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
《干法》一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稻盛和夫。该书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干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干法》读书心得1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没什么好感,也从来没想过要去看日本人写的书,最近学校推荐看这本书,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翻阅这本书。整部书语言很朴实厚重,没有我想象中的过多的废话,一针见血很实在,看了开头我就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真的没介绍错。写的非常好,介绍了一些让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书中所说的,平时人都是这样想,每天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有口饭吃,没有激情。稻盛和夫对待工作要用“极度”来形容。他早期便发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赚钱吃饭”,而主要是磨练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炼”的方式。他将生活、修为、才干、业绩、情感都以“工作”为中心地结合起来对待,而成功和回报则像是他“极度工作”后自然而然的东西了。好像他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不正常了”。翻开书的第12页,稻盛和夫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据说,也是他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说是一位木匠,对待树木、对待木料上升到了“对它生命负责”的境界。木匠说“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要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书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令人冥思:“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第二种是点火也着不起来的“不燃型”;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书中写到了“潜意识”,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种坚强的意愿。这意愿就会慢慢渗透到你潜意识当中,平时它可能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它会突然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这个也考验了自己的意志。一种心态和一种持续的力量。诚如在意义那一篇里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说,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时的感觉,哪怕身体累到极限,却还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妈经常会对我说,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一定可以考个更好的大学。稻盛先生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实现自己的意义,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段话给我自己特别大的感触,有些时候经常会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现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师,做一位劳技教师,的确是自己喜欢的。这么一想,其实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还是要继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获热爱。稻盛先生虽然是个佛教徒,可却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人们在工作的修行中寻找乐趣,对于阶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达出自己喜悦的情感,只有这样,才有动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干法》读书心得2
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稻盛和夫的著作《干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劳动观”、“工作观”,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找到新的人生支撑点。
本书以“为什么工作”为起点,讲述了如何磨练灵魂,提升心志。通过结合稻盛先生的自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如何爱上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阅读此书,有以下几点领悟: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曾经听过一句话“越努力就会越幸运。”“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也许在别人的眼里,你的认真有时会显得比较“较真”“古板”,甚至会比较“傻”,但是当你真的热爱某项事物或事业的时候,你的“极度认真”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是“迷恋”情感的唯一态度。
要拥有人生的“梦想”。如果我们没有梦想或者是有梦想但觉得很渺茫,并不敢想,那么梦想终究是梦,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稻盛先生有一句话“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即使是觉得自不量力的梦想或目标,若能牢牢记在心里,并坚持不断的为了实现它去努力,那么你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领导能力的提升重在“思考”。正如书上提到的“松下幸之助”的有关于“水库式经营”一样,企业的领导也只能从大格局去引领我们,每家支行会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客户群体等的不同,适合经营的方法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目标方向已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思考找到具体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工作中当遇到觉得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当自己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稻盛先生告诉我们“这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想想我们每次遇到“坎”的时候,往往不是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努力,而是为自己做不到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就是因为对待困难的态度不一样,则每个人收获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当我们觉得进入“绝境”的时候,试着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态度,说不定立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记得听广播的时候主持人说过一句话“现代社会特别需要工匠精神”。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更新,导致衍生出来现代化所需要必需品的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肯定就要求制造者在产品的细节处下工夫才能够赢得市场,同理可证,不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工作的质量都是一样的道理,追求“工匠精神”,“注重细节”,就会使你在和别人做相同内容工作的时候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总结稻盛先生的人生理论,就是在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拥有对人生对工作的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将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那么所得到的人生将会是“硕果累累,幸福美满”。
