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读后感范文五年级500字

钰媚 1162分享

《生活十讲》是一本由蒋勋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活十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生活十讲》读后感1

其实这种类似于散文演讲合集的也涉及不了什么剧透,但确实文中有部分引言,还是声明一下为好。

近几年,蒋勋老师的作品在大陆的名气渐长。无论是美学类丛书系列(比如《蒋勋谈梵高之美》),还是聚焦于思辨意识的讲稿合集(比如《孤独六讲》)都在大陆占领了颇多的市场。

一方面这是蒋勋老师自己的文笔与积累功底足够,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下每个人对于自身命运的迷茫和追索需求。

《生活十讲》本质上同《孤独六讲》是一致的,只不过恰好是两个完全相对的探索角度。前者侧重于从社会现象探讨个人生存,后者则是从个体孤独探讨如何与社会建立关系。

这两本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就像是从山体两头开凿的隧道最终会打通,少了任何一本书的诠释似乎都无法让读者彻底理解蒋勋老师最真切的想法。

坦诚说,我算是半个蒋勋老师的书迷。他的美学系列,他谈唐诗宋词,他的《孤独六讲》我几乎是本本拜读。

蒋勋老师的书都不难,他作为一个老师,讲究的更多的是让大家能够读懂。因此无论是散文集还是讲稿整理,他的书看起来都像是有一位先生在跟你对话一样循循善诱,他从不告诉你正确答案,而只是在引导你去思考。

如果你想从他的书中获取答案,那或许很难,但你一定能从中获取寻找答案的方法。

蒋勋老师在努力的用最平实的语言告诉你大巧若拙的“道”。

曾自以为自己也能算是蒋勋老师的半个知己,但一年之后又拿起这本蒋勋老师的书,才发现以前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似乎依旧没有看透。他的书也许会被很多人“夸奖”简单,却又未必能读懂其中真谛。

个中滋味,还需自己品尝。

《生活十讲》读后感2

生活,每天都演绎意想不到的精彩,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也无法预知明天会如何变化。就这样一头扎进时间的流里,快乐也好,伤痛也罢,就如潮汐,涨落自有时。退潮时,你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就站在陆地上,生活着……

《生活十讲》是一个“文化广场”的电台节目,作者蒋勋用一个星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作为话题,与听众交流。很多语言特别有哲理。人的话,尤其是一些富有哲理的话都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

第一讲“新价值”。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一讲有九个话题,每一个话题作者都能从各种现象中提炼出惊人之语。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看到的很多令人错愕的行为,只是一个“果”,不要急于判断是非,真正探究的则是形成这个“果”的“因”。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理性地去寻找那个“因”,继而进行评判是非呢?

第二讲是“新官学”。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这一讲五个话题,接着是第三讲,第四讲……第十讲。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很喜欢这一句句富有禅意的真理。口吐莲花,不是谁都能做到,一个有底蕴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能够在做节目的时候做到了。要知道很多语言并不是提前准备好的,灵感与智慧碰撞后,忽然生成了那些妙语连珠,变成文字再现。这个节目收欢迎,绝对和主持人的睿智分不开。

生活十讲,很有哲理,但单纯地罗列出这些语言,读起来还是略显枯燥,道理的罗列单一。如果能有一些感性故事在里面,也许更增加可读性。

否则读了开头,就知道后面也大同小异了。这么多提炼的有价值的话,真正能融入血液中的,有多少呢?读过就忘记了。除非遇到类似的事,也许才能想起吧。一个人真的能因为读了这些话,就能改变吗?应该不能。必须要亲身经历事情才能感同身受,或者大彻大悟。

生活是一本书,只能在生活中切身体会。

能把已经不再进行的电台节目,通过录音提炼出来,用文字保存,很了不起。

《生活十讲》读后感3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衣食住行、社会伦理、艺术文化等皆囊括其中,可见生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蒋勋便从生活的十个侧面: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来谈论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以及落后观念,有意思的是,这本《生活十讲》来源于九十年代的广播节目,是友人通过多年前的录音编辑整理而成,或许随时间的推移,当中某些看法已不合乎如今的社会,但大多数内容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置身于信息时代,无论大事小事都会被好事者大肆传播,然后大家都来品头论足一番才算完。俗话说三岁就是一个代沟,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尤其是年轻一代与年老一辈的观念冲突,更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蒋勋之前的广播节目便是立足于这点,讨论一周内所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在他看来,文化往往不会体现在上层的文化礼教中,而是一点一滴渗透在生活里,在人们不知不觉的行为中。

