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书心得范文1000字
在《复活》这部作品中,作者一方面突出了人性不断的完善与“进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深刻讥讽了19世纪沙皇俄国拜金主义、权欲主义的盛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复活》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复活》读书心得1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他在其中融入了他一生的思想与对于社会腐败的清醒认知。这并不是个情节复杂的故事,我在阅读简介时就知晓了他的简洁的故事脉络: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引诱女仆玛丝洛娃却又将她抛弃,以致她辗转沦为妓女受牵连卷入投毒案,而聂赫留朵夫却又恰巧成为她的陪审员,为冤屈的玛丝洛娃奔走。但这样一个可以在一句话内讲完的故事托尔斯泰却用了整整一部长篇小说、极为丰富的群像与细致而宏大的场面来叙述。所以在我看来,曾经死去的绝不仅仅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美好人性,重又焕发光辉的也不仅仅是人性中理智而善良的那一面。那么是什么复活了?
(一) 聂赫留朵夫的死亡与新生
年轻时代的聂赫留朵夫有着年轻人独有的对于世界的天真的善意,他因为年轻而纯洁,因纯洁而高贵。这种高贵是一种无所失去的一往无前,父母留下的财产不是他们的财富,相反他们最大的资产是青春与理想,在那个年纪,这些是挥霍不光的。那一时期的聂赫留朵夫让我感到惊奇与快乐,因为他并没有像许许多多别的在贵族家庭成长的孩子那样沾染上富态的恶习。但我觉得,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会一直存在的,因为在染缸中保持纯洁的底色是困难的。于是,聂赫留朵夫内心中那兽性的人代替精神的人掌控了自己的身体。堕落是很迅速的,而获得新生般的重拾美好品行却是艰难的,但总有一些契机可以使复活发生。譬如说爱。在爱情的洗礼下,聂赫留朵夫在小镇的复活节夜里重焕了精神的我。聂赫留朵夫在成长,他在前往彼得堡周旋,去乡下将田产归还农民,与犯人们一同前往西伯利亚的路程中学会了怎样去爱人。他学会了博爱,我看书时时常觉得他为陌生人付出太多了,就算萍水相逢也会竭尽全力。
(二) 玛丝洛娃的死亡与新生
玛丝洛娃相较而言,就简单得多了。我感觉到她在精神上是不曾堕落的,死亡的是她心中的爱,她身体上的堕落即使生活所迫的无奈,又是爱消磨殆尽以后的报复与放纵。于是当她对于聂赫留朵夫的爱意复萌以后,她内心的纯洁与高尚又复活了,她为了他而拒绝求婚。托尔斯泰也曾表示过他最先构想的结局其实是幸福大团圆,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真实的一种。于读者来说这或许不是最美满的结局,但于玛丝洛娃来说,不与聂赫留朵夫在一起,不背负致使他身份受损的内疚或许会更加幸福。
(三) 社会的死亡与新生
列夫托尔斯泰所看到的那个社会是一个极其腐烂瘫痪的社会。上层官僚主义严重,人与人之间来往做作、讲究利益。官员只关心自己仕途与财富,漠视底层人民的生活,不在乎也不理会有人在他们的所谓找规章办事之下陷于无尽的痛苦之中。而许多原意良好的制度却往往起反作用。就像当初的王安石变法,没有人否认它的初衷,但因为制定者与实施者与受用者的隔阂,往往不仅达不到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许多人推入更深的深渊。
聂赫留朵夫凭借自己的身份救助了许多人,然而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与上一位愿意帮助自己的贵人从而走上原本就属于他们的道路。大多数的百姓受到冤枉以后都就此毫无悬念地越陷越深,永不见天日。反观底层社会,农民贫穷而愚昧,小市民市侩而计较,听差暴力而冷漠,罪犯凶恶而肮脏,他们活在一个吃人的世上。人们互相影响互相诱惑,致使大多数人一旦加入某个团体就会急速地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底层人民无力改变,上层人视而不见事不关己,于是社会呈现出书中所描写的模样。
《复活》读书心得2
读完《复活》全书,才真正明白了将其定为书名的意义所在。复活,在我曾经的记忆里,这个词只是用于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寄托与希望。而现在才认识到精神同样可以得到重生,就像聂赫留朵夫,生活在上流社会当中,受到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的腐蚀,堕落了,仍然可以通过审视自己和现实行动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意义上的复活。然而,我觉得聂赫留朵夫这种精神意义上的复活,不仅仅是完善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反抗和对其他人命运不公的一种不满。我们知道,聂赫留朵夫在后来对妓女,农民,工人,车夫,仆人等在内心里面存在极大的同情,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也改变自己的命运。托尔斯泰在著作里无不透露出对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下层人民的一种忏悔,怜悯,其实,这就是托尔斯泰自己对生在那个社会人民命运的一种大胆思考与深刻剖析。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精神的复活尤其重要。