《干法》读书心得3
《干法》这本书是我所读的第二本日本作家的书。初拿到《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制度不同环境不同的两个国家,他所写的书。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读这本书。慢慢地我发现我所想的不一样。对于稻盛和夫那种近乎完美的工作态度让我感到震惊。《干法》这部书中以当今时代年轻人,人生观、劳动观、工作观的偏离和缺失为历史背景,结合自己传奇一生的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方法、境界,稻盛和夫从加强个人修养、追求高目标、创造性地工作、人生方程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此书的主要内容。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确实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与目的。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和劳动观。
整本书通读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稻盛和夫提出的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而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是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思维方式最为重要。要度过幸福的一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而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正是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工作,我开始那我自己与稻盛和夫说提出的观点相比较。我发现之所以我是平凡人而他却成为大师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着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共同点,他们沉着冷静,能忍耐、有魄力、不仅有远见、具有责任心、并且还有一个宽广胸怀、一颗勇敢的心。他们拥有着强大内心…。而这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他们经过磨难,经过不懈努力,经过卧薪尝胆,经过无数的磨炼所造就出来的。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与厚重的人格。
老人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也要看怎样样去理解。有人把它理解为胸无大志苟且过日。有人认为人在岗位上就应该作好应有的事情,哪怕你明知道后天就要还俗了,但是今天你还是和尚,作为和尚要去撞钟。估计在稻盛和夫看来应该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吧。估计他会想既然是撞钟怎么样才能撞得更好吧。想想我现在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好老师所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的道理,而应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做人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积极地向学生传送正能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关注细节、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对自己苛刻再苛刻。而且要做一个自燃型的人,最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
更何况同稻盛和夫相比较我比他幸运多了。当初的他想成为一名医生,却进入到了陶瓷厂。而我却如愿以偿的站上了讲台。对于他来说幸运的是他是一个对完美近乎苛刻的人,它拥有的厚重人格帮他走上了成功之路。而我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不过好在悬岩勒马为时不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要给自己设置不同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完成它。这样才能促使我们走向成功。
和自己的工作谈场“恋爱”,。只要喜欢了,爱上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
《干法》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工作的道路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于去发现美,善于思考。要积极乐观的去面对。要敢于坚持,享受嘲笑。要努力攀登,只有这样梦想才会照进现实。
《干法》读书心得4
人,为什么要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钱而工作?为了更多的钱?
也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好在,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向智者借鉴思考,比如,向身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
通读全书,稻盛先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怎样理解呢?也许一个经典的故事能给它更好的诠释: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瞧,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当然,不同感受,也会带来不同的格局和未来。三位工人结局如何?不知。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像极了第三位工人的稻盛先生,从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变成了经营之圣。
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很多种追求及欲望,但终其一生,目标终究是为自我实现,即“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而工作,恰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极好的方式: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适应力,沟通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决断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而展示出来的价值也会不同程度上得到公司,社会乃至国家的肯定,这份肯定,也终将成为我们自我实现的阶梯。
不管过去我们是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人的消极看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应向第三种工人学习了:
““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能力要用将来时。 “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 ”
“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一路走来,稻盛先生正是通过这般的想法在工作中自我实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骄傲,又怎能甘于落后?也许我们成不了经营之圣,但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在讨论工作时,我们在讨论什么?谈论目标,谈论欲望,谈论自我实现的自己。
