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600字读后感大全左右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读的。仅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中学生的读后感600字,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学生的读后感600字1
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家的创始人。本书《乌合之众》讲的是关于群体心理的特征及群体心理引发的一系列的事情,古斯塔夫先生对群体心理研究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群体的分类及其特征三方面对群体心理做了剖析。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古斯塔夫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了群众,让我对群众的看法不仅限于马克思。也对群众的某些言辞、行为有了不同的看法。
群众是单纯、易怒、暴躁的。一个好的领导人掌握了群众心理便获得了神一样的力量,掌握了人的生与死。一位优秀的数学家与一位普通的工人在智力上有高有低,但面临从未涉及的历史领域两人做出的判断却不相上下,把他们放在群众里也是一样,做出的决策不分上下。
群体极其容易受到暗示,为了所谓的正义感滥杀生命,服从着别人的怂恿并且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而感到无比的光荣,甚至希望自己能获得别人的赞扬和嘉奖,他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群体犯罪在法律上是犯罪的,在心理学上却不算犯罪,他们受到别人的暗示,怂恿,让他们在思想让为他们的行为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
古认为从小接受教育会让人的思维越来越禁锢,成年后也会变得麻木,。就如中国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的思想尤为严重,八股文也为人们的想象力戴上了枷锁。“即便教育无法提升道德水平,至少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拿了文凭的毕业生,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于是不得不让其他人失业”“一个国家给青年人什么教育,就可知道这个国家以后会怎么样”
在科学还未发展这么快时,人们信仰神、佛。万事万物都是未知的力量所创造的。人们盲目崇拜,渴望传播,理解狭隘。但这些有了科学的验证,这些理由就经不起推敲和质疑。
群体领袖在宣传某种信念观点时会采用断言、重复和传染。断言越简洁,论证越贫乏,影响反而越大。人类的理性远比我们想的要差,群体可以暴起一时的拥护你,也可以让你的辉煌转瞬即逝,过眼云烟。
中学生的读后感600字2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逸事趣闻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其中一则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的反对。王朗不解地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华歆最后答应了。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又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世人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现似乎更近人情。但是,后来当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想抛弃搭船人的却是王朗!王朗在关键时刻,心里只想着自己,就显出其自私。而华歆,虽一开始拒绝,但一旦答应了就坚持到底,他才是一个重诚信、守承诺的君子,也是是一个遇事深思熟虑、稳重靠谱的人。本书虽不如《聊斋志异》那样有着扑朔迷离的故事,但蕴含的道理深刻,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本中对人物的刻画独具特色,善于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方面的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例如《世说新语 俭啬》中,作者通过钻李核这样一件小事,将王戎的小气吝啬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书中往往轻描淡写的几笔,就可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虽说魏晋已然一去不返,但好在有这本《世说新语》,让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中学生的读后感600字3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偶然间读了这句话,直击我的心脏。终于有了一个契机,让我更加深入地走近杨绛先生、钱钟书和钱瑗三个人的小世界。
《我们仨》这本书用最平淡、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描述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该书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里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经历;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这本书都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杨绛先生对自己丈夫和女儿的思念以及这个三口之家稳稳的幸福。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个三口之家在1997年和1998年经历两次变故之后,仅剩杨绛先生一人。杨绛先生写到:“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寂充斥在字里行间,让我这个局外人也深入其中。按理说,一个百岁老人,她的人生本应是阅历丰富、感慨万千、跌宕起伏的,但这本书,给我们的不是什么人生经验,诚如其书名那般简单,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且集作家、翻译家和教授于一体的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同样让我们感到了普通家庭的平淡生活。诚如书中所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我思考着,也许这是杨绛先生重编这本书的初衷吧。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杨绛先生的全能、钱钟书先生的痴迷学术、钱瑗的到来,都是这个三口之家的小确幸。这本书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暮年到青年,一字一句都让我感受到爱情、亲情等许多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写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大概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
中学生的读后感600字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间的事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杨绛先生曾写到:“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能把悲伤写到让人看了就心痛,可见,世间别离对于杨绛先生的打击,就如同黑夜中的我们找不到前行的方向。过去的美好成为她内心最美的回忆,也许正是这痛让她更加清晰那些美好,是她晚年生活最大的支撑。那一瞬间,我体会到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心境。
他们一家三口在学术造诣上都是极高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极其平淡的。“‘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在污泥中能洁身自好。也正因这种态度,使得他们被世人敬仰。
卢翎曾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一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这大概是读者最好的概括了。《我们仨》就是杨绛先生用细腻、朴实的语言描写的人生的喜怒哀乐。不似辛弃疾的豪迈,不似李清照的婉约,不似李白的随意,但字字细腻、句句经典,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个三口之家注定是这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家庭,简单生活中的不简单的境界。
读了《我们仨》,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且行且珍惜,珍惜一切,不要让痛苦充斥我们的生活。虽然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因为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但人间也没有永远的悲伤,因为悲伤里也会有幸福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