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读后感600字初一
读周国平的《安静》,体会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安静的追求,莫不认同。我们常说读书有如交益友,而席勒亦说过,外在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安静》读后感600字,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静》读后感600字1
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的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其中真实质朴的文字,也因为安静二字,这是我所向往的境界,是我喜欢的环境与氛围。
这本书的题目就充满了魔力,它仿佛带着那么一丝诗意,让人深陷其中,我们享受安静,不仅是因为那种寂寥,大音希声的氛围,也是享受一个人。安静让人感到富足。
而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浮躁与喧嚣哪怕是在神圣校园与课堂,最应该静下心来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去学习,保存安静的地方仍不能免俗,虽说年轻人应该多一些朝气,多一些活力,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做学问,学习上也应当沉下心。年轻人也要适当地安静下来。当然,现在是很难去寻到一个地方,一个安静的地方,利益驱动了很多人的行为,欲望充斥了许多人,寻找一个地方属于安静变得极为不易。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喜欢安静,也不需要,他们更想要的是镁光灯,是热闹。不得不承认,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对于热闹的向往都存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生气满满,而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更加的沉稳,不会那么喜欢太过吵闹的场所,喜欢安静一些。向往热闹只是生命历程中某个时段的表现形式,世间的繁华喧嚷,总有尘埃落定之时。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也许也是适合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安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安静,有自己享受安静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感悟。
莎士比亚对生命有有过一局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了内心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充实。表面的热闹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自我,而在探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浮于表面万万不可取的。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充实,所以,安静还是一种境界,守护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保持心灵的宁静,就是在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周国平还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并非意味着孤独,相反,正是因为内心的富足才会安静。人人都离不开对于安静的体验,繁华落幕之后,就是安静。
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安静注定不是一种瞬间的偶然所得,而是常年累月的提炼与积累,让内心更为充盈,使生命摆脱浮躁而趋于安静。外在的喧嚣都只是表面,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充实。
《安静》读后感600字2
”外向的人更倾向从外部世界寻找力量,而内向的人更倾向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
初看此书,我开始迷茫于自己到底属于外向还是内向。小时的记忆里,我始终是争强好胜并喜欢做焦点中心的人,不仅仅是需要学习很好被认可,而是喜欢自己有才华,尤其是艺术类,或者被大家喜欢,始终是班级或小团体里的活跃分子,直到初中。高中时的高一高二我都沉浸学习,地理是很喜欢的课,想成为学习的最优生,却一直达不到,高三时,我开始沉浸于另一个世界,看书,画画,想恋爱,想变漂亮。大学时独立于班级团体以外,但是喜欢文学社并参与其中,看书,恋爱,直到大二才与室友建立亲密的深厚友谊并保持现在。
最近的一个人住,自己并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喜欢自娱自乐,看书,看电影,跑步,思念,仍然几乎不主动联系朋友,和家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之前我觉得从别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现在仍然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我会对突然到来的新的环境和关系感到局促不安,要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适应。
昨晚锻炼时,朋友和我一起,我会感到很难受,会受到干扰,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很好的投入锻炼中。有时候,让我出去社交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尽管到最后我可以热情的参与进去,甚至有可能成为焦点,但最终回到家,还是让我自己深深的觉得如释重负。
但是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全情投入一件事中,是因为没有找到我的核心个人项目吗?甚至看书,我也无法很快就进入状态!
我给自己得出的最后结论还是属于内向者,发挥作为内向者的优势:
1.思考,享受孤独,充电(刻意练习:一万个小时)。
2.倾听,收集信息,激发对方的主动性
3.在关注的步骤上专心致志,不在意和纠结于结果。进入心流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追求某种事物本身,而非将目光锁定在其带来的回报上。
4.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
5.高度应激:会对注意到的事物思考和感受得很深切,并且总能从每天的经历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差别。
6.自由意志可以塑造个性,可以带我们走的更远,却无法超越我们的基因所划定的框架。
7.甜蜜点(获得最佳刺激的地方):调整工作,爱好以及社交,就可以长时间待在自己的甜蜜点上。
8.高度敏感:偏向于哲学或精神价值,具有创造力而且直觉很准,热爱音乐,自然,艺术和形体美---情绪来的格外强烈。
9.高度移情
10.内向者“面向思索”而外向者“面向反应”,警惕性强在专注目标时
11.毅力,自觉
12.克己,腼腆
13.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14.自我监控,在不同社交需要的情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寻找一切的线索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15.恢复壁龛
16.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__问题,潜心艺术,深沉思考。
《安静》读后感600字3
作者所言,美国社会中,内向者约占1/3-1/2的比例。考虑到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崇尚冒险,而冒险/谨慎与外向/内向有正相关性。那么在非移民社会,内向者的比例应该会更高才对。
以中国而论,数千年结构稳定的农耕社会显然不需要那么多的外向者,安分守己的内向者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不过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各安其位的农民也被裹挟进城加入服务业了。目前的社会,对外向特征显然有很高的要求,那些继承了内向基因的人,又如应对外向化的社会趋势呢?
