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1000字5篇范文
《理智与情感》围绕两位女主人曲折的感情经历展开描写,以及她们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突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1
理智与情感。当时是因为这个名字而怦然心动的。因为想到了自己,多少次在面对自己的感觉时,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来回徘徊却无从抉择。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特别是当做出违背自己的感觉的理智抉择时尤其感到痛苦。所以尤其能体会到埃莉诺的痛苦与隐忍,只不过埃莉诺做的更好更理智一些。
两个人,两种性格,相似命运下做出的不同选择。一对儿姐妹,一个理智,一个富于情感;一个沉着谨慎,一个毫不拘束。其实说不上哪一个更好,也许在简奥斯汀的年代,理智的埃莉诺更适于生存;不过在更追求个性自由的现代,也许直率的玛丽安更受人们追捧。不过,总的来说,人的一生如果只追随自己的感觉而不考虑后果的话,很多时候,后果是我们承担不起的。遇事多冷静多理智,也许不是最令自己满意的选择,不过一定会是最正确的选择。
她们是两姐妹,并非出身贵族家庭,没有多少财产,但是她们有美貌和善良,而且她们终究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们就是埃莉诺和玛丽安。生活的路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因而爱情的路也注定是曲折的。
当玛丽安初次邂逅威洛比的时候,她便疯狂地爱上他了,也不顾当时的礼节,竟公开跟他亲密交往,仿佛在她的眼里就只有唯一的他。相比之下,姐姐埃莉诺与爱德华的相知是那么的柔和,在当时看来是合乎礼节的,他们是交心的,然而这种关系,看上去是那么的让人迷惑,捉摸不透。
当玛丽安得知威洛比为了一个有钱姑娘儿变了心的时候,她伤心透顶了,也闹出了病。她把全部的痛苦都毫无保留地展露在周围的人面前:在宴会上一声不吭,在别人的盛情邀请下拒绝出席聚会,偷偷地给威洛比寄信……这时的埃莉诺心里只想着妹妹,只想着妹妹要快点恢复正常,就一直陪着她。即使得知爱德华与另外的小姐订婚,即使那位小姐故意让她难堪,她也忍住了,她把这些都藏起来了,克制住了一切的不愉快,一心为妹妹的事操劳。相比之下,姐姐要显得理智,而妹妹则是感情用事。皇天不负有心人,始终是说得没错的,姐姐的照顾,姐姐的事情,姐姐的理智,都给了玛丽安以深刻的影响,使她也变得理智起来,最终选择了布兰顿上校,这个虽没有爱得十分热烈却能给自己幸福的人。作者应该是个温柔的人吧,总把结局写得圆圆满满的,埃莉诺的爱德华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
跳出故事之外,真实之中,没有人是完全的理智,或完全是感情用事的。很多看似理智的人的过去,也许会有一段因感情用事而失败过的情感;有些感情用事的人,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他们更喜欢感性一点,不喜欢那种他们认为曲是曲,直是直的理智。无论是哪一种,只要能走向自己的幸福的都是好的。
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我在这里说的也只是一些小见解。理智也好,情感也好,直通幸福的,才是对于个人来说,是最好的。没有人是单一的,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做法,才是最明智的。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2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间,她的小说题材大多围绕乡间体面人家的婚恋之事展开,表面看来,这是一个狭小的田园世界,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让奥斯丁异常熟悉的小天地却为我们展现了女性幽微的感情世界。她的小说在英国一轮轮“趣味革命”中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她的文字不仅能够照亮女性,也能抵达普遍的人性深处。
作为奥斯丁第一部出版的作品,《理智与情感》同样也寄托了奥斯丁的女性意识以及爱情理想,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各自的婚恋故事,她们出身在英国乡绅家庭,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之后遗产归属于同父异母的哥哥,她们只能和母亲节衣缩食,相依为命。由于经济状况受挫,埃莉诺不得不和志同道合的爱人爱德华分手,玛丽安因为种种变故也被威洛比遗弃。两姐妹在面对感情打击的时候性格反应却大为不同,姐姐埃莉诺擅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玛丽安则是感性冲动,任由情绪蔓延。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了痛苦的历练之后,奥斯丁以“大团圆”收尾,让两姐妹最终都有完美的婚姻归属。
