这个战乱多于太平的年代哪里还回有欢快的整体气象呢?
色流中没有了红色,想必是到了元代了。
色流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写照。
作者能够如此仔细的观赏莫高窟,从着一方水土中看出一千年的生命来;看出莫高窟存在的价值来,这实在是令人惊叹呀,想一想自己游览名胜古迹时马马虎虎,匆匆而过的情景真是惭愧呀!只有用动情的眼光,真挚的心才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莫高窟》读后感3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位于甘肃省的三危山和乌沙山之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其中的第194窟是一尊力士,这是属于盛唐的作品。他满身肌肉,很发达,后面有一把大刀;面部很肥,眼睛凶神恶煞;上身半裸。看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样。
我终于缓慢的践行着信誓旦旦的诺言,躺在床上看书.尽管还是心猿意马的眼神飘忽不定,忽而扫一眼电脑,忽而瞄一眼电视,但毕竟算是潜下心了,我说,我手里捧着的毕竟不是鼠标,也不是电视的遥控器。我暗喜自己可以的,真的可以的,就这样吧!我手里捧着的是书,一本还发散着墨香的书。
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风。读着余翁的《莫高窟》,却又起这样一句似曾相识的话,是在哪里看见过?却又累积在我层层叠叠的记忆深处,如今被触动某根神经方被想起。记忆这种东西,就像是冬眠的动物,不去触碰它,是绝然不会蠕动的。
莫高窟,那处大漠深处的荒凉,总是让我想起漫天弥漫的黄沙,一种粗犷,一份悲凉,还有一种向往!我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人的灵感无处不在,也许那样的一种空灵更适合写作的吧,我又想起了那个才女子“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我也终于随着作者的文字,神游了沙漠,神游了莫高!
泡上些许的绿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沉浮并逐渐伸展开来,水的颜色慢慢变得色泽明显 ,空气里弥漫着淡然的清香,手里捧着一本书细细品茗,那是我向往的情景,读书便不再是读书了,而是了一种意境,一种享受!今天我决定享受这样的意境,尽管有附庸风雅之嫌,我还是想风雅一回。
《莫高窟》有这样一段描写:一路上都看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连声的喊着:“莫高!莫高!”声音圆润,如呼亲人。我的眼前便真的活灵活现的出现了几个金发碧眼老外的形象,我折服于余翁文字的功力。
莫高我是没去过的,不过却想起前年初春时候“清东陵”之行。得知我有时间去,朋友便早早做了安排,只是天公不太作美,天气有些的阴冷,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雪花,景区很大方圆几十公里,几乎看不见什么游人,我们车开的很慢,当地的朋友介绍沿途景点的由来,间歇偶有车超过我们“嗖”的便远去了,当那条12公尺宽,六公里长的神道,出现我眼前时,几个外国人也进入了我的视线,他们背着厚重旅行包,手里捧着单反的相机,蹒跚着行进在神道上,似乎并不觉得外面的寒冷,他们一脸的真诚,让我想起“布达拉宫”虔诚的朝拜者,就差一步一叩首了。
当我们匆匆的拍了一些照片,好作为到此一游的
证明出来的时候,那几个外国人才刚刚走到陵区的门口,比起我们的走马观花他们真的虔诚许多。
对我们的历史感兴趣的,真的总是外国人,而我们自己人却是在走马观花,这让我汗颜并惭愧。如今我们的国人爱好旅游,每到黄金周各个景点就犹如开锅的热水一般沸腾,到处人山人海,真的想要出门办些事情的人反而会买不到车票。只是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真的对景点的文化背景,历史由来感兴趣?又有多少人明白其中的文化底蕴?
我们的历史究竟还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了解?我们的文化究竟还有多少人传承?我们还有多少人真的愿意静下心来读书。
这个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生活!浮躁的心灵!浮躁的人!我们还要浮躁多久?
《莫高窟》读后感4
今天学习了《莫高窟》一课后,我了解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位于甘肃省的三危山和乌沙山之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其中的第194窟是一尊力士,这是属于盛唐的作品。他满身肌肉,很发达,后面有一把大刀;面部很肥,眼睛凶神恶煞;上身半裸。看起来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样。
我想,这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啊!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只有用石头、铁凿、锤子,认认真真的雕刻、打磨出来,如果是稍有不慎,可能雕塑就会毁掉。雕塑一尊雕像,需要坚定的信念、高超的技艺,还有一生辛勤的劳作及几代人的努力。
多少远去的马匹,落在尘封的路途,依稀听见"哒哒"的马蹄和嘶吼声。
多少醒着的灵魂,在敦煌无尽的苍穹,任由我想象,在圣地的石窟,我紧紧地攥住飞天的梦想。
课文中的敦煌,不禁让我在心底惊呼,这才是艺术,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而这种信号充满了敦煌,这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而保持平静。
这样的敦煌,不朽于中华大地的敦煌,东方的艺术圣地,如此壮阔,如此庄严,如此神圣,如同我的祖国,如此的令我骄傲。
《莫高窟》读后感5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是《莫高窟》,我们的语文老师得我们讲了莫高窟的故事。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含知道了莫高窟在我国的甘肃省,莫高窟里边有彩塑、壁画、藏经洞等,我还知道藏经洞有许多文物,如经书、文书、帛画、铜像等六万多件。
莫高窟不仅有塑像,还有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我觉得我过得古代人民使用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听到了我国的莫高窟许多文物,但是许多文物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抢走了我们听到了这个,很生气,许多的文物被抢走。 莫高窟里有492个洞窟,来说对我们说,第19个就是藏经洞,还有许多的洞窟有塑像、壁画等。
莫高窟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他的藏经洞里有数也数不清的经卷、绣画和法器,并在墙上画了精美的壁画。由于王道士的无知和我们国家的贫弱,导致帝国主义的盗宝分子都接二连三的来到莫高窟拿走了许许多多的文物。被盗的文物都是我们祖国的无价之宝,却就这样被外国人拿走。
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作者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值得飞天后人的我们代代珍惜。
我国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画,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读了这篇文章,为旧中国的贫弱感到可惜,为新中国的强大感到自豪!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来保卫我国的文化遗产,让我国更加繁荣昌盛!
《莫高窟》读后感600字小学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