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论》读后感范文五篇
经典就是经典,名著就是名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部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着深远影响的经济学著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富国论》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借鉴参考。
《富国论》读后感【1】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但其中的思想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在其中也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描述。由于水运的便利优于陆路,水路有庞大的网状结构,能将生产的产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发生交换行为。同时水路是天然产生的,在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变根性决定了人类只能伴随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河流对于交换的有利性,促进了经济行为的发生。从而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富裕了人民生活。这样又吸引着更多人的迁入,加入经济生产环节。如此循环,城市的规模就出现了。也就生出了人类的文明。
《富国论》读后感【2】
在这个悠长的假期里我根据自己的就读专业阅读了一本著名经济学理论--《富国论》。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令对经济学略知一二的我对经济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学习本专业有很大的帮助。
"错过《资本论》,你可能不懂社会主义。不读《富国论》你不会了解市场经济。"这句话在封面上十分吸引人眼球,也是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只要认真阅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觉这描述得十分恰当。作者亚当·斯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变化,认真描述了它们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后世的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历史版图都显示在你面前。当你阅读完才懂得真正佩服作者这份才智,能对市场经济分析得如此透彻。
《富国论》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并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书中批评了重商主义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当然,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复杂的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
在整本书中令我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两大条理论了。第一条就是马太效应,斯密在《富国论》中对堕落的富人的道德谴责,是因为他隐约意识到了市场经济必然会将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来。马太效应是指市场经济中富者会越富,穷者会越穷。其实造成马太效应的成因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有钱人有大量的资本,除去了基本生活开支,还剩大量资本可以拿去进行各种投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利润,不断壮大自己的资本。而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资本,每个月得来的工资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所以长期下去就形成马太效应所描述的局面。
第二条理论就是劣币驱遂良币又称格雷欣法则,我觉得这条理论挺有趣的,我一直以为人只会贪新厌旧的,没想到还会喜欢差劣的东西,阅读完我才知道这讲得也蛮有道理的。想理解这条理论其实也很简单,用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说明吧!例如拍拖情侣,为什么街上的情侣女的一方的相貌总是一般般的,而街上单独行走的女相貌总比她们好看得多,难道那些女孩都没有人追吗?还是那些男的都瞎了眼呢?其实原因很明了,主要是因为相貌好点的女的眼光都很高,很长远,看不起那些一般的男生,可是白马王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遇到呢!所以就一直孤单渡过,但那些相貌一般的女生对自己的侣伴要求就低得多了,所以自尊心强的男生为了不给别人拒绝当然去追求那些女生咯!这就是格雷欣法则。
最后它还令我理解到节约是财富累积的关键,人生来平等,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穷富之分,现在的富者也只是在当初懂得节约,累积资本,在通过投资等各种手段不断壮大自己的资本,才成为现在的有钱人。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懂得珍惜,说不定我们就是未来的有钱人呢!
在这个假期里对我最受益的就是看了《富国论》,它令我理解了很多,知道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以后一定会再通过各类书本加强自己知识水平,不再做故事中的那只井底之蛙。
《富国论》读后感【3】
关于《国富论》中提到的自由,我认为,作者亚当•斯密主要在论述“贸易自由”。
他先给出一个比喻:一个家庭生产皮革、一个家庭生产弓箭,生产弓箭的家庭通过打猎获得动物毛皮,然后将自己获得的动物毛皮,卖给生产皮革的家庭获取利润;生产皮革的家庭于是有原料制造皮革,再销往市场获取利润;然而,如果生产弓箭的家庭自己打猎、自己制造皮革,那么他就不会和生产皮革的进行贸易,但是他既打猎又造皮革,显然浪费了从贸易中获取利润的机会,而且使自己精力分散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常常顾此失彼。这个比喻说明,贸易和交换的重要意义,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见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论述工业制造业之间的贸易,甲行业生产A原料,乙行业需要A原料才能生产B商品,B商品是丙国国民的生活必须品。这样一来,贸易的存在能够解决很多矛盾;而自由贸易的存在不仅使一商品可以在一国境内自由流通,满足一国国民需求,而且避免了一国因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原因不能生产该商品而带来的不便。斯密是这样说的:“但是,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彼此交换,每一个人就必须为自己筹划自己需要的每一种必需品和便利品。”
他以英国的《航海法》作为反面教材,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带来另一贸易国的报复。虽然这样的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会起到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作用,但是贸易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国民的消费,即消费者的利益。损民肥商,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而且,在你向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人家也在对你进行报复,也会采取和你近似的手段。这样的状况不利于贸易自由,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当然也不利于资本的自由流通,实际上受损的是双方国民的利益。
但是,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其一,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在欧洲范围内,英国一枝独秀,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因此,英国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劳动生产率高,物美价廉,在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很有竞争力;要其他国家取消、降低关税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当时英国正在确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和其他国家(如荷兰、法国)之间的关系简直是剑拔弩张,到了谁也不服谁,都想做冠军的地步。所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情势下,只能被弃之一隅,束之高阁。
