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左右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以上我从黛玉的个性来浅谈《红楼梦》,见解肤浅,望大家多多指正。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
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成功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
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个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祖宗叫贾母心里高兴,我们看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标致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标致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标致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开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标致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气派,然而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的欢心。
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须讨老祖宗的喜欢。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别注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知道自己对她的爱抚关心,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
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
红楼梦800字读后感
最近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片段截选——《林黛玉进贾府》`,虽然说只是几段描写`,但老师还是花了一些课时去讲,并且把溢美之词都献给了它,看着老师用陶醉的神情讲述着这千古以来让人癫狂让人痴的神奇小说,我也有些感悟,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的眼里也有一千个《红楼梦》,生在新时代,要逐字逐句的读懂其中的句子感到很困难,但接触后并不影响我热爱它,今天我就大胆地拿出我的初读感悟`与大家探讨。
在我看来《红楼梦》的很多意蕴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它的文学和历史上的价值,`这些是不可以否定的。我是说,曹雪芹是通过创作小说来总结自己的经历,同时也描写了社会的大环境,更多的是寓己情与其中,我想,以他的出身和当时时代的大背景,把贾宝玉塑造成一个反封建的叛逆形象是不大可能的,以我学的着几段中大量生活琐事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着重刻画,这种带有自然主义手法特征更能说明了,他是由对贵族到贫苦百姓的巨大落差而在感情上产生了一中极其矛盾的心理,从而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小说的题目就叫《红楼梦》,顾名思义“红楼”表示写的是富贵的生活,而“梦”的意思就不必多说了,他所代表的是一种生活形态,一场云烟罢了。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触动`就在于他塑造了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反映了真实的封建社会现状,但其中不乏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他不同于《三国演义》等小说,它所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我不看好有些人的观点,在读这本书时思想一味的跟这情节走,为了宝黛这两个形象癫狂不已,不能学他的思想,有些同学在看了这两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后把他们的特点当做自己的处世方式去加以模仿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两个艺术形象,均是生在豪门权贵中的官宦子弟,种种的行为是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的,盲目的接受,会给自己的思想乃至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我们应辩证的看小说中的人物。
还有,就是我来说说我对红楼梦中的几个典型人物的理解。
贾宝玉,是整个著作的男主角,也是《红楼梦》故事的线索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与那个社会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曹雪芹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中,不仅仅是蕴涵了对这人物的喜爱,更是对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他是出身贵族,不能象今天这样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更不能明目张胆的表达对女孩的爱慕之情,更不能有个人志趣的选择和发展。曹雪芹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他把贾宝玉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重要原因,当时,他的脑子里并不一定有对封建社会的统治感到不满,只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他向往那种自由平等的生活,当然也不能说他对社会完全没有怨恨,而是进行了一种潜意识的反抗,借助小说塑造了贾宝玉,就象鲁迅小说里的详林嫂,祥林嫂在与贺老六成亲时拼命的反抗,她的反抗就是潜意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是封建思想在残害她而是认为是命运的不公,贾宝玉也是这样,这是历史的局限。
