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

庄宇 224分享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居重要地位,阅读是攫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个性化阅读,提高感受力

  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理解内容,赏析精彩片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实现这些要求,靠教师的硬性灌输于事无补,语言的优美,描写的方法的体会,老师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被动“仓储”,剥夺自主欣赏、感悟的权利和机会,我们应该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边读边画出最精彩的句子,再交流、畅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说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样的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感受力的提高。《桂花雨》的教学,对于桂花之“香”的欣赏、摇桂花树的快乐、“桂花雨”的飘落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大声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我想说”的活动,说出飘落的桂花的描写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自由体诗“我想说”的活动,促使学生想象桂花雨的特征,“走进”桂花雨中,感受桂花雨的“赐予”,陶醉在桂花雨中,也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二、强化语言美的品味,提高欣赏力

  语言的赏析、写法的把握、欣赏力的提高等是阅读教学的又一重点。为突出这一重点,应设计系列活动,通过问题设计和活动的开展,落实欣赏力提高的问题。如《老师,您好!》的教学时,对于几处反问句的赏析,设计句子的比较活动,如针对“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让学生与“古今中外,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通过比较,体会课文中的原句较之于所给的陈述句的优美之处,表达的语气之强烈;体会“笔尖飞舞,……;笑语盈盈,……”两句排比的整齐,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赏析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三、巧妙创设情境,提高阅读兴趣

  情境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境激趣。如《老师,您好!》的阅读前,笔者利用一些名教师的先进事迹而作为导读的情境,如呈现谭千秋在地震中不顾自己的儿子,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死死护着最前面的四个学生,四个孩子生还,可是谭千秋却献出了生命;映秀小学教师严蓉救下13个孩子,留下1岁半的女儿成了孤儿;呈现佳木斯教师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等等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您好!》的主题的把握。再如《轮椅上的霍金》的阅读前,笔者先呈现张海迪的图片以及文字情境,让学生“认识”身残志坚、创造奇迹的张海迪,再由张海迪的故事,而导读:古今中外,像张海迪这样的身残志不残、勇于挑战的人,今天,我们学习《轮椅上的霍金》,霍金是个怎样的人?然后用多媒体呈现霍金坐在轮椅上嘴歪眼斜的图片,呈现记者采访霍金的视频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先对霍金有初步的了解,再提出问题情境:霍金到底得了什么病,致使他面部变形、身体瘫痪、四肢严重畸形?这样一个残疾人,他又有哪些突出的成就?阅读文章,你会对霍金了解更多。这样的导入,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迫不及待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交流阅读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交流、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活跃课堂,也是提高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展合作、交流、探究活动,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如《轮椅上的霍金》的阅读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交流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他又取得了哪些成就?你又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交流更有针对性。《虎门销烟》的教学,笔者在创设了虎门销烟的情境后,提出问题: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作者认为虎门销烟是值得纪念的大事件,是伟大的壮举,那么,你怎么看虎门销烟这个事件?在学生阅读之后,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开展探究性的活动:走进历史,结合资料,说说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和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五、注重读的多样化,促使学生读中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上是“阅”,实质上是“悟”,教师只有用心上阅读课,阅读课才会有光彩。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

  (一)牢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旧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不要谈什么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环境下,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放开手脚,转变教和学的关系。

  (二)营造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新的课堂模式要求人人平等,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合理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一个参与者,重点为学生释疑。

  (三)形成自我独特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自我要求、自我学习的环境下,与网络资源相融合,教会他们起步的网络操作、查找、整合信息的能力。网络学习中练就本领,提升能力,形成独特的学习策略。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情境,开放学习内容

  情境教学的主要动机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而语文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网络中丰富的资源更是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基础,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文本的堆砌,而是一定情境下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材,受限于四十分钟的课堂,网络这一重要载体正发挥着更好的输送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泉城》一课时,第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泉城济南,我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泉城济南”四个字,济南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特色美食等都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进入风景名胜栏目,名泉的景点更是比比皆是。丰富的资源激发了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问题引路,活跃学生思维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的引领,多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泉城》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提出引入性问题:济南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作者选择了哪些名泉来写,它们又分别有哪些特点呢?问题就是目标的引领,学生根据问题进入“济南十大泉景知识知多少”专栏,一边读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一边欣赏专栏中的图像、文字资料,更好的把握了各大名泉的特点,为解决文章的重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文中介绍的各大名泉各有各的特点,更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互动交流,拓展学习空间

  互动交流的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在与学习小伙伴共同探索问题时,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提升了多项协作能力。可以说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间思想的交流碰撞,是一种补充与修正,它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网络模式下,师生、生生构成一个多维交互的空间,架构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学习群体。基于上面的理解,在《泉城》一课的拓展中,我通过网络教室中对讲、监听的功能,让学生在网络中进一步了解泉城并展开交流讨论,济南的名泉还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个泉,为什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锤炼了能力。

  (四)漫游网络,探索求知领域

  找准切入点,利用网络渠道开展探究性阅读。发挥网络的优势,轻松开展相关读物的查找、分享,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阅读的效果。学完课文《泉城》后,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你知道“天下第二泉”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建议学生去网上冲浪,增加名泉的知识,为五年级下册第九课《二泉映月》的学习作知识的铺垫。

    726241