这个作者的小说,都是偏爱这么一种想法:理智要比情感要更容易获得爱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是不是跟作者的想法已经有所不同了呢?现在的男女,更喜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尽情地、放肆地去爱,都希望对方是坦诚的。无论是看电视剧、或者是实际问过身边的男生,大多数认为,自己喜欢那些傻傻地女生,就是不要太强,太理智的,单纯一点比较好。由此看来,现在,人们更加喜欢玛丽安的率性。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简单易读,语言风格也平实朴素,似乎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震颤的阅读效果。然而,它所描绘的人物背后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的关切却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3
小说的开篇就平静地宣读了老庄主的遗嘱:遗产必须完整地传给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儿子,一个四岁的孩子(约翰·达什伍德的儿子)。这样的遗嘱对于达什伍德太太以及三个女儿们而言无疑是悲痛的,她们从此失去了可靠的经济来源。在奥斯丁笔下的那个英国社会,人的价值都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而财产继承权都是交付男性,女性很自然地就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经济上的从属地位使得故事中的女性都期望通过美满的婚姻来实现幸福,小说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这一境况:乐于撮合青年男女的詹尼斯太太;期望女儿们婚姻美满从而改变家庭面貌的达什伍德太太;精明算计家产,分文不留小姑们的范妮;迫切想博得费勒斯家族青睐,不择手段赢取爱情的露西;还有那两位用情至深、为爱憔悴的达什伍德姐妹。这些女性人物平时都没有什么职业追求,不过是弹琴、读书、聊天、做女工和无休止的社交聚会,她们最大的寄托就是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宁静生活,因而婚姻就成为主导女性命运的支柱。
对于女性而言,与婚姻密切相关的就是对于男性的评估,这就涌现出了小说中性格不一的男性角色:稳重深沉,产业丰厚的布兰顿上校;坚定执着,安贫乐道的爱德华;风流不羁,才华出众的威洛比;他们或是经济殷实,或是寄人篱下,不论他们的背景如何,对于小说女性角色而言,她们都期望自己理想的伴侣具有体面的出身、丰厚的家产和文雅的举止,可见她们对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是格外重视的,因为这种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们后半生的幸福。即使像清丽脱俗的达什伍德两姐妹,她们也很重视财富与生活的舒适,她们曾经就财富、声望与幸福展开辩论,天真的玛丽安声称财富、声望与幸福毫无关系,埃莉诺却认为财富和幸福大有关系,没有钱就没有各种生活舒适。
玛丽安以清高的姿态鄙视姐姐的说法,却最终仍然无法放弃对于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这样一来,女性在婚姻爱情的选择权上则倾向于被动,典型的例子就是两姐妹所遭受的情感挫折:玛丽安和威洛比本来情投意合,但威洛比因为贪恋钱财迎娶了一位富家小姐,却抛弃了家道中落的玛丽安。埃莉诺也因为家产的尴尬受到费勒斯家族的嫌弃,她和爱德华的爱情也一再面临费勒斯家族的阻挠。
在父权制统领之下的社会,女性只能在婚姻的小世界里掌控自己的幸福,这无疑是很可悲的,她们能够发挥自由的空间是如此狭小,这也决定了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幸福。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4
小时候很喜欢奥斯丁小姐的故事,喜欢各式各样的姐妹朋友们和爱侣历经波折终成眷属的美满故事,看似。
喜欢傲慢与偏见,那点神经质的小幽默,喜欢达西和伊丽莎白,那至今是睿智与理性婚姻和灵魂伴侣的代名词。
前一阵子,突然又想看奥斯丁小姐的书,与看傲慢与偏见那个时候已经隔了十几年了,立刻就当当了,两个晚上时间就翻完了这一本姐妹篇,承认是看的囫囵了,但现在不得不说,奥斯丁小姐的书,以现在的眼光还真是很难品读下去。
第一次觉得奥斯丁的故事那么琐碎零散,絮絮叨叨,说教味重,人物形象太过单一,仿佛一个人就只有一种性格,教养良好的小乡绅家的女儿们琴棋书画,唯一的人生目的只为了嫁个好夫婿。
