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初中生读后感优秀范文

绍跃 1172分享

在《杨修之死》一文中,杨修聪明灵敏,知晓君王,但是为何最后却被曹操所杀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杨修之死初中生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杨修之死读后感【1】

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

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了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

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力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的死是必然的。

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杨修之死读后感【2】

战国时期,魏国的才子杨修很有名气,可惜美中不足。他为人“恃才放旷”,在做某事之前,不顾及其他人的立场和面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因此,他屡次冒犯操,最后落了个杀头的下场。

杨修之所以“恃才放旷”,是因为他有才能,所以不把人放在眼里。每次从他自己身上惹出的祸,都能够解决,而且解决的天衣无缝,所以,他敢说、敢做。但是,现在有的人既没有才能,又没有一技之长,还整天说不应该说的,做不该做的。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人。

有一天,上课铃响了,教室外的一群人就开始向教室内流动,刚走到门口,他就把门一关,用力抵住。这时门外的人,就像水管里的水被堵住了一样,进退两难。外面的人就开始向里面挤了,这样很可能造成事故发生。还好,最后他把门打开了。

他还经常说他人的坏话,就连老师也难逃此劫。

我们要学习杨修,拥有才能,但是要学会去尊重他人。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完美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3】

读完整篇文章,我的脑海中不禁浮出一个疑问:杨修之死是谁之过?

细想,这是杨修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纵观杨修一生,他并没有像谋士程昱那样,在军事上或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对策,只是一味地在“门内添活乃阔”和“一人一口酥”等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他还自解“鸡肋”,惑乱军心,这是何等大事,曹操岂会放过他?

他还参与了曹氏立世子的争斗中,这本就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即使曹操现在不杀他,日后,曹丕也一定不会放过他。

当曹操问谋士贾明的时候,贾明没有表态。单从这一点上看,贾明比杨修聪明多了。

再有曹操“梦中杀人”,本来就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而杨修偏偏要说破,叫曹操如何容他?

杨修有确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能够读懂曹操的心思,但他察觉到曹操的杀修之心了吗?我想应该是没有,他真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啊!

我认为,杨修之死怪不了别人,只怪他卖弄才华,锋芒太露,又恃才放旷,不知检点。

所以,一个人聪明,学识渊博是好事,但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否则一定会惹祸上身!

杨修之死读后感【4】

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

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纵观杨修一生,并没像郭嘉、程昱那样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奇谋良策,却一味在“门内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二曰恃才放旷,不知检点。曹操“梦中杀人”本来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军队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事关军令,岂能乱来?

三曰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表面看来杨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惇也夸他“真知魏王之肺腑”。但是对曹操的早就“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他却一无所知,恐怕到死也没有明白。参与曹氏家族立世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曹丕也不会把他放过,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曹操就立世子一事,问过谋士贾诩,贾诩就不敢表态,在大事上他显然比杨修要聪明多了。

总之,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怨不得别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5】

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

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了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

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力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的死是必然的。

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

杨修之死初中生读后感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1.《杨修之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 5068儿童网

2.《杨修之死》读后感500字范文 - 5068儿童网

3.《杨修之死》读后感200字范文七篇 - 5068儿童网

4.《杨修之死》读后感200字范文七篇 - 5068儿童网

5.杨修之死读后感400字作文 - 5068儿童网

6.《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7.杨修之死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相关文章

    9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