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介绍

莉莎 1172分享

  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是整个学生时代最重中之重的时期。那么,对于二年级的语文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方法技巧

  一、了解文章大意可从两方面着手。

  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

  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②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③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④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

  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

  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如:《做风车的故事》,我们就可按上述提示,边读边摘要点:喜欢做手工→做风车→赞扬→嘲笑→难受→发愤学习,我们用恰当的词语把上述要点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先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描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结西沙群岛的富饶,我们抓住了开头这一句话,全文脉络就清楚了。

  二、读懂每一句话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文章应该读懂每一句话。

  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更要认真思考。

  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

  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剔去“枝干”,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读懂每一段话

  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词。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就像一句话中有关键词语一样,有的段落它有一、两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2、理清层次。有些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必须通过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话层次,先弄清每层意思,再归纳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划分段落

  划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意思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因此,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划分。

  五、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把各段大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3、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以上所谈都是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它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最后还要回到文章上来,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中心思想,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也许有助于小学生快速准确地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二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

  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

  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

  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

  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的课外读书课,已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加强指导,用心阅读

  小学生读书往往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只注意文章的故事情节,不注意具体文字;二是不按顺序阅读全文,而只是挑拣着读,或读时不专心,不用心想。小学生读课外书,要有明确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l、积累性阅读。主要是积累词汇句式,学习写作方法。这就要指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会应用所积累的知识及素材。

  2、理解性阅读。主要是把握思想内容,扩大知识面。虽然小学阶段开设了自然、社会等课程向学生介绍一些社会、科学知识,但仅在课堂中学习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性和科学性较强的书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主要侧重于文学欣赏,提高审美情操。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重点是判断是非优劣,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指导时要求学生对所读书籍作出评价判别,说出文章所介绍的行为是否健康,如何去学习或是与此种行为斗争。

  三、泛读、品读与速读

  1、浏览性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品味性精读。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快速阅读。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59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