林黛玉,我认为她的诞生完全是为了配合贾宝玉,因为只有有了她们俩,悲剧爱情的故事才显得更生动感人,宝黛二人的相似之处我也不必多说。最突出一点,是作者对这一女性形象赋予了思想,她也同宝玉一样,讨厌追求功名利禄。作者的思想也能同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思想相同,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在宝黛两人爱情上体现得也很突出。同时林黛玉这一形象是不是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的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她的容貌,她的聪慧很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无数男人心中所向往的伴侣,在那个追求共性的时代,她的个性,至今还吸引着无数男女为她痴狂。
“红楼梦”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本该在上学时看,现在才看挺惭愧。毕竟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作为中国人还是该稍加了解。本人比较喜欢读世界名著,读的不多,某次想该读哪一个好,突然想到中国也有名著,且没读过,不然就读读中国的名著,先了解了解本国的名著再说。想想中国的四大名著一个都没看过,就先看看感兴趣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吧。“三国演义”难懂,就先看“红楼梦”了。 看完觉得那时候的荣与衰太不稳定,今天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明天可能一无所有、穷困潦倒,而这荣与衰只凭皇帝一句话,看皇帝的心情,君主专制,让那些大臣家势难有保障。加上大家庭住一起,说不定那个小侄、孙外甥什么的在外惹事,就有可能牵连整个家族,或免职或被抄家都有可能,家大人多,即使处处小心,也难防有什么差迟。 大家庭人多关系复杂,矛盾重重,富裕时还能勉强凑活不太明显,一旦穷困,之间的矛盾激化、显得突出、露骨。所以现在发展趋势是小家庭是有道理的,本人举双手赞同小家庭形式,人少矛盾少易解决,人多矛盾多事情复杂不易解决,所以做父母的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结婚后尽量不要和他们住一起,这对您两位老人家和他们小夫妻都好。 那时的婚姻是父母或长辈做主,自己无权决定结婚对象,全凭媒妁之言,洞房时才能见庐山真面目。现在能自由恋爱、自由选择结婚对象真是太幸福了。
梦忆红楼影_《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月暗夜深,星子泛点点微光。远有大观园,蓦见红楼影。
——题记
我倚在暗金漆红木椅上,眼波微动。玻璃桌上平摊着一本书,那书名人人皆知、耳熟能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中的确饱含辛酸泪,但我不觉得满纸荒唐。仿佛云雾缭绕,我感触极深,沉沉睡去。烟气倏忽泛黄,渐渐晕成一张泛黄的相片……
黛初醒
初现好像有神力——我于现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说如一缕风,而不是他们的同类,虽有触感,却悄无声息。
怀望街那头,墨色石阶旁,荡一湖春水。素衫的清秀少女被侍女搀扶着上了岸。略显稚嫩的面颊上,竟多了一丝与年纪不相符的、抹不开的愁容。蓦然回首,黯淡的双眸深不见底,像在微微酝酿……
黛玉,谁都不知道,可我知道,你在思念远去的故乡……
钗头凤
我飘渺着随在黛玉身后进了大观园,拜见了众多姐妹婶娘,尔后王夫人来了。我从头到脚细细打量着她,不知心底怎的生成一股厌恶——我不待见她。浑身上下都摆出阔气的样子,脂脸上堆起笑容,那副笑容说多假有多假。她拉起黛玉的纤手,抹了一把泪,言语间尽是惋惜,我张了张嘴,无声地喊道:“黛玉……她……”她还是少接触为好。可黛玉毕竟是不谙世事的少女……这之后,王熙凤一步步露出尖牙利爪,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居然不怕缺德事做多了不会有好下场吗?那毕竟是好几只亡魂。
之后的诗社成立,生涩的太极图诗题,只有你,薛宝钗,端庄持重、淡漠自律,是一朵艳冠群芳的牡丹,是最典型的封建淑女。我徘徊于大观园许久,有时会呆呆地望着你读诗作赋,却愣是没读懂这人。像镜中花,似水中月,竟猜不透你的心思。直到夜已深,风已静,花已眠,人不寐。我无心睡去,才探入宝钗心境,却瞥见那牡丹丛中有一点幽兰。似如梦初醒……这才明白。
你才是那个怅望夜空、寂寞肠断的人。
应叹息
我在贾府待了有多久?一年,两年,还是更久?
宝黛的爱情,是我看过朝暮之后,红颜憔悴的花落人亡。依稀间,也曾看见那白鹤过寒塘的孤影,黛玉葬花时,那残月之冷清。那瞬息的繁华与一时的快乐,也验证了“盛宴必散”的俗语。原应叹息,这或许是曹雪芹最叹惘的……
终有一天,我亦离开了。身后是人去楼空的大观园,曾经的奢华在一夕间灰飞烟灭,白茫茫的大地,不知为何那么干净。
我如梦初醒,翻阅着书籍,一下子全部看透,全部弄清。
一沓黄纸,几点青墨,成就的是一场红楼秋梦。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左右相关文章: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0篇 - 5068儿童网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0篇 - 5068儿童网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优秀作文范文10篇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