因此,他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充满幻想,但要理性对待,在有真性情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气节,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体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其中教育就是一个孩子树立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现在的孩子愈发早熟,独立意识很强,不服家长管教,父母总是束手无策,既不能一味打骂,好言相劝又不听,实在难办,很多父母最后都只能任其发展。

而学校教育也一直贯穿着孩子的成长岁月,以青春期的学生尤为叛逆,只要能突显自己的存在感,完全不会顾忌有何影响,也可能是故意吸引老师的注意。可惜在老师眼里,只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好孩子,调皮捣蛋之徒教育无效后,通常都是请家长来学校。可见目前的教育并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程度,当然,教育的确存在缺陷,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有利有弊,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以及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相信每个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都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考啥教啥,不考就不教,学好所学知识对升学有很大帮助,却对我们今后适应社会毫无用处。正如蒋勋说言“人性方面的问题考试是不会考的,所以也没人教我们。”学生被老师灌输了大量知识,父母又听从于老师的指示,学生只能痛苦的承受着。所谓的“教书育人”,仅仅只是在照本宣科,以至学生无法树立起基本的价值观,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机会去了解一切。在这种教育的洗礼之下,日后立足于社会,也是随波逐流罢啦。

《生活十讲》读后感4

记得上大学那会,最喜欢两种老师讲的课:一种是每堂课都会预告下一堂课的讨论内容,然后列出阅读书目,每堂课都会以讨论-总结形式完成课程;另一种是,每次课都会给出下次课的参考文献,但是课上老师讲的在参考文献里也找不到。这两种课听起来最有兴致,也是最累人的,因为你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跟上老师的步调,才能理解老师讲的精彩点在哪,才能提出质疑。而最令人提不起兴致的课,就是老师讲的内容不出教材,无论讲得多么声情并茂,也很难提起胃口。我们获取知识,一种是知识性的,另一种是启发性的。初级阶段,知识性的学习是基础,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启发性学习。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启发。父母的启蒙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和进修教育,乃至成人之后的自我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启发性的。对“家”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对“善”的辨识,对“美”的感知……

生活,需要启发。

生活,是否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年岁渐长,容颜老去?

生活,是否就是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养子?

生活,是否就是有些人和事想得很简单,实际越来越复杂?

小时候,总会问一些大人不知如何正面回答的问题,妈妈总是说:“长大你就明白了。”妈妈说那话时,眼里并没有敷衍,而是一脸真诚。

如今,将近而立之年的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有些事情,我原本以为明白了,但其实还没有真正明白;有些事情,我以为可以从容应对了,但当它再次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会不知所措。我习惯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而又把不简单的事情想得过于简单。我会被“你有信仰吗?”这样的问题难住,我会莫名的不安,我会时常怀疑自己,进而陷入自卑的泥淖……

偶然看到这本书,《生活十讲》。朴实温婉的文字如一泓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如梦初醒。合上书,其中的意味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久久绵延,剩下的,是或浓或淡的思,亦深亦浅的悟。我想也只有这样一位艺术家,才能将生活讲得这样有情又不失真,既感性有富有哲理。

生活,没有我们纠结得那么复杂,也没我们归纳的那般简单。关于人生,关于信仰,关于爱,我们需要攫取片刻时光静静地思考,我们需要启发,有所感悟,然后有所改变。

我们需要一本关于生活的书,净化心灵,安静思索,为灵魂找一片栖居之所,为心找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生活十讲,找回生活的信仰。

