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辅导小学毕业班进行数学复习
小学毕业班数学的复习是一项紧张有序而复杂的工作。毕业班总复习不像其他年级的单元复习,它所涉及的是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更多,面更广。老师应根据复习课教学所倡导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理念,用心设计有效的、高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整的梳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障充足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复习的保障。只有恰如其分地安排时间,才能系统扎实地搞好复习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认为,利用十二周的时间重点搞好新课教学,在授课时边教学边测试,教一单元巩固一单元,为后半学期复习赢得时间并打好坚实基础。总复习时间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利用四周时间归类复习,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归类细化,分类指导解题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知识要点,使每个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第二步,利用两周时间,重点模拟测试,一方面训练学生考试素质,训练学生认真、冷静、一丝不苟的答题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答题的技巧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第三步,利用一周时间,强化训练,对重点概念、计量单位的进率、数量关系式、字母公式、运算定律等知识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二、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了解学生,除了平时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小测验来了解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对学困生重点辅导,这样才能多、快、好、省地搞好复习工作。
三、吃透教材,掌握教材重、难点,理顺各章节知识点
作为毕业班老师,要组织好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吃透教材,理顺教材的重、难点,经常精选一些典型题作为复习资料。以点带面,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真梳理知识,不盲目搞题海战术,教师要认真分析每套试题,对那些知识含量高,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重点勾划,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熟练掌握。在指导学生做试卷时,教师要及时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教给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要求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养成认真、细心答题的习惯。
四、“一线串珠”策略
未经整理的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难以拾起,更难以运用。如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为了美丽的珠链,既容易拾起,又能做各种装饰。我们复习知识,就要寻找这一根“线”,让学生用它串起记忆中的珍珠。如我们在“数的整除总复习”中,就找到了这根“线”,学生兴致高涨地开始了“串珠活动”。
【案例】数的整除总复习
师:出示三个数:5、30、6。看到这三个数,你能想到什么?
生1:30是6的倍数、6是30的约数
生2: 30最大的约数是30,最小的约数是1。
生3:5和6是互质数
生4:5是质数、6是合数,30也是合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除、倍数、约数、质数、合数、互质数)
生5:6和30是偶数,5是奇数
生6:30是5、6的最小公倍数。
生7:5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5
生8:5是30的质因数
生9:把6分解质因数是2×3
生10:把30分解质因数等于2×3×5
……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各“整除”的相关概念一一贴在黑板上,再组织学生把这些概念根据它们的关系进行整理,形成结构图。
此案例中,教师把“5、30和6”作为一根线,把“整除”知识中的十多个概念串了起来。通过这三个巧妙的数,学生自己把所学过的多个概念回忆出来,这比起老师带着他们一个一个知识点地复习,效果要好得多。一是在同样的数中发现不同的关系,体现这些概念的关联性,易于形成知识结构图示;二是学生自主思考了,印象也就深刻了;三是有了具体、不变的三个数,既避免了空洞枯燥地复习概念的定义,又不需在每个概念的复习中另举例子花费时间,大大提升了复习效率。
五、加强计算研究,增强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就本班76名学生而言,每份试卷的计算题,全做对的学生不会超过15人,而且每份试卷的计算题不仅仅是单独的计算,而且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决问题中也包括计算,因此计算是无处不在的。怎样加强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对于我们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把计算题分成(口算题、解方程、解比例、简便计算、四则混合计算题);其次,把分好的计算题给学生计算,进行全批全改。最后,根据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讲解,找出差的学生抽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教学策略
一、重视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新教材中应用题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强调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题,而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实际上,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式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方法,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结构,才能使学生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可以特意安排一些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思维的练习。如给出两个条件:小华体重45千克,小红体重40千克,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提出问题。先提出一步解决的,再提出用二步三步解决的……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参与探索。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单价,数量和总价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为解答较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在变式练习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教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二、重视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新课程下的数学应用题部分从例题到习题题型丰富,跳跃性大,这固然能促使学生关注问题解决的策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传统教材相比,学生缺少了必要的模仿和巩固,一些学困生面对问题手足无措。因此,我认为,大题量的训练方式应该舍弃,但必要的练习还是必不可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运算意义思考,适当淡化类型,但又要有必要的同类型问题的解决。重视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应该成为复习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三、重视应用题与各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
应用题复习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这四大块内容,分散在数学复习的全过程,没有集中编排,不再强调人为的归类,这样为数学复习创造了一个实践应用的机会。但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出现就题论题现象。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首先要注重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处理教材,整理教材中应用题的体系和脉络:例如在复习“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将四则运算的一些知识点复习到的同时,可补充相关的习题,例如:如果给你130元钱,到菜市场为你家里采购今天的食品,请根据下面菜市场上各种食品价格表,设计你的采购方案。
在解此题时,有的学生在思考130元范围内购买几种食品后,共用去多钱?有的是计算买了几种食品后,还剩下多少钱?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购买方案。让学生广泛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与分析水平,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来解应用题,使学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策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每个复习领域中都应注重应用意识的渗透。在复习“空间与图形”这块,比如:在复习周长和面积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个镜框,镜框周围木线条的长度和玻璃的大小该怎样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也可设计相关的练习:如磁带的包装,怎样表装最省纸?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可怎样求?不规则瓶子的容积可怎样求?等等,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即注重知识的系统整理,又透渗了解答问题的应用意识。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各个领域无处不在,教师始终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将应用渗透到各面学习内容中。
四、重视解答应用题方法的训练
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这六年来数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如“画图分析法”、“列表整理法”、“尝试例举法”、“假设法”等。还可以根据题目的实际运用,寻找规律,猜想验证,化繁为简,逆向思考等多种方法。促进每位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和策略,发展学生的策略性知识,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