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小学语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有效预习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课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预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

  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才能够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预习习惯。比如,可以下午放学布置预习作业,第二天一早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有进步。及时进行鼓励,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四五次,学生都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进行预习了。

  第二,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知道预习时该做些什么。所以在每次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他们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有了要求,加之对学习新课文的“求知欲”,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和帮助下完成预习。预习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进度。

  第三,要教给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学生预习时要具体做好3件事:一是读一读。读词语和课文。读课文,一般读5遍。1~3遍读准字音,第4遍读通顺句子,读出停顿;第5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点感情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读几遍。二是想一想。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词语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记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会借助图画去研究。三是问一问。对于自己解决不了而急于知道的问题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请教。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边画问号,到课堂上去解决。

  第四,要放声朗读语文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放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意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第五,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语文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这对预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做预习笔记时,可以在预习的课文上做标记;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把相关的资料、问题记下;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重难点等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获得及时解决。

  第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能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分步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朗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朗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朗读要求就不同了,在做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让学生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学生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

  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书中多次和生字词语见面,加深理解,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在课文中划出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便于在课堂学习中阅读理解,加深印象。

  四、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

  这一步是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我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喜欢的段落和有兴趣的地方。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让学生自主预习,自我构建学习目标,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有效策略。课堂上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层次的生成和提高;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同的需求,让学生均能在自己认可的基础上选择或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地学习,能逐步达到学懂学会的目的。在新学期里我将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74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