《干法》读书心得5
“工作”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场修炼
《干法》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先生的这本《干法》写的浅显易懂,其中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坚持的实践。虽然如此,但是书中的一些论述还是给了我不少启示。
序言P--II
“心理还是不愿工作,但为了吃饭又不得不干,抱着这种心态,很多人都希望工作轻松而又能多种赚钱。不想受企业的约束,只重视私人活动的时间,只想埋头于个人兴趣,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富裕的时代背景之下,深深渗透到了年轻人群体当中。”
现在的中国,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们,家庭背景也越来越好,大家都不单单是为了生计在工作。这样的前提下,事情也会有两面性。
对于因为家庭背景好,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玩乐的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份工作都只是混日子罢了,他们比起工作会带来的精神快乐或者挑战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可能;他们更在乎自己业余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工作与他们,越轻松越好,工资高与低?其实很多年轻人也都已经不在乎了,不过是多点零花钱或者少一些罢了。
对于特别清楚自己一生需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特别清楚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工作的付出,就不单单会把工作当做工作来看,更多地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也是相吻合的。所以现在的世界,不断地涌现出不少年轻有为,有理想,有创意,又有实干精神的新一代富豪。他们通常都是有着很强的社会使命感,他们通常都非常非常非常努力。他们聪明,有钱,比普通人都更努力。这条基本是全世界新富豪都有的特征,和我们通常会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都没关系。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优质的教育。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出色的工作为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
“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声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
关于第一章内容。我最深的感悟是:工作其实就是我们一个人在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一样。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就正吻合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真正了不起的人面对不管大事小事,都会以同样的态度和精神去面对。同样工作,因为它是一件持续长久的事,可能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加上随机的挑战性的大事来组成。所以如果可以出色完成工作的人,那么他的人生怎么可能会是失败的呢?这样的人有毅力去面对长期的事,有执行力去完成不管大小的事,有能力去克服各种挑战。所以,如果能把工作也当做一种修行来看待,那么这真正是最考验人的一项修炼,能通过的人也势必会是强大无比的存在。
"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证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这是第三章内容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一段话,在稻盛和夫的后续中也有被提到。这句话中最触动我的是“方法千差万别”,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遭遇的事情都是千差万别的,有经验的人能给遇到的永远都是他们的经验以及正确的方向。现在的人总想着要是有人可以替我出主意就好了,或者是不是有人可以给我一个完全的方法。这样的人我的感受是:他们放弃了自己生活的主动权。让别人来代替自己思考,真的好吗?如果别人给了你建议,你真的会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实施吗?如果做了,结果并非是你想要的,那么你会抱怨么?如果成功了,这又真的是属于你的选择下的成功吗?你真的明白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建议吗?另外我想说的是,没有谁可以真的对你自己的事情感同身受,因为外部内部的条件都太多,千差万别的可能也会产生,其实并没有谁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现在所处的环境,所以如果是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抉择,请一定要想清楚这“千差万别”的方法中适合自己的那个。
“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才,正因为他们聪明,成长很快,或许就会认为眼前的工作台平凡,待在公司里大材小用了,于是不久就会辞职离去。所以,最终留在公司里的,有用的,恰是那些最初不被看好的,头脑迟钝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也就是说,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理想归理想,现实只能到此为止了,已经做了充分的努力,就到此为止吧。”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就一定会放弃最初的目标”
关于第四章的内容,其实第一句话我是有一些异议的。我觉得稻盛和夫先生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多的是,人不应该眼高手低,或者不应该太过于高估自己,做人要踏实,脚踏实地,任何事一步一步来,并且坚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诚然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聪明的人,但是却鲜有成功的人。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因为觉得自己先天的条件很不错,而忘却了后天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就如同爱因斯坦所言“天才是1%的天赋+99%的努力”如果你的天赋都只埋没在思考中,想象中,不去实施,那么这一切都只会是美梦,和我们的生活并不会产生任何交集。
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信念,就去坚持就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稻盛和夫先生也有在书中一一提到,比如分割目标,让目标具有挑战性等等,这和我们之前学到的目标管理SMART法则是有着相同的核心思想的。
“在项目构思的开始阶段,我会借用乐观派的力量,让他们当牵头人。但是,当这种构想进入具体计划时,再全部为头乐观派就很危险。因为乐观派的动力容易失控,陷入莽撞,或误入歧途。不过一位谨慎也不行。这些人在设想的困难和障碍面前,往往鼓不起实施的勇气,所以计划一旦进入实行阶段,又要回到乐观轮,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
关于第六章,涉及到开拓新事业的部分,稻盛和夫先生给到的建议是“乐观构思,谨慎计划,乐观实行”。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
全书读完之后,对我个人来说,稻盛和夫先生的书的确是打开了另一个关于“工作”的定义。我们通常都会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千里马还需伯乐”等等。当然一个人的运气,机遇相当重要,不过耐得住寂寞,努力着眼于当下的工作确实大部分人所做不到的。心思单纯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进入到“心流”状态,自然也会更容易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自己的心洗净掏空,好好着眼于每一件小事。
《干法》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