其三,斯密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且还是比较巨大的差异。要实现自由贸易,就必须先消除差异。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包容程度。但是,直到今天,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仍未在整个世界实现。这并不能说明此理论的错误,也不能说明此理论的正确,只能说明“英雄无用武之地”。
小结一下,斯密所谈“自由”乃“贸易自由”,斯密以为“贸易自由”能够增进人类幸福;然而,“贸易自由”至今尚未成功,到底其与人类“终极幸福”有多大关系?我认为,贸易自由只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暂得肉欲的享受,无法到达“终极幸福”。
《富国论》读后感【4】
看完《国富论》,价值论的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给我一些感触,这个理论曾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也出现过,可见他们两个人的远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仍具有时代先进性,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意识到的,其实,这个理论,最早的提出者还是亚当—斯密,他是站在资本主义的角度,提出了利润是从何而来,就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说简单了就是剥削劳动力,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不断的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循环往复,使得那些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同样,一个国家富有的资本家多了,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飞速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整个国家就会积累大量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资本多了,也就可以称霸世界了。
而马克思的价值论,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的,提出资本家取得利润的实质上就是剥削劳动力,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使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加班加点,使得资本家的腰包鼓了起来,而使工人们的利益越来越少,权利越来越小,马克思价值论的提出,主要就是为了让所有那些被资本家们压榨剥削的工人们,一致起来罢工反抗,改善这种不平等待遇,用无产阶级政权推翻这种资产阶级的恶习,让那些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工人们,重新获得应有的自由、权利和利益。
对于资本家过分剥削工人的无耻行为,历年来,都有人曾披露过,有记者采访过,有领导考察过,也有作家描述过。一方面,我很憎恨那些资本家,为了让自己积累更多的资本,就想方设法压榨工人,本来每个工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结果资本家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让工人们工作十八个小时,工作时间延长了,但是工资依旧不变,这种超负荷劳动,换了谁都受不了,但是,工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累死累活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感谢资本家,开办工厂,给许多无业游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不至于流落街头,饿死在荒山遍野。总的来说,资本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虑负面因素。我个人认为,资本家在追求自己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工人的感受,总不能压榨压榨,再压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理论,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价值理论、公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地租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公债理论、资本理论、赋税理论等等,一个人要想彻底搞懂这些理论,非花点时间不可,如果能活学活用,再好不过,要是能将亚当—斯密《国富论》当中的所有理论,能运用自如,并且运用在经济竞争中,可以在经济战场中百战不殆,财富越积越多。
《国富论》近百万字,要想一个字一个字的钻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本人时间有限,只是粗略的翻看过此书,文中的要点,有疑问的地方,还需要以后慢慢钻研探究。
《富国论》读后感【5】
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人们不断的在迷茫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经过一次又一次迷失,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人们终于想起了从传统经济大著《国富论》中寻找真相的答案。可见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对引导人们走出经济危机大有裨益,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国富论》一书分为;论劳动分工及分配,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的增长方式,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论国家财政这五大部分。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
在第一章中,亚当斯密不断的从提高劳动生产力高着手,再经过深入研究后他认为劳动分工能使生产力成倍提高,并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同时,劳动分工也促使劳动生产专业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劳动产品的交换迫在眉睫,而交换需要的媒介——货币也呼之欲出。产品的最终归宿为劳动资本、劳动利润和土地地租三项。
劳动分工是的同样数量的人,但生产的商品大大增加,这要归于三个原因:异地,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够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在书中作者亚当斯密都不断强调。第二: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第三:发明了一些机器,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那么造成分工的原因是什么,那是因为在人类正在族群中是禁止盗窃和抢劫,所以某个人想要获得某种物品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劳动获得,另一种是通过交换获得,在族群内,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善于制造弓箭的人发现自己专心制造弓箭比自己打猎更有利,同样的,善于造房的发现比专心造房比种田有力,于是分工产生了,交换引起了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因为市场太小,劳动者无法用他们自己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
在后面的内容中,作者又阐明了分工能促成这种作业量提升的原因。依作者所言,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人技巧的改良;第二:由于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对通常会损失掉的时间的节约;第三:适当机器的利用,可以大大地便利和节省劳动。
其实这部分内容又可归于“分工的意义”之中去。分工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便会开始发生作用——分工使得生产力提高,且易于掌握操作的技巧,反过来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是推动再发展的力量。是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虽明白分工之意义,然而真正要使得分工得以充分的实现,却并非易事,因为这需要社会的合意。
《富国论》读后感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1.《国富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000字精选 - 5068儿童网
2.国富论高中生读书笔记优秀范文3000字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