然而,用这种精神复活的思想审视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精神复活仍然没有失去它的内在意义,反而应该将它落实下去,号召现代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与灵魂。现如今,我们虽然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沉迷于花天酒地中不可自拔?有多少人不致力于自己温暖的家而想着过更加浮华的生活?有多少人为了钱而不顾一切?有多少人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有多少人在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在损害他人的利益?又有多少人在奢华与虚伪的面纱里继续伪装?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觉得现在的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精神,自己的身体需要强壮,而我们的精神同样也要得到必要的复活,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不可能不受到不良东西的侵蚀,从此看来,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的社会该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和谐呢?我想我们根本想象不到那种和谐给我们的愉悦与欢快。到那时候,我们的精神健康,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也就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的精神复活难道不比拥有很多的财富更加有意义吗?
托尔斯泰的《复活》意义深远,其精神复活的号召与内涵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使自己的精神复活,就是在拯救自己!我想,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深远意义远在这个层面之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耐心解读与领悟。
《复活》读书心得3
小说中的主人翁卡秋莎·马斯洛娃原本是一个贵族地主的养女,贵族地主的侄子是一个大学生和家财豪富的公爵,这个侄子在奔波战场的旅途中顺便到他姑姑们家住了四天,他在临行前夜诱奸了卡秋莎,第二天给她一百卢布的钞票就走了。
在过不就他发现自己怀上了地主的侄子的孩子后,不久她就被赶走,四处漂泊,后来她搬到乡下一个寡妇家里住,在过不就他就要分娩了,刚好那个寡妇是接生婆,兼做酒生意,她分娩顺利了。可是很不幸的是那个接生婆给村里有病的女人接生,把产褥热病传给卡秋莎,卡秋莎生的是小男孩可是他感染了产褥热必须把孩子送到育堂,在送到育堂时小男孩就死了。
后来卡秋莎恢复健康后身边已经没有钱了,非找工作不可了,她找了几份工作都做几天就走了,是因为那几份工作的男主人调戏她,结果就辞职了。直到她被姨母设寡款,灌醉约她到本城一家最好的妓院做妓女。马斯洛娃照这样生活了七年,这期间她换了两家妓院,进过一次医院,在她失身以后的第八年,她二十六岁那年,她出事,为此下了监狱,如今已被关押六个月了,也在法院受审。
在法院她遇到当初诱奸她的偌维奇·涅赫柳多夫公爵出现在法庭,十年后他以陪审员身份出现在法庭审理马斯洛娃的案件。涅赫柳多夫后来认出被告就是他十年前诱奸的后抛弃的马斯洛娃,他受到良心的自责。为了给他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波为她减刑,当所有的付出都无效时马斯洛娃已经被押送到西伯利亚,这时涅赫柳多夫也与她同行,在途中收到减刑通知,苦设改为流放,这时马斯洛娃还有点爱他,但为了他的前途他拒绝了他的求婚。
这两个主人翁的经历可以表现出他们在道德精神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色贪桩法官,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和贵族中的贪色无责的行为。
《复活》读书心得4
《复活》一书中有两位主人物。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一位少年时强壮,思想先进的伯爵;以及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一位少年时美丽健康,可爱善良的小姐。玛丝洛娃是聂赫留朵夫姑妈的养女,一年夏天,聂赫留朵夫来姑妈家避暑时见到了玛丝洛娃,并被她的纯真所吸引。此时,他对她是纯真的爱慕。但他第二次来时,一切都变了。在军队中过了一年后,他变得放蕩。就在离开的前一晚,他要了她,并给了她一百卢布。她以为他会来接她,但事实并非她所望。怀孕后的她无法再在那生活下去,于是选择离开。之后的她历尽痛苦,沦落为一名妓女。而他则在上流社会过起贵族生活。他们的命运似乎再也不会交叠。