也许当时的社会情况就是如此,无可厚非,但突然觉得自己对这种奥斯丁式的故事就接受无能了,有的只是槽点满满。也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样的故事,现在再看,觉得太单薄了,甚至有些可笑,至少我没有挖掘出什么深意。当然我不是否认奥斯丁创造了一个时代之类的,只是现在的心境,不太适合读奥斯丁的书了。
珍与宾利,伊丽莎白与达西,埃莉诺和爱德华,玛丽安和布兰登,在那个时代发生的爱情至今仍然是有启示意义的,但无奈这启示和说教来的太过明显,我无法从这直白的叙述中得到细密推理带来的阅读满足感。
是写法的问题,在品读过那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后,很显然奥斯丁平铺直叙絮絮叨叨的故事已经不能给我带来阅读的高潮了。但我无法要求什么,这就是奥斯丁的故事,几百年来,这就是奥斯丁小姐试图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的她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放在现在,或许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能红的起来,但奥斯丁的时代,它们已经足够是一面旗帜了。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5
我读奥斯汀作品并不多,最熟稔的算是《傲慢与偏见》,年少闲暇时看过,带着正经问题也重读过,新旧电影皆看过。除了《傲慢与偏见》外,才读完《理智与情感》。《劝导》才借到手边。本打算读完《劝导》再说她的通透美妙,但是怕一旦延宕,从此搁置。
通透可读。
奥斯汀的作品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宏大的叙事或者严肃的改革意味都不是她的追求,她所有的天地不过就是一个村镇上的三字四户人家,在一块狭小的天地里面运笔,描些人家里面几个儿女的凡人歌,而这视域的狭隘也被很多评价家诟病,但是我想这仅仅是批评家擅长的事情,问题是奥斯汀很喜欢很满足于她把所有的功力用在一个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而不是宏大的历史或者人生题材上面。她并无意于思考严肃的人生或者社会命题。她的文学不是严肃的文学。你永远不要担心无法理解她的思想,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务实上面了,《傲慢与偏见》原题目是《第一印象》,而《理智与情感》原题目是《埃莉诺与玛丽安》。把书名改的那么干脆不非是为了更加强调自己的创作意图,奥斯汀并不想刁难读者。
深刻不严肃
刚刚提到奥斯汀的作品不是严肃的文学,但是不严肃不代表不深刻,如果流入鸳鸯情事便真是浅俗之文,但是她在集中精力说好她想说的话,表达她想表达的对婚恋问题的价值理念,励好广大女同胞的志。《傲慢与偏见》里面奥斯汀或许是相信男性和女性的第一印象是互相冲突的,骨子里面带着各自性情上面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所有的矛盾与尴尬也都是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与退让中得到了解放。情爱上面有曲折迂回的进步,虽然有的时候会晚一点会崎岖一点,但毕竟都是好事情,人与人之间,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相处,骨子里面的傲慢与偏见如果有,那么也应该要笃信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砥砺可以让人性的弱点有渐进的变化,做一个更好的自己,许诺彼此一个更美的明天。
《理智与情感》亦如是,两个姐妹鲜明的对比,埃莉诺与玛丽安,玛丽安什么都好,就是及不上姐姐的克制,凡是不懂得用理智度量,让情感的念头占据一切,到最后遇人不淑,终于明白埃莉诺那样才应该是正确的方式。其实我最近看这本小说也便是为了看她怎么集中讲故事说明白这个观点。我常常怀疑理性控制感情是不是并不好,我朋友也批评我过于理智。我也是试图寻求一种答案。到底理智与情感要如何平衡与取舍;埃莉诺是《理智与情感》里面完美的女性,奥斯汀的小说里面永远不缺女神。奥斯汀作为一个女性,回到自己的房间,写一些对于婚恋的思考,提出她的一些观点,虽然有时候未必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但是也是一个精神健全之女性的饱满想法。文学更多层面不是看别人的戏码,而是在读故事之间自己和自己说说话,自己鼓励劝解自己的一部分。
我想,我是愿意相信用理智去衡量别人给你的爱,以及你付出的爱的。有的时候年岁增加了更能明白奥斯汀对于婚恋问题的价值理念。读这本书的时候,恰逢好友在恋情上面栽了个跟头,不过大抵还是处理的很“精神健全”,因此我也愈发的倾心于她。后来她把她这个跟头跟她母亲说了下,她母亲云淡风轻的笑了一下,然后听完所有的话,说她处理的很得体。然后以一副“可以理解,不能接受”的姿态很理性的看待了这个恋情的栽头。经历过漫漫岁月的人再来看待小儿女情长真的很睿智。
《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1000字5篇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