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该如何进行有效预习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减轻学习难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一、了解数学内容
结构化预习要求教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预习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一般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需在预习过程中,对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学生阅读该部分教学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作初步了解,标记处该部分内容中包含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知识点,学生尝试着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主动性理解,如案例1。
案例1:一位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预习任务是预习“平行与相交”的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整体阅读了一遍内容;形成初步认识之后,该学生标出了平行的概念、相交的概念等知识点。在对概念的理解中,该学生觉得太抽象了,于是拿出两根筷子,按照概念所说,将其摆放成平行和相交的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也大大降低了难度。
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是结构化预习的基础,也是对学生最为基本的要求。由于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念性,而小学生的大脑发育仍处于较低层次,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借助外力认识和理解该部分数学知识,案例1中,该学生便利用了两根筷子来“学平行与相交”的知识点。
二、标记学习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材设置的知识点中,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该知识点的时候常常遭遇困难,通过预习,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帮助甚大。
案例2:在“方程”一课的预习中,学生首先阅读了这一课的内容,对其内容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画出了相关的概念。该学生被课文中的题目所吸引,想试着解题,题目如下。
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的高度的2倍少22米,求小雁塔的高度。
该学生通过对方程的知识的初步了解,按照课文中所说的通过寻求等量关系来解题,列出了一个方程式:2x-22=64,并得出x的值为21米。该学生很高兴,但是在看到练习中的一个题目时,他感受到了学习方程的困难。题目如下: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以及最长边的长度,求最长边的高的长度。该学生思来想去解不出来,于是将方程等式的列法以及方程糅合其他数学知识标记为重难点。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果然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并在举例中将方程与其他知识相结合,难倒了大部分学生。
在案例2中,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的知识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解题的过程中敏锐地感觉到了“方程”这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列出方程以及如何解答知识面较复杂的方程,并将其标记出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该内容,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主动进行练习
课本中,每一个章节都有大量的题目和练习,这些习题都是经过周密的考虑而设置的,其内容具有经典性,可以有效体现本课中学习的内容,并且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之后进行巩固性练习。结构性预习也要求学生在充分的预习和理解过后,通过适当的习题练习巩固预习效果。例如,在“分数乘法”一课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这位学生便做起课文后面的“练一练”中的练习题目来。如“2/7×3=?”“4×5/6=?”“7/10×5=?”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W生得出结果:2/7×3=6/7,4×5/6=10/3,7/10×5=7/2。
经过部分习题的巩固之后,该学生对于分数乘法运算的知识更为理解,也加强了分数乘法运算规则的记忆。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该学生获得了教师的表扬。
小学数学预习策略
1、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由于学生个体在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概而论的预习策略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预习策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各层次培养目标布置针对性预习内容,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例如: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进行全面预习;中等学生,要完成基本任务,而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仅了解基础知识即可,另外,教师还需要适当调整学生预习重点,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深度学习,加强探究预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例如:在进行“面的旋转”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实施分层预习策略,A层次学生要认识圆柱和圆锥;B层次学生要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区别;C层次则要初步了解点、线、面以及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落实预习,还能够确保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2、控制课外学习难度,提高针对性
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搜集一些课外知识来完成预习任务,如果这些内容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外知识与预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内容,以此来丰富学生知识面;另外,要合理控制课外学习范围,避免过多的课外知识干扰预习内容,有效提高预习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兼顾拓展知识和预习双重任务。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等内容,并给学生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尝试计算圆柱侧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3、实施三维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预习并非是简单的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应积极实施三维目标,第一,增加思考,通过为学生设置启发式和探究式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采取多样化预习方式,避免单一、枯燥的预习,并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模式;第三,适当增加预习压力,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适度压力,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
例如:在预习“圆柱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在预习内容准备阶段,应利用三维目标,设计圆的面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内容,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初步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预习有效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得到了迁移和拓展。
4、积极进行预习评价,确保预习有效性
预习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准确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准确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和优化预习方法。在预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预习实际情况,做出具有指导性、具体的评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相对应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不仅如此,在教师针对性评价下,学生还能够获得更多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