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庄宇 224分享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1、 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 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 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 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 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 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 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 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 追求。

  2、 重视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安排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 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 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 课内进行。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 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发现学生在预 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注意 表扬鼓励,以激发预习兴趣。学生初步掌握 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教师在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 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 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 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2.1 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 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 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 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 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2 读、思、批、画。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 “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 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标出;容 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 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 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 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 上“ ?”,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 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 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3 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 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 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 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 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 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 力。

  3、 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 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1 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 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 作好铺垫。

  3.2 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 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 段落。

  3.3 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 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 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 写作特点。

  4、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 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 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 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 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 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 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 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 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 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 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 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 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 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 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 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 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 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 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 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5、 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5.1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 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 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 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 实的收获。

  5.2 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 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 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 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 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 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 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 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 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 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 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 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 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 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 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 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 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预习的对策

  1.重视预习,培养习惯

  首先,教师要重视预习环节,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增强兴趣。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重视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比如,刚开始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章,给出预习提纲(简单、人人能做到的),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预习兴趣。

  2.指导方法,循序渐进

  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在针对年段特点的前提下,可从以下步骤选择指导:(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3)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4)再读课文,感知大意。(5)细读课文,解疑质疑。低段一般要求做到1、2项,中高段一般到做到1-5项。

  3.落实评价,不断促进

  小学生的自觉性、自控能力还很差,如果教师的检查跟不上,学生就会流于形式、随便应付。因此教师要及时给予每位学生恰当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同时,教师可根据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