《生活十讲》读后感5

蒋勋的书,总有其深刻的思想性,新颖的观点会让读者豁然开朗,也许很多观点,你并不认同,但是也总让你进行着思考,看待事物也学会了打开另外一个位面。生活十讲,针对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化力、爱与情、情与欲、食等十个方面,对生活、对社会进行着反思和思考。我们需要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更需要知道怎么让自己让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刷新纠正充盈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新价值,每个人三观的确立,和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社会这个主体由人这样一个个客体构成,我们自己怎么样,这个社会就是什么样。在如今这个人文物化的价值,带有标价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满足。我们要有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是独立特殊的个体,有着各自的使命;我们要不断成长,不断收获快乐。新伦理,社会的伦理不能只有法律的约束,还要有道理的标杆;如今的网络社会,我们似乎表达话语权的地方多了,但更多的似罗生门一样的难辨黑白,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伦理也随之改变,在“难”“易”的转变中,我们更需要保有追求本身代表的高贵性。谈物化,更多的是对自身欲望的取舍,避免自身为物所役,倡导物资和精神的平衡;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需要循序渐进,避免极端的追求。文学力,我们需要文学,就像作者所说人生是一座桥梁,我们更看重的是过程而非目的和结局。人生既是文学,在真相与假象中反复交替呈现,这也是文学的一特性,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酸甜苦辣。对待文学的态度更是对待人生态度,不会轻视任何一个角色,不应蹉跎每分美秒。爱与情,这是人生永恒的课题;学会爱,懂得爱,知道在爱里扮演的角色,懂得需要也知道付出这样才会幸福;爱需要给予对方自由,爱更包含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要学会面对爱失去的勇气。说吃,似乎是蒋勋的特长,用心料理,学会等待,吃不单单是吃,更需关注自然,新时代既新食代,这不只是农业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格局之处可见一斑。

生活十讲,道尽社会方面,本书更像是以上帝视角观察社会百态,让我们有所得有所悟,让我们可以如开篇般自信的生活,“对于所拥有的东西,充满富足;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羡慕、敬佩、欢喜赞叹,回过头来还是安分地做自己”。

《生活十讲》读后感6

喜欢这本书,书的各个小标题的放大,让我很喜欢,也深深的被蒋勋思想的深度所折服,生活中有太多的悲剧发生是因为环境。

十讲,从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这十个方面详细的解说了生活中所涉及的内容。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的思维中,影响我们的行事为人的,也是这些方面,这些方面改变着我们的想法,带动着我们的行为,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的人,都能从这些里找到根源。

好了,说了这么多,分享下看过书后很吸引我的一些东东吧。

新价值,“够了”哲学。这是多少人不能真正去领悟的,当人真正有自信的时候,是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的,会知道如何做自己,如何让自己“够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被环境或社会所影响,但我们的内心与对人性的理解却仍然是空白的,从而导致了我们的不知足,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不知道我们的价值应该如何来去体现,在不断的比较中,又不断的去冲击。

新伦理,“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在生活中,很多难过之后的事才让人更有记忆,才能让人更深刻的珍惜,就像俗语有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太容易的事好多时候对我们的人生是没有帮助的。现在的社会是需要多去思考的,人际关系的“容易”也造成现在的各种悲剧,从而把以前很常见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变的那么的难得。

新信仰,信仰最可贵的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人都是不完全的,都会有自己不能处理或解决的问题,当你有信仰的时候,你知道反省自己,知道去解脱内心的不安,而由信仰造就的新的道德应该是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对的社会,在一个新的城市道德跟一个新的公民道德里面,即便没有家族或父母,都应该能被国家养大。而信仰更深的造就的是人的思维,让人有思想,有思辨,找到生活的本质。

创造力,神话是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子读神话,可能将会变成一位科学家或文艺家。不要被任何外在形式所迷惑,经典文学对我们的启发是深远的,神也是与早期人类的文明无法切割的,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不是没有道理的。

文学力,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很喜欢这句话。

爱与情,一直停留在哀伤的时刻,是没有意义的事,当你能够度过这个哀伤,并从哀伤中领悟到一些事情,哀伤才有意义。

新食代,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一种新价值。

简单分享这些,是一点看见,觉得很喜欢,蒋勋的书,总是对他深入浅出的描绘有深刻的思考,很钦佩他对生活的观察入微。


《生活十讲》读后感范文五年级500字 相关文章:

童年读后感500字五年级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草房子》500字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

2019小学五年级《大中华寻宝记》读后感精选5篇范文5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范文五年级

《爱迪生传》读后感范文五年级500字

小学五年级《神笔马良》500字读后感5篇

500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2020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500字左右

五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00字10篇

《呐喊》500字读后感的作文小学五年级优秀学生例文五篇

    相关文章

    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