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率

庄宇 224分享

  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概念

  教学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如《认识小数》一课中,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导入部分借助生活素材,创设了介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等的情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怎样的是小数从而引入课题;接着出现超市里商品的标价(标价都是用小数表示)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体现自主探索概念的学习方式

  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加以适当的点拨。而学习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典型、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索活动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我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三角形这个图形,在小组内自主探索学习,然后汇报发现了什么。学生说的不够完整的,老师就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在上例中,我提供给学生说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激发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同学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不甘落后,纷纷举起了手,这是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又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组织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习年月日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巧猜自己的生日,引导学生分类观察自主探索出年月日的概念。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从年历卡的观察中探讨学习,在小组里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完成这张统计卡等。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再合作,在交流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在发现规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即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学习。

  三、适当引导学生概括概念

  概括是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就是在思想上把从某类个别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属性,推广到该类的一切事物中去,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性认识。概念教学中把握好概念括概念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概括概念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分析,比较,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描述出来,并推广到一般,即给概念下了个定义。前面我提到的教学《三角形特性》一课中,我就可以让学生概括三角形的定义了。虽然学生的概括的不够完善,但三角形的本质已经出来了。教师接着给出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让学生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完善定义。这样进行概念教学,不仅能扳住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让学生明确概念的

  明确概念即明确概念的和外延。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例如: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让学生明确是否具有三条线段;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从而发现问题。特别是举反例,如出示一些类似三角形而又不是三角形的图案让学生判断,这些巩固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概念的形成(具体)到明确概念(一般),再到举出实例(具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认知过程。

  五、让学生合理应用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即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是一个应用于理解同步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例如《三角形的特性》明确它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判断是否是三角形,和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的例子。这是学生能用概念判断面临的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反映的具体对象,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应用。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率

  一、在概念导入的过程中揭示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内的多数概念并没有给出严格定义,这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特征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因此,良好的数学概念导入教学必要善于在这两点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揭不概念的本质。

  (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概念亦是如此。数学概念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有亲切感并愿意学、有兴趣学。因此,教师进行概念导入的首选方式,就是拉近概念与生活的距离,向学生熟悉的生活要效果。如人教版(下同)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一)》一课,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辨认阶段即只能辨认出某一平面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但还不能赋予其以相应的语言符号)有关。教师可以硬纸板做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整理、归类,进一步拓展则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具体物体并发现该物体上的相关图形。这对于帮助学生揭不相关概念认知非常有帮助。

  (二)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会不断成为米来新知学习的有效奠基。即便仅仅对概念的学习来说,很多原有概念与新学概念间也会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的概念教学,要采用“最高的教学技巧”,即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以启迪学生思维,降低理解难度。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生长点是学生已有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以已知“几个相同加数”对应乘法算式的书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对多个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书写来说,乘法算式的书写是非常简便的”这一点,从而便于拉近和消饵学生与新学知识间的距离。

  (三)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导入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已有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产生求知需求,引导自己不断对新知探究和学习。实际上,人类数学知识的获取也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与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会满足学生享受知识获取后的快感。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时,教材所采用的导入方法正是如此。教师先通过图片展不两名学生的赛跑故事,进而给出时间和距离,同时要求学生计算图中学生的跑步速度。但学生在真正展开计算时就会发现给出的数字通过计算无法除尽。在计算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引出新的知识点,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概念导入仅揭不了概念的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产生对概念的切实体验。

  (一)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概念

  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实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有效的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做中学”,要帮助学生在动手实操与思维活动中,透过表象有效抓取数学表达的本质属性,准确理解概念的。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2节时,教材以蜻蜓、叶片、蝴蝶、脸谱等四个图片引出了“对称”的概念,并在其后的“做一做”中给出“对称轴”的概念,但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表达。对此,为辅助学生的理解达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亲手对相关图片折一折、看一看,亲手用剪刀剪一剪、做一做,有效帮助学生对“对称轴”一词的理解,从而避免理解的'浩懂。

  (二)在观察中思考概念

  如上例《观察物体》的教学,教材中包括要求学生照样子“随便剪一剪”来剪纸衣服、塔松、心形纸片、葫芦形纸片等的做法,并在葫芦形纸片上以虚线标出对称轴的不意,进而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显然,后面的要求以学生对前述剪纸成果的观察,以及对“对称轴”的思考为基础。又如前例《循环小数》的教学,学生的问题发现也是基于对相关算式,如400=75,78.6=11等的计算结果的观察而产生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将相关问题做明确的展不,进而引导学生对其观察、探究,以问题的发现做概念理解的路引。

  (三)在多感官并用中理解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与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通过多感官来实现对相关概念的充分体验和深度理解。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和垂直》时也可如此:(1)玩:两支铅笔随便摆放在桌子上,会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分:对铅笔拜访位置关系进行分类;(3)议:平行与垂直的意义是什么;C4)ICI:尝试分别问一组平行线和垂线;(5)摆:对照所问的平行线和垂线,用铅笔实际摆出图形;}6}折:用纸折出平行线和垂线;}7)说: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和垂直现象。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眼、耳、口、手等多感官的共同参与,会让学生完全成为自我知识探究的主人。从而,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

    73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