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的数学进行预习指导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便可引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的获取技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而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而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的知识。人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而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就学习后而的知识,感觉难度很人,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人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而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预习要“因题而异”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应事先看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预习。定义、公式是数学基础知识,其推导过程较为复杂,学生通过预习,往往不能理解其中道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其公式推导过程实践性强,思维严谨,且单从书面看较为抽象。学生预习容易造成仅背下公式、能够运用,但却省略了中间推导的思维过程的现象,形成知识空白。而对于那些由旧知识迁移而得的新内容,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探索,这种知识就适合学生提前预习。
三、课前激励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适当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当中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由于小学生进取心比较强,都想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这一手段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也会有所改变。
四、提问促进效果好
在预习初始阶段,教师通常都会直接给予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解决、去探究,其实当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偶尔把提问的“绣球”抛给学生作为预习的作业也不妨一试。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把具有开放性实践内容作为预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带上作品,经验、方法、技巧等过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火花,而如果把这一系列自我探究的过程不经任务预习地在课堂上进行的话,会占用大量的课堂上宝贵而又有限的时间,如此合理地安排预习,可以解决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而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的矛盾和冲突。
小学数学课堂预习方法
第一部曲:自由开放式预习
高年级的同学都是具有五六年学习经历的同学了,可能都早已形成了一套有个人特征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有“独步江湖”的机会,完成自由开放式的预习。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们可以更积极地自主接收知识,同时联想相关知识点,思考到超出课本内容之外的问题,正是这种自主思考的现象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的。
比如,老师在教导化简、求比值、解方程、等等数学计算问题之前,需要学生提前去了解甚至熟练掌握、顺利运用运算法则。运算法则作为课前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内容,学生在此时应该加强对预算法则的熟悉,并且一定要认真仔细,多加练习,就可以在法则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当然,开放式自由预习具有的优势是无法忽视的,比如它提供给学生以无约束的自由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新发现,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水平。但是,这种预习模式也是有缺陷的,同学们在预习时很可能会出现漫无目的,抓不住要领的情况。
第二部曲:导学引领式预习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引路人,小学生作为判断能力不够成熟的群体,更需要老师的指引。老师为了在预习工作方面给学生指导,可以在预习上做一些相对明确的规划,学生“拜师学艺”,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圈画、标注、笔记等基本的操作方式,还应该请教基本的具体预习内容方向,做到详略得当,快速抓住课程内容的核心和重点。
比如,老师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个课程时,为达到增强学生预习成效的目的,可以给他们设置一个目标明确的预习提纲,其中要指出课程内容的基础和重点,同时提出问题,比如我们身边有哪些圆形物品,请举例说明。其次是要求同学们利用周边可见的圆形物体画出圆形图来。步步深入,最后让同学们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量出固定针尖的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给固定针尖的点起个名称,通过固定针尖的点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两端点都在圆上,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同学们从一个简单的切入点着手,慢慢投入到学习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的阶段中去。
第三部曲:放扶结合式预习
同学们开展自主预习,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索,是对全新的数学世界的摸索和靠近,在预习的过程中当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适当地加以帮助。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地了解同学们进行预习的状态,是否顺利,同时号召家长也参与起来,针对数学知识的预习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谆谆善诱地去解决,防止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阻力,失去信心,而忘而却步。
以常见的“公倍数”知识的预习来看,同学们可能会被一大堆复杂的数字及数字关系绕晕,在预习时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比如“甲乙二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何必须含有其二者共同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此题看起来就比较复杂,可能预习的时候就会让很多同学头大,可谓是教材中当之无愧的难点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算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面对这种问题,老师和家长如何鼓励学生不要望而却步,而是加强思考,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在预习阶段老师作用的体现,是学生可以慢慢架构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