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读后感初中生范文
《传家》这套书一共有四本,是由任祥花了整整五年时间编写的。这套书分《春》、《夏》、《秋》、《冬》四本,里面记录了许许多多项连有些“正宗”中国人都不知道的中国人生活文化的百科,书中蕴含了无尽的生活智慧与乐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传家》于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传家》读后感1
记得知晓《传家》这本书是在大连《新商报》的推荐读书栏目里。儿子放假回家后,叫他给我从网上找到了这本书,初次阅读是电子版本的《传家》而且书中的字体是台湾的繁体字,读起来有点费劲;但是书中非常贴近生活的内容、简朴的文字、娓娓道来的说理吸引了我,一帧一帧的放大后坚持把它看完。书里面很多繁体字能猜个大概,一句话从头到尾看下去可知道大体的意思;电子版的书也配有大量的插图,开始以为是作者任祥自己拍的,后来在她写的后记里看到有摄影师的帮助。图文并茂的排版是作者用心良苦的想把“电脑控”们从有着强大市场吸引力的电子产品面前拉回来,让年青的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传家》从每一个人生活当中所能遇到的方方面面写起,作者任祥把每一个细节都应用于她的生活实践,很难想象一个台湾人把中国天南海北的饮食文化写得如此详细!天文地理、节气的解释没有一定的功夫查阅大量资料是不会写出来的,喜欢任祥书中写的齐家心语小栏目,其中把对子女的教育、夫妻之间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家庭怎样才能和睦等写的恰如其分。记得很多年前在大连青泥洼桥的那个老动物园里曾看见一家人带着小孩游览,年轻夫妇是我见过的很般配的俊男靓女,看过《传家》不得不说:任祥的老公娶了一位好妻子,这也能在《传家》夏篇一书的最后,丈夫姚仁喜给夫人任祥写的后记里可见一斑。书中很多段落能读出他们夫妻间充满恩爱与互相欣赏!
《传家》作者任祥可以称得上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大家闺秀。成家立业后从绿色食品种植开始,到饭桌前一家人的.美味以及请客时餐具的摆放,无不透露出任祥把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当成了一种文化与品位来做。书中曾写到她给一个要过五十岁生日的女友做礼物的细节,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从在她家院落里生产小宝宝的蓝鹊而引发的子女教育问题,到她在美国开了几千公里的车送大女儿上学,作为母亲的任祥是合格的,看不到国内常见的溺爱,而是循循善诱,让儿女独立思考和面对人生。常跟友人说:散养的孩子有出息!这句话是经
过实践证明过了的。
作者一家住的阳明山,我在台湾环岛游时曾去过那里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台湾游记里有很浓的一笔写阳明山,台湾四大佛教圣地余下三个没去的地方只有等到大连开通台湾自由行时也许会去,相信佛缘!
在看过了《传家》电子版后一直回味着其中的内容,恰巧同事在网上买了一套简体字排版的《传家》,春、夏、秋、冬共四册,借来一本夏已经看完了,内容上在文字方面跟电子版差不多,只不过书的前、后多了几篇作者的友人及老公写的一些关于书的评论以及出书的历程,书上的图片感觉要比电子版的多了不少,书的装裱也很精致!常见到对开的页用来做图片的展示,感觉很新颖!
最近又看到大连晚报也有推荐这本《传家》一书的文章,在大陆与台湾分割几十年后的今天,欣慰的看到两岸有识之士能够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共同发扬传统的中华文化,近期两岸的中、小学教科书也在相互交流的范畴之列!
任祥、蔡礼旭等让我们记住了在宝岛台湾有着跟我们一样流淌着炎黄血脉的传人,愿传统的中华文化在这些有责任感的民间人士的传播下,深深地扎根在海峡两岸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愿每一个中国人都具备《传家》书中所写的生活智慧!