本书不是把内向者变成外向者的培训手册,而是对内向者性格特征的剖析。书中的要点有:
内向还是外向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对环境敏感的幼儿有更大可能发展为内向性格,对环境不敏感的幼儿则更可能养成外向性格。
内向/外向和谨慎/冒险也有正相关性,内向者倾向于深思熟虑、多谋少决,外向者行事果断,但容易冲动。
是否善解人意和内向/外向没有相关性。
人际交往是一种复杂的即时活动,因此外向者也比较擅长在限定条件下处理多个任务;相对地,内向者的专注程度更高,更擅长深入处理一个难题,也更容易在安静的环境中激发出创造力。
内向者和外向者搭配能够形成更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果。一般而言,内向者适合领导外向者,外向者适合领导内向者。
互联网把人从面对面的环境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交流的复杂度,为内向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内向者可以通过练习在需要的时候伪装成外向者,但他们也需要有安静、独处的时间找回自我。
作者很清楚内向者在一个外向型的社会中所遭遇的问题乃至歧视,但她也列出了很多外向社会中的内向成功者。这里的核心诀窍在于:善用自己的力量。
《安静》读后感600字4
喜欢,做一个安静的女子。
是我喜欢的一篇散文的开头。原先想在:喜欢,前面加个“最”字,但思肘过后,觉得一个细水长流的人生,以后不定能遇到比它稍好的文字,所以,还是把它先搁浅吧。
如果她是用:喜欢做一个安静的女子。为开头,或许我的视线就不会往下移了,就是那个逗号,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安静的女人,她的思想是沉着的,不惊的,缓慢的。
她的每一个标点,都像在酝酿一份安静的情绪。原先膨胀的抒发欲,被那个逗号,过滤成了一段秋光,静美。
朝看晨曦,暮浴夕阳,春来赏花,秋望水长。
不沾染一丝纤尘,如玉温润,一字一句地细数光阴,安之,若素。
她一定是个温婉如莲的女人。
我向往她笔下的兰心蕙质。
气质典雅而不孤芳自赏,知书达理而不盛气凌人。
我向往她那:犹如春风拂柳般的温文尔雅。
我知道,会很难。会很久。会很累。
但这才是生命的质感。
来自---做一朵凡花,优雅独芳华。
《安静》读后感600字5
喜欢在独处中恢复能量,通过阅读、独自训练、思考来自我实现的人,如果不是天生就饱含热情又极其专注,恐怕非常容易被社会主流倾向误导——我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我需要伪装(锻炼)自己变得更加外向更加主动,不然我就一直都是一个处于被动状态的人。
事实上在跟很多非常健谈,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的人接触多了以后,发现这种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那些外向的人并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他们能取得的成就也不一定比内向的人高。只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来建立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他们因为大声,因为能说会道,因为不会对细节过于在意,而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不能否认,很多场合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显得热闹非凡趣味横生。
我在成长途中也做了很多尝试,让自己看上去是一个外向的人——去做班委,大学的学生活动,去组织公司活动,甚至在工作面试中声称自己外向。回首过去的经历,这些尝试几乎都是失败的。做班委,总是在一段时间后感觉太累而虎头蛇尾,大学的学生活动,公司活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从内向者和外向者不同的特质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几乎还是会归结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来完成这些事情。再回想一下,其实过去独立完成的事情又多又好。到外地上学,去健身房,学习考试,收集信息做决策,这些事情我甚至轻而易举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帮助就能完成。
我喜欢安静专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如果是我喜欢的事情——研究一个问题,搜索资料,总结分析解决方案,我极其厌倦别人打扰。在专注手头事情的时候,三四个小时很容易就过去了。反而在多任务处理中,非常容易走神,尤其是在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作为必备办公通信手段的时候,能够留给一个人专注工作的时间被割裂为多个小块,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长期以来,非常容易带来工作倦怠感和无意义感。我也不喜欢随时可以聊天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我全情投入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我倾向于一整天都不说废话。只有在我心理准备好要放松下来的时间,通常在下班后或者学习结束后,我才会昂扬起来开玩笑和闲聊。
了解自己的这些特质,把自己从大众舆论的迷思中解放出来,对于一个人的个人成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无数次觉得自己就是书中提到的“兰花孩子”。敏感多情,情绪极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因为被唾弃被嫌弃和被珍视被呵护的体验我都有过,所以非常明白兰花孩子在压力环境中和安全环境中能达到的成就之天壤地别。童年如果是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很多兰花孩子都能成就一番不一样的结果。
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内向性格人看的心理助手,也可以为高应激人群的朋友,父母,爱人,同事,上司提供非常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辅助工具。
《安静》这本书告诉我们,合理安排时间至关重要,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只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开挖自己更多的潜力,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安静》读后感600字初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