“玛丝洛娃会那么悲惨,这一切都是聂赫留朵夫的错”!这似乎无可置疑。但细想之下,却并不都是。
为何在军队待了一年后,聂赫留朵夫就从原来的“人性"变成后来的“兽性”?托尔斯泰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谈论梦想时,周围的人都朝笑他。当他变得放蕩后,花钱流水,以致他母亲要动用银行存款。而他母亲却认为这是个好迹象,早点习惯贵族生活没什么不好”。也就是说,当时的风气便是如此。玩弄了玛丝洛娃并拋弃她,在那个时代看来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也是《复活》的意义之一。它向我们指明社会风气对个人及社会有重大影响。
《复活》的第二个意义在于,它向我们全面的展现了沙皇时期俄国的社会面貌:上流污秽放荡的生活,官员贵族走狗的丑陋嘴脸,以及农奴贫穷糟糕的生活,同时也不缺乏思想进步的民主青年。
《复活》的第三个意义在于,它向我们指明了人应为了什么而活着。十多年后,玛丝洛娃因与一宗杀人案有关而受审,聂赫留朵则是陪审人之一。当他看到她堕落到这地步时,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知道她是无辜的,于是他四处奔走,希望能救她出来。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认清了那个世界,终于,“人性”的他复活了。他意识到,一个以金钱,以能够随意放任情感为生活目的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不长久的,生活在那里的人是不幸福的。只有为了理想和信仰而生活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合上书后我在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又会怎样?我们常常通过书来对某个人或某个时代做出评价,但又是否想过,若我们身处那个时代,或处于与那个人相同的环境中时,我们又会怎样做?所以,读书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认清现在。
《复活》读书心得5
长篇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托尔斯泰的晚期的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当卡秋莎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时,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这时的托尔斯泰倒是意识到了女性作为母亲的身份与伟大。这个傻瓜始终太伟大,最终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对她的伤害,并且竟为他打算起来,害怕自己的身份有损他的地位。“你今世利用我来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赎罪”,既100个卢布的伤害后,卡秋莎的这句话是看清了聂赫留朵夫的本质,也是想借此让他打消这个会辱没他身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卡秋莎认为,当年他的地位没有如今显赫,贪一时之快占有了她抛弃了她,如今,他也是一时兴起吧——种种矛盾的纠结,让卡秋莎乱了分寸。人总是很难忘记自己第一个喜欢上的人,所以她还是选择了原谅,并且选择与西蒙松在一起。托尔斯泰彻底摆脱了贵族的气息,创造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纯洁而善良,勇敢追求爱情与自身解放,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在这意义上来说,卡秋莎比安娜更有魅力,更具有人性的光辉。
聂赫留朵夫始终是一个不讨我喜欢的人。他的思想摇摆不定,不论是生活还是爱情,他到最后都没有弄清自己想要的,最后居然要寄托于宗教中企图得到救赎。“相信自己,他往往总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相信别人,他却博得周围人们的赞扬。” 这句话倒是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今天由此而改变的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从卡秋莎那里,得到过爱情与激情,也得到了原谅与救赎,他由始至终的自私,从来没考虑过卡秋莎的感受。虽然,卡秋莎因为他而堕落,也因为他而恢复美好本性与人生态度,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在“复活”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层次远远低于卡秋莎。通过卡秋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看到了更多底层人民的生活,接触到了革命者的思想,唤醒了自己内心的觉醒意识,在行动中碰壁矛盾,可爱而又可悲。
《复活》读书心得范文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