《传家》读后感2
三年前,得知此书完全出于偶然,四色的封面、四季的分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副标题,内附多彩的图片,无一不深深的吸引我,甚至动了委托当时在台念书的同学带一套回来的念头。无奈,彼时还无收入,这套价值不菲的图书便成为我心心念念的愿望。
三年后,早已工作的我已经没有“囊中羞涩”的借口了,却因着疲惫与倦怠,多少次在网页上浏览这套图书,又多少次悻悻的关掉网页。平安夜,与好友流连于新开的书店,意外的在展架上看到这套书,当时开心的连忙捧起,还不忘让朋友为我留影一张。2015年,第一次踏进图书馆,在遍寻某书不得的时刻,竟意外在书架上寻得此书,虽只得春、夏、秋三辑,已分外开心。回头想想,正应了那句歌词“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不是那多看的一眼,也就不会有这段文字了
此刻,连天的雾霾终于散去,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屋内,席地而坐,就着一杯清茶,慢慢地翻完《夏》辑,突然有了身在夏日的错觉。
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作者或书评,而亲自翻过之后,总会有些私人的感触。
《春》辑,最触动我的是“春日里的蝴蝶宴”,总觉得那样美丽而雅致的宴席,不是发生在旧时大家闺秀的春日小聚上,就应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名媛聚会,每一个细节都颇为用心,所有的感官都能感受到美。
《夏》辑,更加深了我对笔者的钦佩与敬仰,因着她对家人、朋友那份细致的用心。无论是友人的五十岁生日礼物,还是友人的嫁娶礼物,都是千人千样,没得重复。在这样讲究效率和快节奏的时代,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做这样一份别有心意的礼物,且不论礼物是否精妙绝伦,单是那一份心意就弥足珍贵,何况作者出品的物件,件件可谓艺术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可装点家居,更重要的是,提醒收到礼物的人,自己曾被一个人这样认真的对待着。
对待友人尚且如此用心,对待家人,笔者更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为家庭沟通设计的“情绪时钟”、“温度计”、“花开盆栽”、“人型表”……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一家人享受吃饭的喜悦,则让我回想起我家的吃饭时间,打从记事起,我家的晚饭时间基本就是我叽叽喳喳和爸爸妈妈分享一天生活的时间,也因为这样,我的父母对我的小伙伴总是极为熟悉,这也成为我和他们沟通的一座桥梁。
书翻至此,个人也有一些小小的建议,譬如希望附图能多一些注释,方便图文对应。譬如装订用线状,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展示各种图片,因为线状的书籍可以完全摊开。
因为内地与台湾的部分风俗文化存在差异,阅读过程中有时不免产生不够亲切的感觉。
这本书于我而言,是向笔者学习,用爱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各种关系。
《传家》读后感3
茶几图书(tea table book,或更常见的说法,Coffee table book)一般都是硬壳装的大厚本,装帧一定异常精美,内容则是大幅大幅的漂亮图片加上可轻松阅读的小块文章。这类书多半出现在主人家客厅的茶几上,其功用有:一、做装饰摆件;二、供无所事事的客人解闷;三、提供主客之间的话题。因此,美观是第一要务,而雅俗共赏、不引起争议是第二要务。我也确实是在别人家的茶几上看到《传家》的。如果仅在茶几图书分类内评价,这套书打五星也不为过,毕竟相关要求它是百分百达到了。
不过,豆瓣的图书评分是不按分类来的吧?这么一部虽以文化传统为噱头,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既无文笔,也无深度,卖得还那么贵的大砖头,居然能得到9.X分。这是在说,即使是图书领域,以貌取人也成为了主流标准吗?
第一次注意茶几图书这个概念,是从保罗.福塞尔的《格调》那本书里。《格调》强调从细节识别人的社会等级,比如国家地理合订本,那多半是在中产阶级的茶几上,读者文摘合订本,那就是中下阶级了。至于本书,结合内容和价格两方面考虑,也是标准的中产阶级读物吧。
《传家》读后感4
没想到这套书那么热门,兜了一圈评论,竟然负面居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是一个中国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跟我推荐书的人,说这个给小孩子看图不错,了解传统文化,于是乎就买了。
刚拿到书的时候,自己草草翻了几页,觉得不值三百多的价格,不就是些图片和文艺青年的感慨字句么?有些文章也不过是外行人的说辞,不深入,有点鸡肋啊。
可是,时隔一年,我再拿起这书,就不舍得放下。图片做得精致不说,看得出来,那些文章也是作者的经验积累,想说给孩子们听的肺腑之言。
作者的父亲是江苏宜兴人,曾任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厅长、台铁局长及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在当地有点人脉和影响力,所以给作者写序的不少。作者的母亲是南京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1948年应邀到台湾唱戏,留了一年,后来就再也回不回去了。作者受其母亲影响很大,所以对江浙一带的生活习俗也有一番了解,要说这本书只是介绍台湾的文化传统,未免有点狭隘。
整本书,字里字外,都能看出作者是个对传统文化颇有心得之人。作者看事物、对待生活的角度很有“顺应天道”的风范和“破执”的感悟。也许这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她能让南老等执笔真挚写序的动力吧。
《传家》读后感5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惊喜。
长期以来读书,都是文字为主的,第一次自己收了一套非杂志的图片为主的书。这书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组成了,颜色的搭配,书内格局都透着一股优雅的美。
作者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这是妈妈写给儿女的书,不是专业书籍。我们不能拿专业研究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如果说专业,那么在做母亲这一专业上,作者这本书可以说是深藏感情,并且充满实干。
书里面充满了想象和浪漫,虽然很多创造可能是物质一般的家庭难以做到的,但是其中的美、善和爱是共同的,还有作为父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这本书极大的激起了我的好奇之心,专心研究任女士在里面的小创造,和反思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懒于作为。
所以看这本书,不会让读者变得渊博,但是却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和激发读者去深入了解其中一点或多点方面的知识追求。书里透露的满满都是传承,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值得每个中国人了解。
如果你抱着看文字的心来看这套书,是看不到作者最想表达的核心东西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引发我们思考的好书。
读后感相关文章:
★ 名著读后感范文
★ 观后感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